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683个相关内容
自从去年底,国内防疫政策大逆转,全国通关后香港居民对大湾区物业的查询也相当热烈。闭关三年积累了不少购买力,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中国房地产受到收紧政策影响,投资热潮已经退却,单靠真实用家为主的购买力仍然强劲,却是始料不及! 以往港人购买大湾区,以中山及珠海为主,除了价钱较便宜之外,限购政策也相对宽松,港人基本上很容易有资格买到,也是原因之一。其实,佛山及广州在疫情前限购令都很严格,除非港人在当地长期工作,否则很难取得购买资格。就以顺德区为例,位置非常接近广州南站,往返香港非常方便,而且又属鱼米之乡,食材也是一流,不少港人籍贯都是顺德,包括笔者,在顺德有不少亲朋戚友,如果退休居住顺德也是首选之列。以往港人在当地只能选购公寓,现在却可以选择真正的住宅了! 除了限购取消带来更多选择之外,楼市冷却都为港人带来更多机会。虽然以往香港居民在深圳可以购买一套房屋,但实际上深圳楼市一向炽热,不少楼盘在开盘当天都会沽清,热门的甚至数小时就沽清了,购买人数远超供应,要抽签决定买家,成功机会往往微乎其微!当今情况稍为好转,大家都有机会选购。 以往内地跟香港接壤的区域,如罗湖、福田都已经发展成熟,新建物业很少,二手物业也较残旧;深圳湾则单靠大桥连接,没有铁路,对没有两地车牌的大部份港人来说不太方便,加上南山区、前海区的房价都不太便宜,在屯门区置业可能更经济! 笔者最近在考虑莲塘新口岸带来的机遇,港牌私家车可直达口岸,步行数分钟可过关至深圳的盐田区,离口岸不远也有地铁站,环境配套听说也不错!房价也远低于福田、南山等区,交通方面往返香港粉岭不用半小时,一小时可到达市中心,远远方便于中山或珠海,笔者也决定去盐田区考察一下! 当今国内银行对楼宇按揭贷款的态度是相当积极,利率也一减再减,基本上跟香港差不少。在香港拥有物业,准备退休的话,不妨考虑沽出香港物业,套回一大笔现金,然后在大湾区置业,在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Cash is king」,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国内环境及配套越来越完善,融入大湾区生活确实是理想的选择。
本周城中热话自然离不开世界杯,笔者是一位标准足球发烧友,自2002年日韩世界杯,差不多每届都会亲身去观战,今届因为疫情影响,虽然今次未有到场,只能透过电视观看,但完全无损决赛的精彩!战况峰回路转,进入下半场最后十分钟,以至加时都是紧张刺激、精彩万分,是笔者所见其中一场最经典的对决! 最后由阿根廷取得冠军,球王美斯终于在其最后一届尝到世界杯冠军的美梦!美斯的球技出众,举世闻名,众人皆知不用多说。但讲到今仗的最佳球员,笔者反而觉得是门将- 马天尼斯,全场所失三球,有两球是十二码,另外一球水准极高也是难以救出,回天乏术,他最精彩是在完场前扑出法国队的单刀波,一般估计这类单刀已经等于输了九成,在千军一发之间他大字型摊开手脚,只能用身体去挡,结果他左脚救出阿根廷,可以保持和局继续进行。 12码对决高下又是他的强项,结果他成功救出了一球12码,而阿根廷头四球全部射中,结果以4:2获得冠军,阿根廷获胜他功不可没。 马天尼斯这个名字大家可能比较陌生,他其实跟很多阿根廷孩子一样儿时家境非常贫苦,坊间报导他见到父亲因无法缴付帐单而哭泣,决心要成功让家庭脱离贫困,16岁便已经只身远赴英国发展,但10年间在球会未有正选机会,还不停地被外借到低组别比赛,但他并没有放弃,继续努力坚持,终于在2020年正选门将受伤后获得机会在英超出战,并越战越勇,终于夺得今届世界杯的金手套奖! 笔者经常强调「千金难买少年穷」,年轻时家里的经济环境不佳,正好是锻炼意志的优良土壤,克服过困难,做事的能力固然增强了,也知道要挑战困难就是要付出,要成功就必须克服困难的事。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无论成功与失败都会带来经验,通常总结经验后,再次面对困难就更有自信心了! 人生其实也是需要投资,在年轻时投入越多,经历更多,成就的高度就更理想。正如前文提及的马天尼斯,可能因不断的外借累积了很多不同的遭遇及困难,才能成就今天的他!寄语从事地产代理的同业,今天的生意及环境差不要气馁,要趁机提升及转型,才能克服当今的市况,这正是给大家磨练及考验的时候!
最近笔者在宴会上碰到位朋友,刚在中山置业,计划在退休后作移居之用。中山物业价廉物美,环境舒适,朋友赞不绝口。席间也有年青人表示羡慕中山的低楼价,相对于香港,年轻人没有「父干」的话,要靠自己能力置业,似乎是遥不可及。 年青人置业难并不是香港独有,在任何大城市都是很普遍!纽约、伦敦、东京的物业固然是天价,即使在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或深圳,相对当地年青人的收入,置业都是不容易负担。 置业难并不是什么新事物,也并不是这一代独有。在笔者年青时的一代也是面对相近的困境!但上一代跟年青一代想法,却有很大的分别。我们那一代工作就是赚钱养家的途径,即使没有兴趣也不得不埋头苦干,勤奋地完成指派的任务,兴趣只能在紧张的工作期间,偶尔抽闲来松弛一下绷紧的神经。那一个年代在职场上诚恳地工作的人员,不是没有梦想,也不是没有兴趣,更不是自甘作金钱的奴隶,而是把责任放在首位,希望父母安享晚年,盼望着下一代能够衣食无忧,快乐成长,活得幸福快乐。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的年青一代物质丰富了,见识丰富了,人生的选择也变得多元化,有条件按自己的兴趣和长处追求梦想,发展事业,可是那些五花八门的梦想和事业不一定适合香港又或者世界各个大城市的土壤,譬如耕作,不大可能要求纽约、伦敦或者香港改变城市规划,以方便擅长耕种的朋友发展事业吧! 新一代希望实践梦想是好事,也是我们上一代努力工作的追求,问题是那么多元化的兴趣和梦想不一定都适合在香港这片小小的土地上实现,所有大城市的地价和租金都高不可攀,箇中自有原因和道理。 农村里希望赚大钱快钱的人,只能移居到大城市来,过着北漂、港漂的生活,同样地香港的年青人拥有不能在大城市实现的梦想,与其天天抱怨,不妨放眼天下找寻合适的土壤 假若要留在香港,就要寻找合适的工作,并努力不懈地做出成绩,而不是天天躲在家里,用兴趣做借口,打着「斜杠族」的旗号,但却一事无成,然后怨天怨地!
笔者刚刚去了以色列旅行,由于自小都在基督教学校长大及就读,耶路撒冷的圣经故事自然是听了不少,今次亲身到此,给笔者的第一个印象竟然是荷枪实弹的警察,不论在旅游景点或繁荣的大街上,只要是人多的地方就有警察在戒备,在旅游景点也会挂着被恐怖袭击死去的警察照片,这跟犹太人及阿拉伯人的恩怨有关。 笔者前往耶稣的出生地– 伯利恒,此处位于巴勒斯坦的自治区内,犹太人不敢去,所以我们需要换车、司机及导游,而我们的手机也收到警告,以色列的紧张气氛令笔者感到香港的安全,实在是难能可贵,有时身在福中不知福,失去了才知道重要。 虽然如此,以色列的经济并不差,城市到处都是高楼大厦,是高度发达的国家,生活水平跟香港也差不多。另外,在以色列会发现大量小朋友,原来他们家庭一般都有超过四个子女,六个至十个都很普遍。翻查记录以色列1948年立国时,只有200万人口,只经过70多年人口已经达到900万,增长迅速。人口增加有助于经济发展,也强化以色列对附近阿拉伯国家的挑战!家庭要负担多名子女,当然不是轻松的事,也绝不会是政府去鼓励就可以促成,他们心中定有远大的目标要实现,才会这么齐心!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伊斯兰教及犹太教的圣地,其中圣殿山是犹太教昔日圣殿的所在地,他们当然非常渴望在此重建圣殿,但是同样地对伊斯兰教来说,此处也是昔日穆罕默德升天之处,在此建有金顶的清真寺。即使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圣殿山也仍由阿拉伯人管理。我们的犹太籍导游来到这里,也表示总有一天以色列会强大到足以取回圣殿山,可见其内心有一团火,去实现以色列的强大! 回想到香港,在笔者童年,经济环境差,狮子山精神协助香港早期的发展,之后香港是自由港,只谈经济不谈政治,随着中国开放打造了香港成为「世界联系人」,贸易、金融、地产成为香港的经济支柱。现在香港正式回归中国,摆脱了欧美的影响,又应该「何去何从」?没有一种说法,容易令社会感到失去方向,也有不少人说「香港没前途」,香港的楼价已经过了顶峰!香港政府揽「夜市」只是枝叶,更重要是给大家一个愿景,香港的发展应如何走下去,香港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才是根本!
李家超政府上任又接近一年,正在筹划新一年的施政报告,当中房地产政策一如既往必定成为焦点。去年政策的重点在提建提量,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去年介绍施政报告时表示「政策会透过兴建简约公屋、大幅增加公屋供应、公屋提前上楼计划等,尽快让住在劏房或居住环境不理想的市民搬到适切居所」,这个目标设定笔者非常赞成。 兴建大量公屋是手段,让市民不要再居住在劏房及笼屋才是目标,但中间可能会出现错配,例如公屋设计为求数量,面积越来越细,甚至只有200多呎,根本不适合家庭,而且不少地点位于新界,对于需要在市区工作及就学的劏房户吸引力大减。所以大量公屋落成,当然有助解决问题,但若执行欠佳,也可以出现「有楼冇人住,有人冇楼住」的困局,所以政府必须设立准确的目标,政策才可以发挥到最大的效益。 公营房屋的政策是明确的,相反去年的施政报告并没有明确的制订及展示私营房屋政策目标。房屋局局长只提到会「再度推出首置项目及继续提供资助出售房屋,以实现市民的置业愿望」,除此之外政府会同时推进「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开发足够的土地以解决长期土地不足及楼价高昂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这些都是政策手段,不是目标,董健华在上任后提出七成自置居所比率才是目标! 「安居」才能「乐业」,市民才有幸福感,社会才能安定!对于中层阶级而言,既不符合入住公屋要求,让他们能够自置居所才是正确的目标! 明显地,楼价高昂是令人难置业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全部,极端来说假如香港楼价下跌一半,但经济却因而萧条,市民收入大减,加上信心不足,也不会自置居所,甚至加速移民离开。所以楼价高低根本不是最重要的目标,新加坡的私楼价格非常高,但无碍市民的自置居所比例。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在施政报告当中必须确立此目标。 有了明确目标,就能发现楼市辣招的作用,并不应该控制楼价的高低,何时设,何时退,就更加清晰明确了!
笔者最近被问及最多的问题,莫过于是否买楼入市良机?不少是上车的年轻人,或是想改善居住环境的换楼客!背景当然是近期经济气氛欠住,俄乌战争及疫情令全球通胀升温,利息趋升。又有不少报导指美国政府可能出现衰退,跟着美股大跌,美元狂升,令日圆及其他货币大跌,金融风暴又若隐若现? 香港因英国推出BNO移民计划,令大家身边不少亲友离开香港,一下子令全港的物业市场盖上不明朗的因素,自然令人感到迷惘!每个人置业都有不同原因,如果是正在每月交租的自用者,在香港置业肯定是首选。 1000万以下物业只需10%首期,而且租金肯定比利息支出高,供款大部份都是还本金,即是储蓄。虽然少了钱消费,但对年轻人来说肯定是好事。对于换楼人士,或多或少都有投资成份,但相比其他投资领域,也绝对安全很多。 在外汇市场,一个消息已经可以使汇价大上大落,所以外汇交易从来都只是适合年轻人,股市、债市、贵金属等等,也是经常大幅波动,笔者也交过不少学费。在不同的投资领域中,物业投资未必是获利最多的,近年炒卖Bitcon等加密货币,可以获利的幅度及速度,肯定比物业投资快,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非常高。一般人都只会将部份资金投入这类高风险投资产品。物业投资却拥有长线保值抗通胀的特性,一般投资者都可以放心投资。 投资必定涉及风险,物业投资也不例外,笔者一向认为,若要买楼香港是首选,但若在香港已有一定资产,就必须考虑分散投资,尤其是在当今局势,欧美会否制裁中国或香港,也非绝无可能。但买海外楼如隔山买牛,风险也不少,「唔熟唔买」,所以笔者暂时只买澳洲及英国物业。对笔者来说,物业升值当然好,更重要是租金的现金流,这有助平稳未来香港收入的不确定性! 所以,每位读者都有不同背景,为不同原因而置业,长远都有助大家安居致富,而且买楼可说是睡觉也不用担心的投资,相比其他领域安心又安全!
笔者最近在社交媒体见到一位独立股评人的文章,认为租楼较买楼划算。他解释购入一个$1,100万的物业,即使经纪佣金及厘印费不算,30年的总利息支出便达到$684万(以3.5厘计算),买入的物业总成本为$1,784万。而租金以每月$2万推算,如果租金不变的话,总成本为$720万,即使以每年4%通帐计算,加租30年的总租金为$1,346万,也比买楼便宜! 这位股评人似乎忘记了,经过30年后,买楼业主仍然拥有物业可以继续自住,继续节省租金,甚至可以做逆按揭,每月收取年金直至终老,成为业主能安享晚年的重要资产;或者将物业出售或出租,物业价值长期跟通帐挂勾,是抗通帐的最佳手段。相反作为租客,付出了30年的租金后,仍然是一无所有,过去支付的租金都是纯支出。其实,除了用30年后作比较外,拥有物业可以带给业主金钱以外的满足感与方便! 作为业主,不怕物业两年的租约到期,随时可能被业主要求迁出,拥有物业会为家庭带来更高的安全感,尤其是女性,这不是金钱能计算的。实质上,也可以花更多时间、心机及精力于装修自己的物业上,令其更适合自己的个人喜好,更加名正言顺成为自己家庭的「安乐窝」。除此之外,物业也会为业主带来更多机会,笔者年轻时为了创业,也是靠卖出自住物业套现,才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在过去30多年的营商环境里,笔者也明白到跟银行贷款时,往往根据贷款人有多少物业,不抵押也好,抵押也好,即使是有政府保证的贷款,有物业的话银行就容易商量多了! 当然,赞同租楼的,往往认为租楼可保留更多现金在手,可以进行股票或其他金融产品投资,灵活好多,不需要硬性规定每月供款,有被绑死一世的感觉!对于真正精于投资的专家来说,可能是真的,但对于很大部份普罗大众来说,投资并不是一件容易掌握的事,往往「损手烂脚」,随时得不偿失! 而且没有固定的负担,年轻人更容易倾向过度消费,长辈作为过来人深明此理,所以往往会为子女付首期,变相迫子女有一定责任感去供款,也是「强迫储蓄(Forced Savings)」的一种。其实根据过往的按揭供款纪录,按揭大多在10年左右便供满,趁年轻收入容易提升的背景下,买楼就变相令其储蓄上升,对日后创业也好,或将来退休也好,也有一定的倚靠了! 所以在香港生活,有一套自住的物业,是利多于弊的,始终比租楼好!
上周,李家超公布其万众瞩目的首份施政报告,作为地产界的一份子,对楼市没有调整辣招,当然是失望,其中唯一的改变,是外地尖子来港可以先置业、先付税,居住满七年后尖子成为本地永久居民,就可以退回多付的税金,这政策无论对吸引尖子来港或揽活楼市,似乎效用都是微乎其微! 除了短期「减辣」措施欠奉之外,其他土地及房屋措施,却有不少新意!当中简约公屋最实际,在未来五年兴建约三万个简约公屋单位,令公屋轮候时间立即「封顶」,目标在四年内,将平均轮候年期由6年降至4.5年,大量兴建公屋才能解决香港贫穷人口的居住问题,他们现在住在劏房笼屋,环境狭小而恶劣,正是最迫切需要帮忙的一群,每年的施政报告,都在设计不同的方法以加快兴建速度,但真正落成数量,仍然是远远落后于计划,令轮候时间越来越长。今次简约公屋可暂时缓解一下压力,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需要看政府如何改善整个流程︰包括觅地、改变规划用途及建筑的速度。 当然,施政报告就此作出不少建议,当中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会开发更多土地,笔者也认同是明智之举,不单住宅用地缺乏,其他工商、物流等等都是不足够,如果要配合「抢人才、抢企业」,充足的土地、廉价的租金,肯定对跨国大企业有莫大的吸引力。施政报告中,另一重点发展策略是基建先行,所以提出了三条新公路及三条新铁路。基建先行,就是先建成上述公路及铁路,改善了交通网络,有利于北区与大湾区融合,也有利于将军澳新区连接市区,笔者冀望李家超能落实其先行的概念,打破以往的恶性循环。以往新区欠交通,自然没有人愿意迁入,却又因欠人口,大型基建便不愿冒险兴建,鸡蛋同鸡,政府要带头用基建先行去创造条件,新区才能有机会成功开展。更加令笔者感到高兴的一点,施政报告内建议,将金钟四成的办公楼,迁至北部都会区,政府肯做领头羊,自然会令其他企业跟随。 最后,希望新一届政府能做到「提速、提效、提量」,尽快落实施政报告中的措施,改善市民的生活,才能留住本地及吸引外来的人才!
笔者公司过往每年都会为精英同事安排一次外地旅行,以资鼓励,可惜三年疫情令大家无法成行,今年终于可以再度出发前往首尔。正因如此,笔者也为此行作准备,搜集一下韩国的楼市资料。 韩国楼市自2022年起连续加息七次,楼价大幅下滑,首尔地区急跌了30%-40%,成交量更暴跌了超过70%。楼价下跌幅度之快,令笔者感到惊讶,查其原因竟然与韩国独有的「租贷」制度令其楼市成为炒家乐园有关。 在韩国租楼,有一种独有的「全租房」制度,即房客不需要交租金,但需要支付业主一大笔押金,一般是房价的50%-80%不等,租约完成后租客退回物业,业主会全数退回押金。在2020年疫情爆发后,韩国也随美国将利率降至0.5%,业主只要找到租客便会有大笔现金,可以再买新物业,加上银行按揭的话,一间可以变两间。随着楼价急升,收到的押金又变得更多,又可以再买入更多的物业,令首尔楼市进入疯狂状态,2020-2021年间当地楼价便升了超过50%。 另一边箱,租客为了支付庞大的押金,便向银行进行贷款,一旦业主不退还押金,租客有权收楼变卖抵债。租客在低息环境下,向银行支付的利息远低于正常的租金,令租客也纷纷乐意从传统支付租金的租屋方式转为「全租房」的模式。但当2022年美国开始加息,韩国也跟随加息后问题就来了,在利息支出越来越大的时候,租客便开始退租,业主的资金链开始出现问题,唯有出售物业来应付,去到2023年市场的卖盘越来越多,买家及租客就越来越少,一下子韩国由楼市最热的国家变成最冷的国度。业主由于手上有太多物业,根本无法应付押金的退还,唯有「走佬」逃避,而租客也变成代罪羔羊,韩国仁川一位30岁的男子更因此服药自杀,在其遗书上写上「失去工作的我没有收入,存款早就用光了,9000万韩元的押金一直拖着不还给我,我曾经去投诉也报过警,但政府对『全租客』诈骗的对策,让人非常失望,我无法再坚持下去了,最后希望我的死能推动这个问题尽快解决,再见。」 楼市一旦出现崩塌,经济必定会再受重创,问题似乎只是开始,情况未许乐观。其实这种独有的制度出现,与政府政策有莫大关系。根据网上资料,自60年代韩国政府就认为房地产对出口导向的国策没有助力,所以限制银行为发展商及买家提供贷款,自此民间便形成了这种「自助资金系统」。 政策订立时可能是没错,但当后遗症出现却未能及时调整,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香港的楼市辣招,也有类似情况,若不及时调整,令楼市变成一潭死水的话,业主唯有大幅减价才能承接,信心一旦摧毁,就不容易再恢复,对香港经济百害而无一利!
上周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布了下半年的经济政策方向,以往一再强调的「房住不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房住不炒」这口号在2016年首次提出,之后自2019年起,每年的政治局会议都有此声明,今次消失是明确向市场表明中央政策正由压抑楼市转向支持楼市。 中央过往的楼市控制措施五花八门,限贷、限购、限价,每个城市都有所不同,当然以一线城市最为严格。用香港的术语,即是用不同的楼市辣招去压抑楼市。内地政府放宽的背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不佳,自新冠疫情消退,经济没有像预期一般有强劲的复苏!房地产业能带动上下游的很多产业,包括工程、装修、建材、家具、家电、房贷等等,房地产兴旺必定能更有效带动经济! 其实内地经济欠佳,香港的金融及贸易生意也是乏善可陈,不少中小企老板正面对极为艰难的营商环境,加上物业价格下跌,正好为银行「落雨收遮」提供最佳借口,房价下跌不单是地产商或地产代理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特区政策也应该紧随中央步伐「适时优化」政策,笔者认同要保留部份辣招,以防止投机炒卖,但针对上车客、换楼客及投资者的措施,却有可调整的空间。过去特区也曾推出林郑Plan、波叔Plan等等,对上车客的照顾较多,但仍有可改善之处,例如可以延长政府对居屋的担保期,令白居二买家继续得到银行提供较优厚的贷款条件。至于换楼客,15%的预缴税费及二层物业的压力测试都大大减低换楼的可行性!结果,发展商为了卖楼,又直接向换楼业主提供贷款,免压力测试,九成按揭,甚至定期按揭,花样百出,当然这些都是二手业主无法提供。政府的辣招令交易倾向于一手,又是合理及健康吗? 在香港买楼自住,落地生根,对「留人才」是最有效的手段,是特区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务。至于「买楼投资」就要支付15%的从价印花税,然而租金回报只率只有2-3%,高昂的税费自然扼杀买楼收租的投资意欲!可以想像可供出租的物业会在市场上变得越来越少!疫情期间还有不少外国专才因疫情而离港,今天都纷纷回流。由于笔者居住于清水湾一个小区,当中十间屋有八间都是外国人居住,在疫情高涨时有五间都是吉的,今天已经住满回流的外国人,再没有吉屋了!每月租金也逆市不断上升,一旦更多「专才」到港,一屋难求的情况可以预测。 笔者建议特区政府也考虑尽快调整辣招,在高息的大背景下,正是减辣的好时机,估计对楼价的刺激有限,反而更能让房地产回复活力,健康发展,推动内部消费对重推香港的经济相信是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