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322个相关内容
在2024年初,笔者在这个专栏中提出,本年度楼市走势受两大主要因素影响:一是政府的“减辣”政策,另一是货币政策的“减息”措施。本月底,财政部长即将宣布财政预算案,其中“减辣”政策必然会有所体现,但关键问题在于这一政策是否会被完全撤销。 今天想讨论一下“减息”问题。香港若要实施减息,当然需要美国也跟进减息,然而,在上周的会议结束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明确表示紧缩周期已经结束,但却暗示3月份减息的可能性不大。这一消息导致市场对3月份减息的预期从原先的64%大幅降至20%。 事实上,去年美联储的点阵图预期2024年只会减息三次,幅度共0.75%,但市场普遍预计会有六次减息,共达1.5%。 市场的预期大多基于2024年是选举年的观点。在高息率和紧缩政策下,经济随时面临衰退的风险。为了防止衰退对选举的影响,政府可能会采取先发制人的措施。 然而,美国经济数据仍然非常强劲。刚刚公布的1月份就业数据显示,非农职位新增了35.3万个,远超市场预期的18.5万个。失业率保持在3.7%,而平均时薪年增幅也达到了4.5%。 强劲的劳动市场使美联储相信美国经济将实现软着陆,不至于面临衰退风险。因此,目前减息的必要性不太迫切,尤其考虑到通胀率尚未达到2%的目标。 当人们看到这些报道时,自然会认为美国减息的步伐可能会减缓。然而,上周全球各地出现了银行危机的情况,其中包括美国的纽约社区银行(NYCB)。 该银行公布的业绩显示,上个季度意外录得严重亏损,导致派发股息减少了70%,股价也在短短一周内暴跌了42%。这一大幅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商业房地产的拖累,需要大幅度的坏账准备。 与此同时,日本的青空银行(Aozora Bank)也发布了盈利警告,预计本年度将出现280亿日圆的亏损,这是15年来首次出现亏损。该银行的股价也在两天内累计暴跌了37%。 除此之外,欧洲的德意志银行为美国商业房地产贷款作出了1.23亿欧元的拨备。同时,奥地利的房地产集团Signa也宣布破产,其最大债主是瑞士私人银行宝盛,为此不得不拨备7亿美元。 商业房地产受到在家工作风气的影响,导致空置率急剧上升,价格自然也大幅下跌。银行因此面临风险,一旦出现爆雷,美联储必然不能袖手旁观,可能会急于放松金融政策并采取减息来救市。 今年的减息步伐确实存在许多变数,但总体方向不太可能改变。相信2024年会逐步向好发展!在此,笔者祝愿大家在这个龙年身体健康,事事顺利!
根据差饷物业估价署最新公布的数据,2023年官方楼价指数为312.1,这表明在2023年楼价下跌了6.75%。与2021年高峰期的392.7相比,这意味着香港楼市在过去两年间经历了20%的降幅。 不仅如此,成交量方面的表现更加令人担忧,一手住宅在过去两年内的成交量一直维持在一万宗左右,达到了10年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二手住宅的成交量也连续两年维持在每年约36,000宗左右,甚至低于2003年(SARS)的46,000宗。 在低成交量的情况下,业主和发展商面临出售物业套现还债的困境。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也采取了保守的策略。 最近有一则新闻报道指出,即使是以低调着称的富豪何祟本家族也不得不向财务公司借入8,500万港元的短期贷款,而这笔贷款的利息率竟然高达20厘。尽管这个家族拥有大量豪宅,但由于豪宅难以出售,他们只能寻求财务公司的帮助来解决资金压力。 这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面对高利率和疲软的市场成交量,银行开始执行迫仓贷款(Call Loan),业主只能接受“低价”才能出售物业来偿还债务。然而,这种降价可能会进一步削弱市场信心,银行也因此加大了催债(Call Loan)的力度,形成恶性循环。 根据差估署的数据,过去一年内租金上涨了6.61%,与楼价下跌形成了鲜明对比。然而,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中,购房者面临着高达7.5%的印花税,这显然抑制了购房的热情。 尽管租金持续攀升,发展商的物业却陷入了滞销的境地,预计空置待售的物业高达3万套,呈现出“有楼没人住”的另类景象。 上周,广州市政府公布了进一步优化限购政策的消息,不仅放宽了对120平方米以上物业的限购,而且对于居民家庭将自住物业转为出租,购买新物业时可以相应减去持有物业的数目。这一政策变相为业主购买物业出租提供了便利,消除了一些政策上的障碍。这种灵活的政策措施值得香港学习! 在即将公布的新一年度财政预算案中,大家都期望财政部门进一步减轻负担,甚至可能考虑“全面撤辣”。作者一直认为,并非必须“全撤”,只需在必要的方面进行优化就可以。其中,让香港本地居民可以购买多一套物业出租,与广州市的优化措施不谋而合。 在楼价已经下跌20%的临界点上,政府需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楼价继续下跌。尽管目前尚未见到悬崖性崩盘的迹象,但必须提前采取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一旦发生潜在的问题,要重建市场信心将变得更加困难。期待财政预算案在2月份为市场带来一些正面的消息,为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注入一些稳定和信心。
多年来,海外住宅房产市场因为机遇处处,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另一方面,商业地产比较独特,这也让商业房产市场充满了机会,而且通常会带来更大的回报。 与住房投资者比较,商业投资者需要做更多的研究,对经济有更深入的了解,因为商业房产的需求更加多变。就此,居外比较了其中的差异,让购房者在下次投资时能做出明智的决定。 商业房产和住宅房产之间有什么区别? 1、租约长度 商业房产的租约比住宅房产明显更长,而且更换商业租户比更换住房租户要困难得多,这在商业房产的估值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空置期 由于很难更换商业租户,商业房产的空置期往往比住房的空置期要长。商业投资者往往不得不在没有租金收入的情况下承担物业的支出。 3、租赁条款 虽然住房租约彼此之间的差异不大,但商业租约的相互差异却很大,几乎每一条款都有待商榷。商业投资者在律师和财务顾问的帮助下起草租赁合同 4、租金收益率 商业房产的收益率通常为5%至12%,住宅房产的收益率为3%至4%,所以商业房产更有可能获得正现金流。 5、年租金增长率 与住房租约不同,大多数商业租约包括3%至4%的固定年度租金增长率,这可能超过通货膨胀率。 6、维护和维修 与住房租户不同,商业租户更普遍签署净租赁合同,让他们自己负责支付市政费、保险、土地税、维护和修理费。当然,商业投资者更广泛面临更高的维修成本。同样,这意味着商业投资者通常比住房投资者需要更多的可使用资本。 7、租户行为 由于商业租户使用租房来经营业务,他们有强烈的动力来照顾好物业。 8、融资条款 商业房产投资被认为比住宅房产投资风险更高,所以银行一般要求商业房产的首付款至少达到总价值的30%,比一般的住房首付款高很多。商业房产的贷款也会吸引更高的利率和管理费。 9、暴露于经济冲击之下 对商户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时好时坏,所以对商业房产的需求不如住宅房产那么稳定。 10、资本增长 虽然在这一点上存在分歧,但大多数人认为,商业房产的资本增长慢于住房类,因此这是租约和租户对商业房产的估值至关重要的另一个原因。 商业房产是否更昂贵? 不一定,商业市场提供了比住房市场更广泛的价格范围。例如,在澳洲可以用8万澳元买一个停车场,也可以用40万澳元买一个位置好的办公室,这与一套普通的三居室住房相当。但是,如果有一个可靠的租户,办公室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收益。 如何对商业房产进行估值? 以澳洲为例,确定商业房产价值的理想方法是用该房产的租金收入除以类似房产的平均租金收益。 例如,假设评估一个125平方米的商铺,其年净租金为50,000澳元。根据您的研究,类似房产的租金收益率为8%。 这意味着该房产的价值为50,000澳元 ÷ 8% = 625,000澳元。 如何申请商业房产贷款? 要购买商业房产,您需要申请商业贷款,并提供一份商业计划和利润预测。首付款可能至少是房产贷款方评估价值的30%,而且您还要支付更高的利率和管理费。 应该投资商业还是住宅房产? 房产投资新手可能最好先购买住宅房产,因为这不涉及那么多风险,也不需要那么多知识。 但是对已经拥有投资住宅房产的有经验的投资者来说,商业投资可能是有意义的选择,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资金能力从投资中获得更大的收益,还可以利用较高的租金收益来改善现金流,同时减少因住房市场衰退带来的风险。 无论您决定投资商业还是住宅房地产,亚洲房产科技集团居外IQI都有大量的优质房源供您挑选。立即与我们联系,获取免费海外置产专业咨询!
什么是FIRB? 在澳洲,如果您是外国人(包括临时澳大利亚居民或外国非澳大利亚居民)并且打算投资澳大利亚房地产,那么可能需要先得到FIRB的批准。 FIRB英文全称Foreign Investment Review Board,就是澳大利亚的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是一个政府部门,负责评估那些想要在澳大利亚投资或买房的外国人的申请。 FIRB的存在是为了确保投资将有利于澳大利亚经济,并控制房地产市场房产库存量。外国投资者通常只能投资新房。这有助于防止投机,哄抬房价。 什么是FIRB说的外国人? 澳公民或永居或新西兰公民且是一个人买居住性物业,不需要向FIRB申请。 如果是夫妻两人买,双方都是澳公民,或一方是澳公民另一方是永居,不需要向FIRB申请。 如果是夫妻两人买,一方是澳公民,另一方不是澳公民也不是永居也不是新西兰公民,且两人联名买不分比例,不需要向FIRB申请。 如果是夫妻两人买,一方是澳公民,另一方不是澳公民也不是永居也不是新兰公民,且两人联名买但分比例,比如50%对50%或20%对80%,那另一方就需要向FIRB申请。 如果是夫妻两人买,一个澳永居,另一个是外国人,那个外国人需要向FIRB申请。 如果发展商已经有FIRB允许卖给外国人的批准,外国人不需要向FIRB再单独申请。 什么时候申请FIRB? FIRB包含了海外人士在澳洲投资的各种可能,住宅地产,商业地产,农业用地,矿业等等,本文只涉及住宅地产方面。 根据澳大利亚的海外投资规定,外国人在购买澳大利亚住宅类房产前需要申请外国投资标准(FIRB)。而住宅地产包括四大类别:全新住宅,二手住房,空置住宅用地和再开发用途物业。 A. 全新住宅 根据澳洲税务局的定义,全新住宅是指: 从未被作为住宅出售 经历了重大翻修 同一块土地上的推倒重建 全新住宅的交易基本是海外投资者选择最多的房产类型。有部分体量相对大的开发商会先将其开发的楼盘向FIRB递交申请,FIRB可能会批准一定比例的楼盘卖给外国投资者,开发商也会将FIRB批准的文件附加在购房合同中,在买卖过程中购房律师可以帮忙查看。 B. 二手住房 在住宅用地上非新住宅的统统视作二手住房。(不包括宾馆,汽车旅馆等商业住宅) 具有临时签证的居民购买二手房的条件如下: 将二手住房作为澳大利亚主要居住地,不可租用该房产的任何部分,即不可作为投资房和度假屋 该二手住房必须在临时签证到期前的三个月内进行出售 C. 空置住宅用地 临时居民包括海外人士允许购买闲置土地并且从批准之日起4年内完成住宅开发。 至少建造一栋住宅 竣工前30天内向政府提交房屋建造完工证明 在住房竣工前不得出售和转让土地 D. 再开发用途物业 经过FIRB批准后,海外投资者可以购买已建立的住宅进行重建,但是前提是要保证新建造的住宅数量大于原有的数量。(其中老房子拆了重建一个新房子是不符合的,但是建一个Duplex或者建公寓项目都是符合的。) 外国投资人士购买空置二手房用于重建需要满足以下的条件: 在重建前现有住宅不能有人居住 新建住宅必须在批准日起4年内完成 完工后30天内向政府提交完工报告或入住证据 FIRB费用 一百万以下房产为14100澳元(约67759元人民币),住宅价值每超一百万加28200澳元(约135518元人民币)申请费,如下图: FIRB申请费链接:https://firb.gov.au/sites/firb.gov.au/files/guidance-notes/G10-Fees.pdf 房产过户 在澳洲购买房产,无论自住或者投资,选择有经验和可靠的过户代理,让您避开政策风险,减轻费用。 澳大利亚法律执业博士林汇铭 为您解析澳洲投资法与移民法 联系邮箱:hi@auslawreview.com.au
上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参与了一档广播节目,对财政预算进行了咨询。许多市民关心政府的税收和财务状况,并提出增加税种的建议。 陈茂波回应称,资本增值税已在研究范围内,他表示在实施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社会讨论,以避免发生“因增而减”的情况。 笔者了解到财政司目前面临的困境。在楼市和股市持续下滑的情况下,今年财政赤字可能会超过1000亿港币。 然而,土地招标不断流标,甚至政府规划的北部计划也会受到影响。发展商也更倾向于让政府以低价格收回农地,也不愿意支付昂贵的土地溢价费用。 可以预见,如果楼市不迅速活跃起来,房价将继续下跌。而实施“明日大屿” 计划的资金(至少6210亿港币)将从何而来? 问题的关键在于,资产增值税可能带来多少收益?又可能带来什么副作用呢? 笔者以及市场上的大多数专家都认为政府不大可能对所有资产都征收税项。笔者猜测财政司在考虑取消所谓的“辣招”税时,可能会考虑对那些通过短期炒卖物业而获利的业主征收这一税项。在许多发达国家,都有类似的安排,例如在日本,如果业主在出售持有不超过5年的物业时,就需要缴纳净收益的30%作为税金。 与“辣招”特别印花随税(SSD)相比资本增值是有一些区别的。SSD是一种税收,无论物业交易是否获利,都是要征收税款的。这一位意味着在楼市下跌时,即使业主在交易中亏本,他们仍 这对于那些由于特别需求而不得不出售房产的业主来说可能是不公平的。 对于那些进行短期交易赚取利润的业主而言,资本增值税仅在他们实现利润的部分征税,这似乎更为合理! 然而,一旦采取这种做法,投资者很可能会感到担忧,因为他们担心未来税收范围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今天可能是只针对拥有不到3年房产的业主,而明天可能变成对拥有不到5年房产的业主征税。在楼市已经非常疲软的情况下,这一措施只会促使业主加速出售投资物业,进一步打击房价,同时在市场上减少可供租赁的房源。 另一方面,政府不断引入"高端人才"。在预期楼市下滑的情况下,这些"高端人才"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租房而非购房。这样一来,房屋租金很可能继续上升,因为这些"高端人才"缺乏购房的动力。 目前政府需采取措施来稳定楼市,上一次的 “减辣” 力度明显不足以刺激交易量和提振楼价。为了促使香港市民在购买和投资物业方面更具信心,政府应该迅速取消所有对投资物业的限制性税收政策。 过去的减税政策似乎未见明显效果,因此需要更为有力的举措,以使投资买房和租赁变得更有吸引力和利润可期。 政府有必要考虑将银行中的定期存款注入楼市,这将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反之,若实施资产增值税,可能导致资金进一步流出楼市,使楼市陷入更为困境的境地。卖地流标的情况可能会持续,补地价的案例也会减少,这对政府财政将产生负面影响,实际上是一种得不偿失的做法。 在此时,笔者相信财政司会在听取社会各界的讨论后做出明智的决策。在当前的香港环境下,实施资产增值税可能并不适合,因为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楼市的不景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访问香港,发表了一些关于香港楼市的言论,IMF认为若来自炒卖需求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减退,港府可分阶段取消买家印花税(BSD)及税率达15 %的住宅从价印花税(DSD),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回应说︰「在目前环境下,毋须调整住宅物业的需求管理措施」。笔者明白作为政府,当然不希望楼价大升或大跌,在今年年初楼价自高位下跌了15%以上,当时市场估计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会有减辣措施!但国内一通关,形势岂即大逆转,楼价也迅速反弹,所以政府很害怕一旦撤辣或减辣,都会为市场带来额外需求,形成炒风,所以就一动不如一静! 但这些楼市辣招,已经实施了超过13年,有部份的确有赶绝炒风的作用,例如SSD(额外印花税)就令到炒家绝迹,适宜保留;但15%的住宅从价印花税,就会令长线投资者成本大增,也退出市场,尤其是中价物业业(楼价在1500 万至5000万之间),市场少了投资者,租客的选择少了,租金自然也难以下跌。部份资金利用家中的子女首置免税买楼,令到上车盘的需求更加大,间接也推高了上车盘的价位! 至于买家印花税,笔者也不建议完全取消,避免太多境外资金涌入,但若是用专才身份来港定居,希望有一所自置居所是合情合理之事,理应受到豁免,而且有名额限制,对推升楼价的影响也自然有数计。 在放宽从价印花税的同时,政府可以考虑增加供应以平衡需求,除了觅地、加快兴建等等远水之外,其实在发展商手里有大量已落成但未出租或出售的空置房屋。根据房屋局公布的数字,2023年3月已落成的空置物业数目达到18,000间,数量多过一年的落成量,相比10年前2013年,此类空置物业只有4,000个,增幅可谓非常惊人! 其实,2019年9月,政府曾经就订立空置税刊宪,但始终无法三读通过,在2020年11月政府宣布撤回法案,令「空置税」流产告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香港住在劏房、笼屋的「冇壳蜗牛」,天天见到大量空置的新楼在丢空,这两句出自杜甫的诗句可说是最佳写照。笔者也明白发展商不是恶意而为,只是辣招增加了投资的成本,令新楼去货困难,只要政府适当调整辣招,重燃市场的投资及换楼意欲,货尾单位自然可以较易放售,在此背景下加征「空置税」阻力也自然减少。 习主席名言「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自然更加不应该让房子空置,浪费是固然,也容易令人误解是囤积居奇,政府也是责无旁贷!
今年香港的住宅物业售价终于有显著回调!物业指数今年下跌了约10%,估计至年底仍会继续下跌的趋势,虽然如此,香港的楼价仍然是非常昂贵!每一年国际调查机构Demographia会公布全球城市楼价负担能力报告,香港已经连续12年蝉联全球最难负担的冠军!楼价中位数对家庭收入中位数比率为23.2倍,即家庭要不吃不喝23.2年才能买到一个住宅单位! 为什么香港的楼价可以长期都保持昂贵?最近,笔者从一个移民至三藩市的家庭遭遇中找到一些答案!典型香港中产家庭,两夫妻育有一对子女,在香港从事I.T.工作,夫妻二人合共每月有10万收入,也有一层自置物业,有工人照顾子女及做家务。几年前移民,由于没有工人及税率高,只有丈夫出外工作,收入只余一半即约5万,加上税率高,实际除税后收入只余下3万左右,由于供楼觉得有压力,故一直租住物业。但近年美国物业受低息影响,楼价升幅很大,遂决定卖出香港物业,在美国置业。不幸地,美国经过多次加息,息率升了近4%,供款金额大增,加上通货膨胀,单靠丈夫收入不足够维持支出,结果妻子也被迫外出工作,小朋友唯有交由托儿中心照顾。现在两夫妻表示最可怕的危机,是美国各大科网公司都在裁员,恐怕有一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话,物业也可能会断供。 大家可以想像,若他们继续在港生活,I.T.行业可谓天之骄子,在疫情下工资也不断攀升!加上香港的低税率,又有工人姐姐照顾令两夫妻可以安心外出工作,支付楼价及供款的能力自然远高于三藩市! 除此之外,笔者作为地产代理,经常发现香港不少单位都是长期空置,或只是间中有人居住!在豪宅区情况更为普遍,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不少外地买家,包括东南亚、欧美,甚至国内买家都会在香港置业,作为储存财富的工具,却很少入住,正如伦敦及纽约一样。资讯透明、交投量大、货币自由流通等等,加上普通法的保护,都是香港物业的优势,尤其是国内的中产人士越来越多,香港物业的潜在买家只会有增无减,更加不可以只单凭香港家庭的收入去计算购买力。保守估计,全国人口已有2亿成为中产,香港的供应又怎会追得上,所以香港的楼价长期昂贵,是有其道理!
在疫情期间,不少公司的雇员都被迫在家工作,当初当然不适应,工作流程及设备都要作出相应的配合。但经过三年的实施,在家工作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即使疫情过去了,不少公司仍然实施在家工作的模式。 在家工作恒常化,自然影响对写字楼的需求,笔者翻查政府在年初公布的《香港物业报告2023》,报告内指出香港的写字楼在2022年底空置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呎,相当于10幢IFC2 ,空置率已经达到14.4%,创出1998年后的新高纪录,相当惊人!空置面积大增主因是供应增加,单是2022年便有超过370万平方呎的写字楼落成,为2021年落成量的7倍,而展望2023年落成量则是287万平方呎,而2024年则是114万平方呎,如果需求不增加的话,空置面积则会继续上升至超过2400万平方呎。根据专门做写字楼的代理朋友透露,高危期在2024年至2025年,他们估计会有大量外资银行的租约到期,银行是喜欢实施在家工作的行业之一,可以预期当租约到期,自然会大量缩减写字楼的租赁面积,空置率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香港其实已经较为幸运,相比外国,在家工作更为流行。笔者有两位女儿在工作,一位在澳洲,她每星期只有一天回写字楼,其余日子都是在家工作;相反,在香港工作的女儿则是每星期有一天在家工作而已。而笔者有亲戚也在英国工作,他在新公司工作了九个月,只有三天回公司工作,其余时间都是在家工作。可见在外国写字楼面对的困境,比起香港更加困难! 香港的写字楼业主,尤其是甲级,大部份都是大财团或是身经百战的投资者,借贷杠杆一般不高,被迫贱卖的机会很小,再加上国内经济一旦复常,人民币国际化持续,香港作为全球最主要的离岸交易中心,对写字楼的需求是有增无减,危机较低。 相反,外国的写字楼不少是由基金或ETF形式持有,过去几年利用低息进行借贷入市,杠杆比例高,一旦空置率上升,租金收益下跌,在利息上升的背景下,供款也可能出现问题,一旦违约银行就会收楼迫仓,贱卖物业,新一波的信贷危机由写字楼引发,一点也不出奇! 作为投资者,宜减低同类物业或金融产品的投资,若利用杠杆借贷的话更宜及早行动,减低风险!
眨眼间,2023年即将结束。笔者与业内朋友正在探讨明年市场的走势,几乎所有人对商厦的前景都持悲观态度。一方面是因为许多外资在香港的规模缩减,同时也受到『居家办公』的影响,办公楼的需求正在减少。 相反的是,这两年香港中区核心办公楼的供应大幅增加,整体甲级办公楼的空置率升至近13%,创下10多年来的新高。今年租金也已经下跌超过5%,前景惨淡! 然而,在大家持悲观态度的情况下,最近却出现了一些商厦的大笔成交。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李宁向恒基购入港汇东整栋商厦,这一举动引起了投资界的批评,认为李宁运用资金不善,导致股价一夜之间下跌14%,市值蒸发$80亿。 人们纷纷质疑李宁为何要购入物业? 笔者认为最大的原因是价格便宜。港汇东位于北角繁华地段,整栋楼的成交均价仅为每英尺$1.5万元,而5年前,同一地段的恒地曾以每英尺$3万元的价格出售整栋商厦。在过去的5年里,每英尺价格下跌了一半! 出于相同的原因,本地财团荣兴集团也斥资$5. 11亿购入北角金轮天地整栋商厦。相较于5年前原业主以$8亿购入的价格,这次交易的成交价下跌了40%。此外,中环中心67楼也以每英尺$2.7万元的价格成交,估计也比5年前下跌了近一半。 在一个自由且有效率的市场中,即使某些资产受到看淡,只要它们足够便宜,就能吸引投资者入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成交价格为市场合理分配资源提供了信息。 举例来说,最近在西贡的一座豪华别墅,2008年原业主以5,000万购入,今年变成银行接管房产,由于大额成交量极少,最终以$2,830万售出,成交价格比15年前下跌了超过40%。 除了豪宅之外,一些市区的单幢楼也因成交量少而导致成交价格大幅下跌。例如,黄大仙富佑大厦最近以$232.23万成交253英尺的一房单位,与原业主2014年时285万的入市价相比,持有9年也亏了近20%。 在市场缺乏成交量的情况下,不仅急售的业主需要大幅降价,而且发展商也因缺乏招标而暂缓发展计划。最近香港多幅地皮流标也是最好的例证。这表明市场缺乏活力,交易受到了影响。 当然,投资者在市场上涨期间可能会加速资产价格的上升,使一般购房者难以与其竞争,而投机者却能轻松获利。 其实投资者的决策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只赶绝投资者,楼价也不会因而下跌,香港近年的住宅市场也是最佳的例证!
上星期跟大家分享过韩国首尔的楼市,今天转去看看澳洲楼市的情况!澳洲楼价在2021年达到高峰,主因也是受低利率带动,2021年澳洲利息降至0.1%,回想90年代澳元是高息货币,利率最高曾至17.5%,两者对比好像是天方夜谭。 超低利息带动澳洲整体楼价在2021年上升了超过20%,悉尼更升超过25%。但2022年5月开始加息,楼价也从高位回落,连跌10个月,整体跌幅超过10%,悉尼跌幅达14%。但澳洲楼市并不像首尔般越跌越有,反而在今年4月开始企稳,主要原因是租金大升所带动。 根据当地著名地产网站Realestate.com.au公布,澳洲2023年首季租金中位数按年上升11%,当中布里斯本上升15.6%、墨尔本升9.32%、悉尼升11.32%,悉尼受欢迎的区份更是升幅超过30%。当中原因是澳洲的移民人口大增,因为当地推出了多项「抢人才」计划,包括Global Talent (GTI) 签证、港人救生艇计划等,令去年人口增长创历史纪录的48.2万人。 今年4月3日,澳洲国家住房金融及投资公司(NHFIC)发表报告,从2023年起计10年,澳洲将新增超过180万个家庭,未来5年的房屋缺口累计增加至10.63万套,公寓占6.23万套,独立屋占4.4万套。当中布里斯本的缺口将达1.23万套,而悉尼仍缺1万套。 当然去年底,中国放宽了防疫措施,令大量留学生回流也是原因之一。以笔者在墨尔本市中心一个公寓为例,疫情前以每周700澳元的租金租于中国留学生,在疫情期间留学生没有了,便租给一对本地夫妇,租金曾经跌至每周480澳元,但今年初同类单位在市场租金曾超过每星期900澳元,升幅非常惊人! 需求大增,而供应受制于高利息、贷款成本增加及楼价下跌的影响,令发展商放慢起楼的速度。根据NHFIC的估计,澳洲未来3年的每年新增供应只有不足14万套,远远追不上需求的增加! 当然,随着租金的显著上升,必然会推高售价,以往来自澳洲代理公司的宣传电邮,都是向笔者推销楼盘,这也是自然的事,但最近都是询问笔者会否有卖楼的意向,可见当地不愁买家,反而笋盘难求,要越洋向旧业主打主意放盘。展望澳洲空置率只有低于1.5%,租金易升难跌,加上澳元处于低位,看来澳洲房屋的前景似乎相当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