共有528个相关内容

限购松选择多 退休宜居大湾区

自从去年底,国内防疫政策大逆转,全国通关后香港居民对大湾区物业的查询也相当热烈。闭关三年积累了不少购买力,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中国房地产受到收紧政策影响,投资热潮已经退却,单靠真实用家为主的购买力仍然强劲,却是始料不及! 以往港人购买大湾区,以中山及珠海为主,除了价钱较便宜之外,限购政策也相对宽松,港人基本上很容易有资格买到,也是原因之一。其实,佛山及广州在疫情前限购令都很严格,除非港人在当地长期工作,否则很难取得购买资格。就以顺德区为例,位置非常接近广州南站,往返香港非常方便,而且又属鱼米之乡,食材也是一流,不少港人籍贯都是顺德,包括笔者,在顺德有不少亲朋戚友,如果退休居住顺德也是首选之列。以往港人在当地只能选购公寓,现在却可以选择真正的住宅了! 除了限购取消带来更多选择之外,楼市冷却都为港人带来更多机会。虽然以往香港居民在深圳可以购买一套房屋,但实际上深圳楼市一向炽热,不少楼盘在开盘当天都会沽清,热门的甚至数小时就沽清了,购买人数远超供应,要抽签决定买家,成功机会往往微乎其微!当今情况稍为好转,大家都有机会选购。 以往内地跟香港接壤的区域,如罗湖、福田都已经发展成熟,新建物业很少,二手物业也较残旧;深圳湾则单靠大桥连接,没有铁路,对没有两地车牌的大部份港人来说不太方便,加上南山区、前海区的房价都不太便宜,在屯门区置业可能更经济! 笔者最近在考虑莲塘新口岸带来的机遇,港牌私家车可直达口岸,步行数分钟可过关至深圳的盐田区,离口岸不远也有地铁站,环境配套听说也不错!房价也远低于福田、南山等区,交通方面往返香港粉岭不用半小时,一小时可到达市中心,远远方便于中山或珠海,笔者也决定去盐田区考察一下! 当今国内银行对楼宇按揭贷款的态度是相当积极,利率也一减再减,基本上跟香港差不少。在香港拥有物业,准备退休的话,不妨考虑沽出香港物业,套回一大笔现金,然后在大湾区置业,在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Cash is king」,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国内环境及配套越来越完善,融入大湾区生活确实是理想的选择。

楼市曙光初现反弹约在春季

2022年踏入最后一个月,楼价指数正不断寻底,估计今年楼价跌幅约15%。不过楼价指数是滞后数据,当指数出现反弹时,反映市场的即时成交价已经上扬,买家在市场买到「超笋价」的机会就相对困难了! 估计楼市是否见底,首先要看大户动向!楼市大户当然是发展商,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发展商是毫不吝啬地劈价,甚至破例地发佣金让代理散货,代理的一手楼销售业务,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相反,今次虽然龙头代理行老板不断鼓吹发展商应该减价卖楼,众多发展商异常地齐心,宁愿货尾团积至超过15,000伙,也不肯大幅减价。笔者相信发展商也知道未来几年的新楼供应有限,待楼市复常才卖楼也不迟! 这也说明发展商也在等!等到何时?形势似乎越来越好!美国联储局鲍威尔上周明言将会放慢加息步伐,市场估计美国明年再加息1厘便到顶!当美国明年真的进入衰退,2024年又有望减息推动经济复苏! 国内的防疫政策,对香港这个代理人角色影响很大,无论是人才及资金都很难进入市场,结果楼市及股市都是一潭死水。近期国内的防疫政策似乎正在转变,大家必须留意发展动向,2023年复常应该是务实的想法。一旦复常,香港的经济又会活跃起来。不少专家都认为股市已经见底,那么楼市还会远吗? 移民卖楼是其中一个劈价的主要原因,但卖海外物业的同事反映,大部分移民已经离开香港,高峰期已过,可以想像这股压力也会越来越低。相反国内人才会随着防疫政策改变更方便到港,居住及投资需求也会迅速到位,笔者估计可以填补移民的影响。楼市的正面因素还需要时间发酵,加上年尾又碰上世界杯,利好消息会在农历年后,陆续被市场认同及确认! 笔者也估计在明年春季的官方楼价指数,自高位会有15%-20%的跌幅,触动政府的神经,撤回辣招税的机会颇大!而且,重推投资移民以填补人才流失也是当务之急,若一并将置业纳入投资计划之内,必定能够让楼市重新加入动力!所以笔者估计在明年春季,多项利好消息刺激之下,楼市可以摆脱当前的悲观情绪,回复较正常的市况! 如果大家想执「超笋价」的物业,就要好好把握当前的良机了!

楼价急跌,成交大减政府宜为楼市加动力

本周地产成交的新闻,几乎全部都是利淡消息,业主劈价、蚀本卖楼、代理行减铺炒人等等,也有不少声音要求政府减辣,甚至完全取消辣招。笔者相信政府既不想楼价急升,也不想楼价急跌,香港大概有一半家庭拥有自买物业,楼价大跌对社会消费也带来负面影响,加上地产的产业键牵涉甚广,楼市不景对社会各行各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政府调整辣招只是时间问题,当今政府收到的统计数字明显有延后的问题,官方只录得10%以下的跌幅,政府自然认为幅度少,其实在市场人士都知道跌幅应该已达15%或以上,而且跌势非常急,有业内人士估计至年底,跌幅可能达到20%。跌价大而且急,会大大打击买家信心,又会进一步推迟置业决定,令楼市产生恶性循环。笔者只希望政府应主动收集更新更准确的市场资料,及时作出精确决定,以免将来更难挽救! 除了辣招以外,笔者亦关心政府会如何调整房屋相关政策,以达至社会更和谐,更稳定!在楼价调整的背景下,推出更多鼓励政策,协助首置客上车,例如厘印费多年来都没有随通胀调整,一个500万的上车盘,厘印费已达15万,令首期由50万提升至65万,笔者建议将500万或以下楼价的物业其厘印费减至$100,其他房价的厘印费也应相应减低! 随着居屋的楼龄越来越大,超过政府担保期的物业就越来越多,白居二买家为了可以做到925(9成按揭及25年供款期),可选择的楼盘越来越少,变相推高了白居二的成交价。以最近马鞍山锦丰苑为例,一个可以做925的432呎单位成交价达到403万,而一个不可以925的431呎单位,成交价只是315万,两者之间往往相差15-20%,所以政府也应该延长居屋的担保期,让白居二买家有更多选择,也有助压低居屋的二手价。 最后,因应香港有不少年青人移居外地,需要补充各方面的人才,笔者也建议重新开放投资移民,将投资金额提升至3000万,并将物业纳入投资范围内,以往怕会推高楼价,现在1000万以上物业市场像一潭死水,不用顾虑会推升楼价有很大的影响了!

新盘低价促销奏效 用家入市选择多

上周物业市场原本充斥着不少坏消息,太古城三房户减价$300万,呎价不足$12,000售出,平过新界楼;西謍盘半新楼瑧蓺银主盘以$490万估出,5年间劲蚀52%;高银金融前主席潘苏通私人持有的何文田新盘傲玟遭债主接管;山顶歌赋山道15号也被银行接管,豪宅室内面积达18,078平方呎,花园也占9,948平方呎,天台2,081平方呎,前庭1,200平方呎及庭院1,631平方呎,车库面积也达2,788平方呎的罕有物业,过往都是富豪的至爱。在这种悲观情绪笼罩下,市场成交宗数自然大幅减少,而长江也在此时此刻以「平爆价」推出油塘新盘– 亲海駅,折实最平$290万起,呎价低于$15,000,平过同区二手楼,令全港震撼,成绩如何也令社会瞩目。 这个市场情况,令笔者想起2003年的楼市,当时笔者以买家身份进入毕架山一号的售楼处,近万呎的地方只有一台客人,场面异常冷清,最后笔者以呎价$5,000元买入一单位,发展商更送车位。由于当时市场太差,南丰于同年以震撼价每呎$1,988元起推售将军澳广场,最平单位$99万有交易,发展商低开一招甚为有效,买家大排长龙认购,需要通霄卖楼。笔者当时也在场,不会忘记当时沙士正来袭,一旦进入售楼处全部人士都要戴口罩,售楼处职员更戴上胶手套,不断进行消毒工作,做足预防措施,结果当然也是卖个满堂红!今次亲海駅反应也非常热烈,入票量破纪录,认购人士迫爆红磡的售楼处,连外面红磡火车站附近的行人路也出现连绵不绝的人龙,有媒体估算出席人士达到7000人,与其他冷清的新盘形成强烈对比! 各大发展商在高息背景下,推货的成本已经大增,加上过去几年疫情,销量已经不好,积压近2万个单位的货尾,所以笔者估计其他发展商也会仿效低价促销,减价陆续有来。市传被接管的何文田傲玟也会大幅减价求售。作为买家将会有更多的选择,当然是好消息,作为换楼的业主可以平买平卖,只要有成交换楼成功,也是好事。作为投资者就难选择了,面对高昂的厘印费,除非找到首置家人名额,否则动手的人数还是有限!希望各位可以掌握此等置业良机!

中国崛起 香港不死 经济看循环不用太悲

香港踏入9月份,先有超级台风来袭,再有漫长的黑雨,降雨量竟创下有史以来的纪录,天文台形容是500年一遇的大水,令香港不少地方水浸,形同泽国,仿如第三世界。极端恶劣的天气,当然令睇楼量及成交量减少,更要命的是汇丰银行突然出招,增加新做按揭的封顶息率,变相加息半厘,对已经弱不禁风的楼市无异是致命一击,情况有如天气一样恶劣,不断下着倾盆大雨,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见到阳光! 不过,上周却传来一个好消息,华为发布了新款的智能手机Mate 60 Pro,据专业人士测试,接收速度达到5G水平,而且全机零件都是中国自行生产,成功摆脱美国的科技封锁,中国崛起对全球一哥美国带来威胁,正如华为对iPhone一般,有如中美竞争。在此背景下,不少评论认为香港以往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已死,楼市及股市在欧美资金相继退场下,必然会令香港失去金融中心的地位! 笔者一向对中国及香港的发展有信心,正如华为一样,没有美国的封锁制裁,很难迫出信心自制晶片!制裁走资等对投行为,短期来说当然会对香港有影响,但只要中国能顶着压力,反而令自己找到新出路。例如一带一路的联系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将会是新的引领点。 虽然市场弥漫着悲观情绪,也有业主劈价出售,但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笔者刚刚认识一位上海朋友,虽然知道要支付30%的额外印花税,仍然打算来香港置业,他相信香港长线前景是乐观,而且短期楼价受压,反而是置业良机!笔者最近也遇到一位做石材生意的朋友,他也有相近的看法,所以最近在何文田山买了一个旧屋地盘,打算重建为新的分层住宅单位。根据他的估算,在此优质地段,重建后的成本只是市价的一半,对他来说发展房地产虽然是个新手,但蚀本门也应该已经关上!现在发展商有大量货尾,抢购地盘的意欲大减,宁愿保留现金投政府地或补地价,对新手发展商来说却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笔者回顾1985年刚刚大学毕业出来社会做事,受中英谈判影响,市道很差,1997年香港回归,外国报导封面是「香港已死」,2003年沙士来袭全城死寂,俗语有话「关关难过关关过」,今次的难关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努力面对,也必定能安然度过,又创高峰!

中港正式通关楼市复常之年

踏入2023年,第一个好消息便是中国在1月8日跟香港恢复「通关」。自去年底中国政府大幅调整防疫政策,放松各项防疫措施,不再强制核酸及封控以尽快让经济「复常」,便期待尽快「通关」的日子! 中国好,香港自然好,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受挫,香港当然不会好。 2022年香港GDP收缩了3.2%,令买家担心经济前景,不敢贸然入市,成交量创自1996年有纪录以来最低,楼价也回落15%,加上环球息口上升,股市、汇市及债市全面下挫,「负财富效应」进一步摧毁市民的置业信心! 中港通关不代表立即有大量国内买家入市买楼,但是极具「复常」的象征意义,广大市民对今后的经济展望立即会转为乐观!再者,美国加息因素也似乎接近尾段,市场估计可能加多半厘便到达顶峰,而在明年上半年更有机会减息!相对于欧美及英澳等国家,香港加息幅度有限,三次累加少于1%,实质影响较微,只是加息打击了信心而已! 所以自去年12月中旬,买家的信心已经渐渐回复,无论成交量及睇楼量都节节上升,暂时只有少量业主封盘加价,幅度也是很少,但随著成交增加,楼市升温,估计笋盘在未来1-2个月会被市场消化。买家是否愿意追价,楼价回升的力度如何,值得大家留意! 当然,发展商的取态也很重要。 2022年一手住宅成交量少于一万宗,也是近年新低,令累积未售的楼花接近三万伙。去年发展商见到购买力弱,未有大举出货,今年购买力转佳,就有很大的动机推售!基于未来几年新楼供应有限,笔者估计发展商会待二手市场的笋盘消化后,在农历新年后才大举出击,但售价只会稍为调整,不会大幅减价求卖! 而楼市能否扭转去年跌势为升,就很倚赖「抢人才」的成效。人才年薪要求达$250万以上,居住单位估计将会是高档的私人屋苑,而且人数每年会超过3万5千人,对中价物业的需求帮助很大,这也是过往几年香港各类物业中,最疲弱的一个种类!踏入下半年,这些「人才」会陆续到港,而移民人士也走得七七八八,此消彼长下笔者估计下半年楼价才有显著回升! 但由于俄乌战争仍然胶着,不知会扩大抑或结束,这直接影响欧美的经济情况,2023年欧洲及英国差不多可以肯定会衰退,而美国则是一半一半,香港楼市虽然会复常,但相信楼价难以大幅飙升。中间变数仍有很多,自住的买家不妨尽早入市,及时抢购笋盘;而投资者不宜过于急进,可以再观察多项变数的发展,方为稳妥!

疫情、移民、滞胀、战争 楼市淡静,买楼良机?

过去周末两天,十大屋苑成交又回落至十宗以下,中原表示只有七宗,比上周减少6宗,零成交的屋苑共有5个。成交淡静不只是上周的事,整个七月份十大屋苑合共只有143宗成交,是两年半以来的按月新低。 其实,本港物业市场去年非常活跃,成交金额更突破1997年水平,创历史新高,唯主要倚靠成交宗数带动,楼价升幅其实有限!踏入2022年,成交宗数大逆转,连中原施永青,也宣布上半年罕有地录得亏蚀,要节省开支,而且强调成交量不足以支持行内从业员数目,人数可能会减少20-30%,施生更估计2022年下半年情况不会改善太多,预料中原全年都会亏蚀! 对于广大的置业人士或业主,代理行的盈亏,关注度正常一般不会太大。但代理行的成绩跟成交量存在直接关系,而成交量又跟楼价有一定的关系。 2021年,全球主要大城市楼价都大升,主要是QE低息发挥了效果,香港受疫情影响,购买力固然受到一定影响,但移民潮令放盘量大增,缓和了楼价的升幅。去到2022年,除了疫情、移民因素,再加上加息、衰退,甚至台海战争的阴霾,令购买力进一步减弱,减幅多少就要视乎需要减价出售的业主所面对的压力。 笔者曾经亲身体验过最大的抛售潮,发生在97年,当时按揭借款比率是70%,即三成首期,但关键是没有中央借贷资料库,买家可以利用一份的入息证明,向不同银行借款,一个业主有三个物业是很平常的事,但收入并不足够供三个物业,而租金收入大约有5%,但利息是10%,租金也不足以支付利息支出。所以楼市一旦遇到逆转,业主除了沽出物业,别无选择。与今天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央资料库加上金管局的压力测试措施,令大部份业主都有足够供款能力。 当今愿意减价出售的二手业主,主要是移民及换楼业主,除非台海真的出现战争情况,上述业主出售的压力有限,跟1997年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笔者再翻查自1981年至今,除了97年的大跌市外,每次不同原因的楼市调整也在10%左右,今次调整自去年中开始大约已跌5%,所以指数上还有5 %左右跌幅。在当今楼市淡静的背景下,遇到业主要移民急让,大家不妨大胆还价,减幅超过10%也非难事,静市随时变成买到笋盘的良机!

减辣不足,楼价难升 人口增加利长远需求

上星期三,万众期待的施政报告出台,对于急于售楼的业主来说,并未有带来足够的好消息,由于财爷事先已扬言会有所行动,大众的期望越高,自然失望的机会就变越大。今次只有「减辣」,并非完全「撤辣」,其实并不奇怪!为官之道自然求安全为先,失撤一半,再看形势,如有需要再减辣也可。 不过笔者觉得宁愿买家印花税可以不减,而是先将香港人买第二套房的从价印花税跟首置税看齐,现在由15%减一半至7.5%属「半缩水」,根本没有作用,当今的情况是在高利率年代,存款有5%的收益,买楼收租只有3%以下的回报。越来越少人投资买楼收租,可供出租的单位自然越来越少,租金也不断在上升。政府应该优先鼓励置业收租,配合「抢人才」,大量人口将会移民香港,居住的需求有增无减,租盘现在变成奇货可居。当然,政府也有顺应民意,将合资格人才的印花税,由过去「先征后退」改为「先免后征」,大大减轻来港专才在买物业时的额外负担。 施政报告中,另外一项德政是放宽资助房屋的按揭贷款保证年期,由以往的30年延长至50年,目前市场上不少居屋的楼龄都在20至30年甚至更高,按揭年期变得很短,经此安排凡资助房屋的楼龄小于40年便可做足九成按揭,让居屋二手市场上的买家可以享受更多的选择,而不用再一窝蜂去抢购楼龄新的居屋,也有助居屋第二市场的楼价更合理化! 另一个施政报告的亮点,是人口政策。在吸睛角度自然是每位新生儿父母可获两万元的「利是」,虽然数目微不足道,但反映政府增加人口的立的立场,加上其他的辅助设施,连上楼也优先,可见政府在面对香港老龄化的问题下,开始下功夫认真地处理! 除了「谷生育」外,更有效的方法自然是吸引外地移民,所以推出了投资移民政策,虽然买房产并不计算在$3,000万要求之内,但移民始终会带来实质的居住需求。重要的是政府的目标是将香港打造成有1,000万人口的大都会,所以也推出及加强各种「抢人才」计划,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及「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计划五花八门,相信移民也会越来越多,所以长远来说香港的房屋需求只会有增无减,楼价短期可能会受高利率影响,但利率有升有降,笔者对香港的物业前景仍然是乐观的!

施政报告宜设自置居所目标

李家超政府上任又接近一年,正在筹划新一年的施政报告,当中房地产政策一如既往必定成为焦点。去年政策的重点在提建提量,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去年介绍施政报告时表示「政策会透过兴建简约公屋、大幅增加公屋供应、公屋提前上楼计划等,尽快让住在劏房或居住环境不理想的市民搬到适切居所」,这个目标设定笔者非常赞成。 兴建大量公屋是手段,让市民不要再居住在劏房及笼屋才是目标,但中间可能会出现错配,例如公屋设计为求数量,面积越来越细,甚至只有200多呎,根本不适合家庭,而且不少地点位于新界,对于需要在市区工作及就学的劏房户吸引力大减。所以大量公屋落成,当然有助解决问题,但若执行欠佳,也可以出现「有楼冇人住,有人冇楼住」的困局,所以政府必须设立准确的目标,政策才可以发挥到最大的效益。 公营房屋的政策是明确的,相反去年的施政报告并没有明确的制订及展示私营房屋政策目标。房屋局局长只提到会「再度推出首置项目及继续提供资助出售房屋,以实现市民的置业愿望」,除此之外政府会同时推进「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开发足够的土地以解决长期土地不足及楼价高昂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这些都是政策手段,不是目标,董健华在上任后提出七成自置居所比率才是目标! 「安居」才能「乐业」,市民才有幸福感,社会才能安定!对于中层阶级而言,既不符合入住公屋要求,让他们能够自置居所才是正确的目标! 明显地,楼价高昂是令人难置业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全部,极端来说假如香港楼价下跌一半,但经济却因而萧条,市民收入大减,加上信心不足,也不会自置居所,甚至加速移民离开。所以楼价高低根本不是最重要的目标,新加坡的私楼价格非常高,但无碍市民的自置居所比例。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在施政报告当中必须确立此目标。 有了明确目标,就能发现楼市辣招的作用,并不应该控制楼价的高低,何时设,何时退,就更加清晰明确了!

财务自由靠恒心投资物业最安心

转眼间又踏入兔年,在此恭祝各位读者新春愉快,兔年身体健康,投资顺顺利利,满载而归。兔年是笔者的本命年,不经不觉间已经踏入耳顺之年!回顾过去,一个由木屋区长大的穷小子,可以拥有自己的事业,虽然并非大富大贵,但也可以做到财务自由,实在感恩!在此新春时间,笔者希望分享一下自己过往一些体验,及对财务筹划的一些看法。 由于笔者父亲早逝,由母亲独力支持生计,从大学开始必须靠兼职赚取生活费,财产由零开始。相信大家都知道,要达至财务自由,第一桶金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笔者也尝试过不少投资式炒卖活动,伦敦金、外汇、股票等,通通都参与过。当然,年少无知亳无经验,自然是损手而回,但在过程中令笔者明白投机可能一夜致富,也可以破产收场,更重要是投入精神时间,即使每天投入一小时,以12小时活动时间计算,就差不多10%,是很大的负担,而且投机是大上大落,情绪能否承受也直接影响健康。笔者在炒卖外汇时,晚上经常未能入睡,明白付出的成本太重以后就放弃了! 经过一轮投机失败后,明白要靠脚踏实地,压缩自己的日常开支,靠储蓄筹集置业首期,加上当年任职银行,利率极低,也是福利一部份,便顺利上车置业。其后笔者也是靠卖出自往物业,才能顺利筹集资金创立现时的地产代理公司! 当然条条大路通罗马,笔者并非指出这是唯一途径,笔者也遇过有朋友靠炒虚拟货币致富,也遇过有人可以靠卖出自己创立的独角兽而赚到第一桶金,但这些事例都是冰山一角,对很大部份人来说机会率很低。相反先购买自住物业,只需10%首期,又可以节省租金,非常大的杠杆但却没有投机的迫仓风险,是一般人的最佳选择! 过去几年,无论债券、股票、外汇甚至新兴的虚拟货币,价钱都是大上大落,笔者遇到不少朋友都有巨大的财政损失,大家在报章也见到不少娱乐明星投资失利,需要重出江湖,也有名人要前度打救,弄得满城新闻。相反,投资物业尤其是住宅,虽然近年在帐面上也录得贬值,但只要按时供款,银行不会因此迫仓,跟其他金融产品不一样。去到晚年退休,物业已经供满,只要拥有两个物业,一个自住一个收租,生活费基本都解决了!近年政府还推出了退休三宝,将自住物业逆按揭的话,更令业主有一笔额外收入,又不影响日常生活。 要达致财务自由有不同的办法,但哪条途径适合自己,却因人而异。笔者想强调恒心及安心都非常重要,笔者在投资市场上打滚了40多年,始终觉得对大部份普罗大众来说,投资住宅物业是最容易操作,最安心的选项!也因此笔者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可以令客户安居及致富!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