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189个相关内容

新加坡楼价升势急 马来西亚新山水涨船高

最近市场已有不少评论指由于新加坡已经复常,吸引了不少香港资金及人才移居,楼价租金都有显著升幅。上周,笔者有机会跟一位已经移居新加坡三十多年的香港人,谈谈新加坡物业近况! 根据他的描述,新加坡市面真的很兴旺,除了香港人外,东南亚也有不少资金及人才,原先可能会考虑香港,现在也转移至新加坡,另外国内也有不少家长以往会将子女送到欧、美、澳等国家留学,并会申请居留,但在中美角力背景下,新加坡成为他们的首选,反而成为受益者。 笔者常听说新加坡的房子也是非常抢手,优秀地段变成一房难求,私人物业租金在今年已经上涨了近三成,由于一般劳工大众都会居住在新加坡的公营房屋,私人物业租金上升,对他们影响不大,但是原来新加坡有不少东南亚籍的外地输入劳工,由于没有房屋福利,对他们的影响最为直接! 结果,马来西亚的新山由于连接新加坡,就变成抢手货。情况就像20年前的深圳跟香港,两地只是一桥之隔,每天有大量香港人在香港工作,放工后返回深圳居住。根据资料,星马的新山口岸,每天都有30-40万人流通,新山覆盖的面积很大,中央市中心区,地段位置最优越、最接近新加坡,是最值得投资的地区! 新加坡的楼价由最平每平方呎港币5000元至市中心豪宅区最贵可达每呎港币20,000元,而新山市中心地段的价钱每呎在港币2000元以下,跟新加坡有一大段距离,所以也吸引不少新加坡人在这里置业,作渡假之用! 当然,香港人也喜欢在马来西亚置业,因为除了价钱平之外,饮食、语言、气候、时区等等都有优势,之前的MM2H第二家园暂停,加上疫情令热潮退却,现在往返交通及检疫方便得多,而MM2H也开始重启,虽然要求条件比之前严格,相信也会吸引港人投资或移居新山。 谈到投资前景的最大亮点,就是新加坡的地铁将延长至新山,工程已经展开,预计2026年底完成,地铁落成后两地的交通将大大改善,两地的楼价将进一步拉近。在新加坡物业前景看涨的背景下,新山的投资气象自然也会热闹起来!

楼市辣招调整之我见

财爷陈茂波已预告在十月施政报告会对楼市辣招进行调整,在楼市成交整度疏落,楼市大幅下跌的背景下,迟到好过冇到!只希望其调整到位,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为奄奄一息的楼市打加强针,为香港经济重振旗鼓打好基础! 在提出笔者的建议前,先回顾所谓的辣招。首先一直以来香港置业都需要支付印花税(Stamp duty),印花税应付的金额是根据楼价而征收,由港币$100至楼价的4.25%不等,这税项就是从价印花税(Ad Valorem Stamp Duty, AVD)。自2010年起,不同阶段增设额外印花税(Special Stamp Duty, SSD)、买家印花税(Buyer Stamp Duty, BSD)及双倍印花税(Double Stamp Duty, DSD),通过上面三种税收来压抑住宅物业的投机及投资需求,防止楼价急升。其实投机活动已经绝迹多时,而投资活动也大幅减少,令租盘供应越来越少,租金也自然被提高,而楼价自去年高位下跌已达15%,在这种背景下调整辣招已经是无可避免。各界人士都在呼吁减辣的情况下,港府仍坚持不减辣只令大家觉得反应过于保守及缓慢! 无论如何,财爷预告减辣,希望今次调整措施能够一步到位,不要只做少修少补,对香港并无好处。首先,笔者建议SSD并不需要撤销,持有物业少于6个月需缴交的SSD是20%楼价、6个月至12个月是15%、12个月至36个月是10% ,SSD对压抑投机炒风等影响是正面的,值得维持。不过业主如果能提出若干特殊情况下必需卖楼的原因,例如陷入财困、需债务重组,或业主及直属亲属不幸患上重病等等,需庞大医药费,经有关政府部门核实及批准,可以在特殊情况下获得豁免,就增加了辣招的灵活性,也令辣招更人性化! 第二,当今只要买家并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及首次置业的话,都需要支付15%楼价的DSD,对买楼投资者来说15%的税费需要超过5年的租金收益才能收回成本,吸引力自然大打折扣。其实买楼收租是一项长期而稳定的正当投资,在市场稳定下来的背景下,容许香港市民购买第二个物业作投资收租,是值得鼓励!所以建议港人购买第二个物业,应可免付DSD,只需支付正常的AVD就可以;至于非港人或有限公司,支付的税率也可以减半。 第三,BSD是非永久居民购买住宅时需缴付15%的楼价,连同DSD合共要付30%楼价的税金,金额非常惊人,与「抢人才」、「抢企业」的政策背道而驰。笔者建议可取消BSD,只收取DSD以防止外地人士抢高上车盘,损害首置客的上车机会,免税可规定只适用于1,000万以上的住宅物业,另外也可以参考澳洲对外地人的置业限制,只准购买新盘,不准外地人买二手物业,既可以保护二手楼盘免被抢高,照顾本地需求,也同时让发展商有客源保证,投标地皮时也自然更积极,间接提高库房收入,香港市民也自然有所裨益。

楼市曙光初现反弹约在春季

2022年踏入最后一个月,楼价指数正不断寻底,估计今年楼价跌幅约15%。不过楼价指数是滞后数据,当指数出现反弹时,反映市场的即时成交价已经上扬,买家在市场买到「超笋价」的机会就相对困难了! 估计楼市是否见底,首先要看大户动向!楼市大户当然是发展商,在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时,发展商是毫不吝啬地劈价,甚至破例地发佣金让代理散货,代理的一手楼销售业务,也是从那个时代开始。相反,今次虽然龙头代理行老板不断鼓吹发展商应该减价卖楼,众多发展商异常地齐心,宁愿货尾团积至超过15,000伙,也不肯大幅减价。笔者相信发展商也知道未来几年的新楼供应有限,待楼市复常才卖楼也不迟! 这也说明发展商也在等!等到何时?形势似乎越来越好!美国联储局鲍威尔上周明言将会放慢加息步伐,市场估计美国明年再加息1厘便到顶!当美国明年真的进入衰退,2024年又有望减息推动经济复苏! 国内的防疫政策,对香港这个代理人角色影响很大,无论是人才及资金都很难进入市场,结果楼市及股市都是一潭死水。近期国内的防疫政策似乎正在转变,大家必须留意发展动向,2023年复常应该是务实的想法。一旦复常,香港的经济又会活跃起来。不少专家都认为股市已经见底,那么楼市还会远吗? 移民卖楼是其中一个劈价的主要原因,但卖海外物业的同事反映,大部分移民已经离开香港,高峰期已过,可以想像这股压力也会越来越低。相反国内人才会随着防疫政策改变更方便到港,居住及投资需求也会迅速到位,笔者估计可以填补移民的影响。楼市的正面因素还需要时间发酵,加上年尾又碰上世界杯,利好消息会在农历年后,陆续被市场认同及确认! 笔者也估计在明年春季的官方楼价指数,自高位会有15%-20%的跌幅,触动政府的神经,撤回辣招税的机会颇大!而且,重推投资移民以填补人才流失也是当务之急,若一并将置业纳入投资计划之内,必定能够让楼市重新加入动力!所以笔者估计在明年春季,多项利好消息刺激之下,楼市可以摆脱当前的悲观情绪,回复较正常的市况! 如果大家想执「超笋价」的物业,就要好好把握当前的良机了!

租金平过供楼 租楼?买楼?

笔者最近在社交媒体见到一位独立股评人的文章,认为租楼较买楼划算。他解释购入一个$1,100万的物业,即使经纪佣金及厘印费不算,30年的总利息支出便达到$684万(以3.5厘计算),买入的物业总成本为$1,784万。而租金以每月$2万推算,如果租金不变的话,总成本为$720万,即使以每年4%通帐计算,加租30年的总租金为$1,346万,也比买楼便宜! 这位股评人似乎忘记了,经过30年后,买楼业主仍然拥有物业可以继续自住,继续节省租金,甚至可以做逆按揭,每月收取年金直至终老,成为业主能安享晚年的重要资产;或者将物业出售或出租,物业价值长期跟通帐挂勾,是抗通帐的最佳手段。相反作为租客,付出了30年的租金后,仍然是一无所有,过去支付的租金都是纯支出。其实,除了用30年后作比较外,拥有物业可以带给业主金钱以外的满足感与方便! 作为业主,不怕物业两年的租约到期,随时可能被业主要求迁出,拥有物业会为家庭带来更高的安全感,尤其是女性,这不是金钱能计算的。实质上,也可以花更多时间、心机及精力于装修自己的物业上,令其更适合自己的个人喜好,更加名正言顺成为自己家庭的「安乐窝」。除此之外,物业也会为业主带来更多机会,笔者年轻时为了创业,也是靠卖出自住物业套现,才能实现自己的创业梦!在过去30多年的营商环境里,笔者也明白到跟银行贷款时,往往根据贷款人有多少物业,不抵押也好,抵押也好,即使是有政府保证的贷款,有物业的话银行就容易商量多了! 当然,赞同租楼的,往往认为租楼可保留更多现金在手,可以进行股票或其他金融产品投资,灵活好多,不需要硬性规定每月供款,有被绑死一世的感觉!对于真正精于投资的专家来说,可能是真的,但对于很大部份普罗大众来说,投资并不是一件容易掌握的事,往往「损手烂脚」,随时得不偿失! 而且没有固定的负担,年轻人更容易倾向过度消费,长辈作为过来人深明此理,所以往往会为子女付首期,变相迫子女有一定责任感去供款,也是「强迫储蓄(Forced Savings)」的一种。其实根据过往的按揭供款纪录,按揭大多在10年左右便供满,趁年轻收入容易提升的背景下,买楼就变相令其储蓄上升,对日后创业也好,或将来退休也好,也有一定的倚靠了! 所以在香港生活,有一套自住的物业,是利多于弊的,始终比租楼好!

「去美元化」利人民币内 房资产增魅力

中美大国互相竞争,由美国挑起贸易战争加关税开始进入白热化,为了针对华为进行封锁,限制出售晶片,甚至强迫禁止盟国出售光刻机,是活生生的保护主义。为求进一步「去中国化」更要求供应商离开中国生产,转移至美国认为安全的地方,台湾台积电被迫在美国设厂就是一例! 随着俄乌战争爆发,美国也利用其「美元霸权」制裁俄罗斯及其认为有关的俄罗斯个体,连中立的瑞士也被牵涉其中,冻结俄罗斯人的私人财产!利用美元作为武器有深远的影响,俄罗斯固然被迫放弃美元,利用人民币进行中俄之间的贸易结算,其他国家看在眼内,自然作出相应行动回应,怕一旦被美国制裁会带来风险! 今年3月29日,中国和巴西达成协议,同意未来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和巴西货币进行结算,免除美元作为中间货币,同时巴西也会成立人民币结算行,在未来的交易中可见人民币才是主角。其实在同月10日,沙地跟伊朗在中国协调下达成协议,恢复外交关系,化解了多年来的敌对关系。沙地跟伊朗都是原油出口大国,而中国则是进口大国,可以预期在「去美元化」的背景下,中国可以加快使用人民币进口石油,将是合理的推论。上星期沙特阿美斥资243亿人民币,以溢价近亿入股国内的荣盛石化(002493.S2)。另一方面,东盟十国(ASEAN)也在讨论通过本币交易,以减少对美元、欧罗等依赖。 近期,欧美银行相继出事,加重打击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加上美债息不断上升,环球政治不稳,战争频生,都令美元地位削弱,在「去美元化」的过程中绝对有利人民币的国际化。香港在这方面也有重要角色,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大家可以在香港利用人民币投资各式各样的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基金、保单,甚至外商可利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人(简称RQFII)直接用人民投资大陆股票式债市。 人民币日趋国际化,变相也令人民币资产更具吸引力,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除了金融产品,内地房地产也是非常普及的资产。近年内房受到政策影响,楼价作出显著调整,「住房不炒」也是国家一贯政策,所以大家投资国内房地产,也必须选择有国家支持的城市,站在长远的角度考虑,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中国一线大城市,升值潜力远比其他二、三线城市为佳!由3月的成交量所见,一线城市按月升幅达7成,远超二、三线城市的升幅。 过往在旺市时,四大一线城市的物业都有严格的限购令,香港人想买也不容易,现在疫情刚过,放贷政策又在放宽中,利率已降至4厘以下,一线城市房地产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了!

楼价急跌,成交大减政府宜为楼市加动力

本周地产成交的新闻,几乎全部都是利淡消息,业主劈价、蚀本卖楼、代理行减铺炒人等等,也有不少声音要求政府减辣,甚至完全取消辣招。笔者相信政府既不想楼价急升,也不想楼价急跌,香港大概有一半家庭拥有自买物业,楼价大跌对社会消费也带来负面影响,加上地产的产业键牵涉甚广,楼市不景对社会各行各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政府调整辣招只是时间问题,当今政府收到的统计数字明显有延后的问题,官方只录得10%以下的跌幅,政府自然认为幅度少,其实在市场人士都知道跌幅应该已达15%或以上,而且跌势非常急,有业内人士估计至年底,跌幅可能达到20%。跌价大而且急,会大大打击买家信心,又会进一步推迟置业决定,令楼市产生恶性循环。笔者只希望政府应主动收集更新更准确的市场资料,及时作出精确决定,以免将来更难挽救! 除了辣招以外,笔者亦关心政府会如何调整房屋相关政策,以达至社会更和谐,更稳定!在楼价调整的背景下,推出更多鼓励政策,协助首置客上车,例如厘印费多年来都没有随通胀调整,一个500万的上车盘,厘印费已达15万,令首期由50万提升至65万,笔者建议将500万或以下楼价的物业其厘印费减至$100,其他房价的厘印费也应相应减低! 随着居屋的楼龄越来越大,超过政府担保期的物业就越来越多,白居二买家为了可以做到925(9成按揭及25年供款期),可选择的楼盘越来越少,变相推高了白居二的成交价。以最近马鞍山锦丰苑为例,一个可以做925的432呎单位成交价达到403万,而一个不可以925的431呎单位,成交价只是315万,两者之间往往相差15-20%,所以政府也应该延长居屋的担保期,让白居二买家有更多选择,也有助压低居屋的二手价。 最后,因应香港有不少年青人移居外地,需要补充各方面的人才,笔者也建议重新开放投资移民,将投资金额提升至3000万,并将物业纳入投资范围内,以往怕会推高楼价,现在1000万以上物业市场像一潭死水,不用顾虑会推升楼价有很大的影响了!

撤辣时机未至 调整却属必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访问香港,发表了一些关于香港楼市的言论,IMF认为若来自炒卖需求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减退,港府可分阶段取消买家印花税(BSD)及税率达15 %的住宅从价印花税(DSD),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回应说︰「在目前环境下,毋须调整住宅物业的需求管理措施」。笔者明白作为政府,当然不希望楼价大升或大跌,在今年年初楼价自高位下跌了15%以上,当时市场估计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会有减辣措施!但国内一通关,形势岂即大逆转,楼价也迅速反弹,所以政府很害怕一旦撤辣或减辣,都会为市场带来额外需求,形成炒风,所以就一动不如一静! 但这些楼市辣招,已经实施了超过13年,有部份的确有赶绝炒风的作用,例如SSD(额外印花税)就令到炒家绝迹,适宜保留;但15%的住宅从价印花税,就会令长线投资者成本大增,也退出市场,尤其是中价物业业(楼价在1500 万至5000万之间),市场少了投资者,租客的选择少了,租金自然也难以下跌。部份资金利用家中的子女首置免税买楼,令到上车盘的需求更加大,间接也推高了上车盘的价位! 至于买家印花税,笔者也不建议完全取消,避免太多境外资金涌入,但若是用专才身份来港定居,希望有一所自置居所是合情合理之事,理应受到豁免,而且有名额限制,对推升楼价的影响也自然有数计。 在放宽从价印花税的同时,政府可以考虑增加供应以平衡需求,除了觅地、加快兴建等等远水之外,其实在发展商手里有大量已落成但未出租或出售的空置房屋。根据房屋局公布的数字,2023年3月已落成的空置物业数目达到18,000间,数量多过一年的落成量,相比10年前2013年,此类空置物业只有4,000个,增幅可谓非常惊人! 其实,2019年9月,政府曾经就订立空置税刊宪,但始终无法三读通过,在2020年11月政府宣布撤回法案,令「空置税」流产告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香港住在劏房、笼屋的「冇壳蜗牛」,天天见到大量空置的新楼在丢空,这两句出自杜甫的诗句可说是最佳写照。笔者也明白发展商不是恶意而为,只是辣招增加了投资的成本,令新楼去货困难,只要政府适当调整辣招,重燃市场的投资及换楼意欲,货尾单位自然可以较易放售,在此背景下加征「空置税」阻力也自然减少。 习主席名言「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自然更加不应该让房子空置,浪费是固然,也容易令人误解是囤积居奇,政府也是责无旁贷!

铺桥搭路争阿美为大局不容有失!

上周特首李家超前往中东进行访问,主力唱好香港,吸引中东资金来港。访问阵容除了官方成员,还包括30多名财经、工商、贸易、科技、物流等界别的代表,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贸发局主席林建岳及各大银行的高层也有随行。除了访问阵容庞大,时间上碰巧是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去年底访问沙特之后,因此坊间有不少报导指特首坚负游说沙特国家巨企 – 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来香港作二次上市。 沙特阿美曾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2019年在沙特当地的雅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前美国、香港、日本及英国都寻求其在本地第二上市。香港的交易所一向以本地及中国的企业为主,沙特阿美来港上市若能成事,更能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可以借此作为样板,吸引更多国际大型企业来港,包括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企业,一带一路上国家能源矿产企业。 促成此事很不容易,根据陈文鸿先生的分析,困难主要有二︰首先香港交易所要求最低的公众持股是5%,而沙特阿美海外上市只会有3%,香港需要修例配合;第二,香港的市场规模有限,不足以容纳如此庞大的融资金额,因此必须与内地合作,如何有效引流内地的资金,将考验香港政府财金官员的能力及智慧。 也有评论认为沙特阿美来港上市,只是中国大棋局上的一步而已!传闻习近平主席在沙特的访问中,游说对方把石油交易中10%的金额以人民币结算,目标自然是打破美国多年以来借「石油美元」取得的优势。要实现如此庞大目标,必须解决对方获得人民币后,可以投资的渠道,香港的地位就变得更重要了!若透过香港的交易所,可以投资全球一带一路的巨企,成事的机会就大增。当然,下一步交易所也必须可以用人民币结算,推动数字人民币也刻不容缓! 简单来说,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若能结合中国的金融实力进一步强化,不单单对香港本身是天大喜讯,也是对国家竞争战略上,提供重要的支持作用!所以特首此行不容有失,为大局必须交出成绩!

美缓加息联储放水 楼价升势可持续

上周末美国的矽谷银行在48小时内极速爆煲,本周末又轮到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出事! 银行创立于1856年,历史悠久,在全球都有业务,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4,783亿瑞士法郎,员工人数超过47,000人。由于是「大至不能倒」,结果由瑞士政府出面游说了瑞士银行(UBS),同意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士银行只承担最多50亿瑞郎的损失,而瑞士政府负责其后90亿的损失,并向两间银行提供1000亿瑞郎的流动资金。简单来说,又是以纳税人的钱来解决问题。至于股东也损失惨重,瑞士信贷的股价在2021年2月份还有15美元,去周已经跌至2美元,今次交易总价30亿瑞郎计,相当于每股0.76瑞郎,股东虽然未至于一无所有,但也所剩无几!瑞士信贷银行的大股东是沙乌地国家银行,所以也有评论认为今次是美国挑起火头,向欧洲及沙地割韭菜,相信与否就见仁见智。 反而,笔者更关心此次银行危机,带来的影响及后遗症。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美国的加息效应,原来市场估计本周美国联储局有机会加息0.25%或0.5%,经过此事,为了避免对银行制造更大压力,加息0.25%成为主流,机会率有近八成,也有不加息的可能。更重要是到年中,便会开始减息,未来一年有机会减息1厘! 除了息口加快见顶外,美国联储局正在进行中的「量化紧缩」(QT)相信也会暂停,其实过去一年QT只收了市场近6000亿美元资金,但过去一周联储局为救市,已向市场投入近3000亿,以改善市场流动性。联储局在挽救出事银行时,推出了一项新计划,名为「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 (BTFP)」,主要针对银行购买了不少国债及房地产批押债券(MBS),虽然此类资产因利率上升而在帐面上有所损失,但银行仍然可以用帐面价值向联储局借款。换句话,银行可以在市场用$80购入面值$100的国债或MBS,然后向联储局借回$100,买得多借得更多,市场估计会有2000亿美元的资金因而流入市场。 短期而言金融市场仍会有些震荡,但减息及放水的背景下,加上国内在周末也降准0.25%,齐齐加入放水行列,对香港的楼市会带来一些支持力;长远而言,金融投资频频出事,也有助投资者重投买楼投资的行列。

加息周期见顶 楼市曙光初现

上周,美联储召开了例行会议,与预期一致地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然而,出乎市场预料的是,联储预告2024年将会实施0.75%的降息。市场对此反应强烈,一些专业人士甚至预测明年美国可能实施1.5%的降息,并且计划在明年3月份开始实施。这一消息导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迅速下跌至4%以下。  与联邦储备系统在九月初首次停止升息并强调“Higher for Longer”的言论相比,当时市场普遍认为明年减息的步伐将会非常缓慢,甚至可能整个2024年都将保持不变,首次减息可能会被推迟至2025年。  仅仅过了三个月,联邦储备系统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大幅度调整。除了债券收益率的下降,美股也持续刷新历史新高,市场对明年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避免衰退的信心不断增强。  然而,笔者对这一情况保持谨慎态度。明年是美国的大选年,联邦储备系统可能需要创造一个有利的经济环境,以支持拜登的选情。实际情况还需进一步观察,笔者计划明年六月份赴美国,亲自了解真实情况,并在之后向大家做出报告。  无论如何,明年降息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事实。现在的问题仅仅在于减息的幅度以及何时启动。对于香港疲弱的楼市而言,这可以算作是一些久违的好消息。  市场的反应比笔者预计的要强烈,一手市场在12月的前17天已经达成了超过千宗的成交。相较于2023年前11个月每月平均不足900宗的成交登记,这可以说是相当热闹的市况。  其中,新鸿基天荣站的成交占据了大多数,自月初以来已经连续进行了3个星期的推售,每次都成功售出近300套,总计达到了891套。本周将继续进行第4轮发售,这表明仍然存在强劲的购房需求。可以预见,减息的刺激效应是其中一个原因!  至于二手市场,成交量也出现回升。在过去的周末两天,10个主要屋苑的成交量从原本的3-4宗上升至9宗。尽管成交价和成交量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潜在买家的看房兴趣显著增加。根据前线同事的反馈,买家的出价意愿也明显上升,这可以认为与对减息的期望有关。  香港楼市受到美国利率的影响之外,国内经济状况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景气,房价继续下跌,那么前来香港投资房地产的意愿和财力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上周,上海和北京相继降低了第二套房的首付和利率,希望能够促进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总的来说,笔者相信香港楼市最糟糕的时期应该已经过去,市场出现了一些曙光。明年的实际情况将取决于美国利率的变化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能够改善。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发展。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