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678个相关内容

2024移民美国还有门路吗?居外整理拿绿卡全新指南!

硅谷的创新氛围、华尔街的金融中心、好莱坞的星光熠熠……这些都是吸引全球人才的磁石。而对于那些希望在美国长期发展、实现职业抱负的专业人士来说,美国EB类签证无疑是一条通往梦想的捷径。 本文将带你了解EB类签证的申请全过程,帮助你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移民之路。 美国的移民签证可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家庭、就业/职业移民、领养、特殊移民和多元签证。其中最为热门的是家庭类别和职业移民类别,不同的签证类别有不同的申请条件和步骤。 如果你想移民美国,又没有直系亲属在美国,最好的选择就是EB类职业移民——和人才、雇主、就业相关,包括EB1、EB2、EB3、EB4、EB5,以下是各个称号对应的移民政策。 EB,即Employment-Based的缩写,指以雇佣为基本的职业移民,数字1到5表明了不同类别的优先级。 EB-1 EB1—A: 特殊人才 EB1—B:杰出教授或研究人员 EB1—C: 跨国公司高级管理或行政管理人员 特点是:不需要证明劳工短缺,移民配额充裕, 但要求受益人的成就或能量很大。 EB-2 非常规的国家利益豁免(NIW):NIW不需要工作承诺,不需要证明劳工短缺,不需要雇主支持。 常规的EB2劳工证PERM:雇主要证明劳工短缺,雇主所承诺的工作应该至少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或者本科加上五年的工作经历。 EB-3 申请绿卡的工作岗位要求本科或至少两年的技能经验 不要求学历技能的工作岗位 EB-4 宗教人士签证。这要求有教会组织出面。受益人应该服务于教会的事工。 EB-5 专门为投资者设立,通过在美投资,外国公民可以获得绿卡。具体的政策要求如下: 申请人年满21周岁,无犯罪记录; 对申请人的学历、语言能力、工作经验和商业背景等没有特别要求; 需要投资至少80万美金到美国政府指定的项目; 创造10个可由美国工人填补的全职工作岗位。 更多EB-5移民投资者计划的最新现行条件,请参阅 美国移民局官网信息。 二、移民美国操作指南 了解完美国移民的最新形势和常见途径后,想必你已经根据自身情况做了合适的选择。下面将为大家从移民流程、移民费用、入籍等数个方面,头到尾介绍移民美国的大概流程。 1. 移民申请流程 通过EB-5投资移民申请移民,其步骤大体分为以下4步: 第一步:准备资料提交申请 准备全套申请文件,提交美国律师进行审核 汇出投资款至监管账户,完成投资手续 向美国移民局递交 I-526申请 第二步:I-526申请获批后,向国家签证中心(NVC)递交 DS-260申请并进行体检和面试。 第三步:DS-260申请获批,赴美驻外领馆申请移民签证。拿到移民签证后,需在180天内入境美国,领取有条件绿卡。 注:I-526申请获批,如申请人已取得其他美国合法居留身份,则可以在美国境内向移民局递交 I-485申请 转换身份。I-485申请获批后,可领取条件绿卡。 第四步:拿到有条件绿卡21个月后,向美国移民局提交 I-829申请,以解除条件限制以获得永久绿卡。 获取永久绿卡后,任一5年内连续住满30个月,即可申请入籍。 2. 领取绿卡 美国绿卡的申请步骤一般而言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移民申请,即递交亲属移民I-130或职业移民I-140或I-526以及相应的辅助材料。 第二阶段:称为身份调整,即将非移民身份(比如F-1,H-1,L-1等等)调整为移民身份(即绿卡),这是整个绿卡申请的最后一步。 以上,是美国移民政策、趋势和申请指南的详细介绍。不过,在移居美国之前,你还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包括并不限于了解当前的 美国生活费、熟知当地的文化习俗 等。 更多新鲜的美国移民资讯,你也可以从【美国移民百科】上获取,也欢迎你留下联系资料,免费获取居外专业的海外投资置业咨询服务。

活用有限公司 置业安心好处多

最近两年,楼市下跌导致之前高价买入楼花的业主在收楼时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是估价不足,相较于购入价,可能已经折让了20%至30%。 以一个1,000万港元的物业为例,业主原本计划做九成按揭,只需支付100万首期,但现在物业估价仅为700万,最高借贷额度为630万,首期因此大增至370万。 并非每个买家都有能力一次性拿出额外的270万,因此无法完成交易。交易取消后,之前已付的100万首期将被发展商没收。 更严重的是,发展商可能会收回差价,即单位重售后,发展商少收的楼价部分。例如,若发展商以700万成功再出售单位,则有权向原买家追收200万的欠款。 相反,如果以有限公司名义置业,最坏的情况是将公司关掉和取消,发展商无法追究个人责任。当然,持有一间有效公司是有成本的:成立时需付约2万元,每年找会计师核数的费用在2至3万元不等,还需支付每年的商业登记费(2150港元)。 不过,如果物业出租,在计算物业税时,比个人持有更灵活。除了一般的差饷和管理费可以获减免外,银行贷款利息(无论是一层还是两层的利息)也可以扣减,甚至一些装修费或聘请专业人士管理物业的成本,都可以作为扣减项目,因此比个人持有更划算。 当然,利用有效公司的方式比个人持有复杂,尤其在利得税的计算上。如果个人持有物业,只要不是炒家且持有物业超过三年,物业升值部分将被视为房产增值,在香港无需缴税。 但若以有限公司持有,税务局可查找该公司过往的买卖记录,判断公司的本质是否为买卖物业,进而对从中获取的利益征收16.5%的利得税。因此,一般会计师会建议利用一间全新的有限公司持有物业,以减少这种风险。 以往,由于楼市受辣招影响,用有限公司置业需要支付楼价30%的厘印费,卖家自然没有动力去做。但当下所有辣招已经取消,大家不妨考虑利用有限公司置业。尤其是购买远期楼花,单单因为不用被发展商追回差价,已经值回票价了。

去年「减辣力不足」,今年「加甜欠预期」

上周三公布的施政报告备受期待,尤其是在当前楼市低迷的背景下,人们希望政府能为楼市注入新动力。虽然政策中提及了不少楼市相关内容,但刺激措施的力度略低于预期,或许未能满足部分人的期望。 唯一落实的政策是将新投资移民入境计划的认可投资范围从原先仅限于工商物业,扩展至5000万港元或以上的住宅物业。然而,这一门槛相当高,加上去年投资移民的成功个案仅有几十宗,因此对市场的实际影响非常有限。 此前坊间盛传的多项提议,如青年置业贷款计划、允许强积金用于置业首期、放宽高端人才资金来港置业等,均未在报告中出现。新增的措施仅是提高40岁以下年轻人购买居屋的机会,这将使购买力更多流向居屋市场,反而对上车盘不利。 对市场有长远影响的,反而是金管局同时宣布放宽住宅按揭条件,所有物业无论价值、自用或投资,私人或公司持有,按揭上限一律为七成。加上“辣招”税项的取消,这对投资者入市显然更为有利。近期市场上的新盘也出现了更多“一客多食”的现象,投资者(俗称“西饼客”)积极入市。在减息的背景下,投资者的入市趋势将有所提升,放宽按揭后将有助于扩大杠杆效应,预期回报率将更高!这一系列因素将有利于交投回升和楼市价格的企稳。 施政报告中「规管劏房」是另一个重点,淘汰劣质劏房的初衷无疑是好的,笔者也表示支持。然而,必须意识到,当劏房升级为简朴房后,供应量势必减少。笔者推测,政府的如意算盘是通过增加公屋供应来弥补这一缺口,但问题在于目前轮候公屋的队伍仍然十分漫长,这无疑会给现有的住房需求带来额外的压力。 市场上其实有不少空置的工厦和商厦,政府应考虑如何活化这些资源来填补简朴房供应的不足。这不仅可以避免社会资源的浪费,还能有效缓解公屋轮候的压力,可谓一举两得!通过合理改造这些空置建筑,既能增加住房供应,又能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总体来看,施政报告的措施相对温和,预计不会导致楼价快速反弹。不过,方便投资者入市的方向是正确的,有助于推动楼市逐步回归健康发展。

投资缩动工慢 楼价难大跌

上周,政府发布的官方楼市指数显示,7月份住宅楼价为301.8,比上月下跌1.2%,创下8年来的新低;2024年上半年累计跌幅达3.1%。换句话说,2月份撤销楼市调控措施对住宅市场交投的提振效果已经完全消退。 相比2021年的历史高点398.1,楼价平均下跌了24.2%,这一跌幅已超过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的跌幅。此情此景,让人不禁要问,未来跌幅会有多大?是否会重现1997年至2003年间楼价下跌70%的历史? 毫无疑问,撤销楼市调控措施后,住宅市场一度非常活跃。仅在3月份,一手成交量便达到了4176宗。然而,由于不少发展商面临资金压力,纷纷通过低价促销来吸引买家,不仅抢走了二手市场的客源,也迫使急售的二手业主降价应对。这种情况形成了恶性循环,价格越卖越低,甚至发展商之间也展开了价格战,进一步打击了买家的信心。 不过,如果从数据来看未来几年的供应情况,情况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房屋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未来3至4年的住宅潜在供应量为10.9万伙,虽然比上一季减少了3000伙,但这仍然是历史上的第二高水平,也是连续7个季度供应量保持在10万伙以上。尽管表面上看不到乐观的迹象,因为存货仍然庞大。 但如果从动态角度分析,未来这些潜在供应量究竟是会增加还是减少呢?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可动工但尚未动工的熟地数字。这个数字在本季度已经下降至13,000伙,创下了10年来的新低,原因在于可供开发的熟地越来越少。2023年,政府及相关机构仅售出了三幅住宅用地,分别位于荃湾宝丰路、坚尼地城西宁街及启德地皮。相反,流标的项目却达到了六个。此外,在北部都会区,发展商宁愿让政府收回农地,也不愿自行发展。 进入2024年后,1月至3月,政府宣布暂停出售住宅用地;而在4月至6月期间,仅有复星国际在西贡清水湾的邵氏片场重建项目和7月份的小沥源一幅小型地皮成功出售,以及粉岭北一项补地价项目完成。此外,柴湾首个私人参与居屋项目「乐建居」也以流标告终。因此,大家可以预期,未来三年这个数字将会大幅减少。 笔者大胆假设,如果每年新增的可动工熟地仅为8,000伙,那么未来三年总供应量将仅为24,000伙。在此基础上,假设未来三年售出的单位每年平均为15,000伙,三年总共售出45,000伙,那么潜在供应量将减少21,000伙,降至88,000伙,与房屋局公布的数字形成一定落差。当然,这些数字只是假设,未必完全准确,但趋势应该不会错。在当前市况下,发展商缺乏动力大力发展,因此供应会自然调节。 与1997至2003年的房地产市场相比,现今的情况有一个显著不同。当时住宅空置率从3.7%飙升至近7%,而2024年首季的住宅空置率则仅为4.1%。作为代理中介公司,尽管每月的成交量没有明显减少,但交易类型已从以买卖为主转向以租赁为主。 由此可见,整体居住需求并没有减少,问题主要出在市场信心上。美国经济数据不佳,预计9月份开始利息将会下降。一旦利息下降,投资收租将变得更有吸引力,积压的存货减少,发展商也不再需要通过大幅降价来吸引买家,置业信心便有望恢复。 笔者一向对香港的前景保持乐观,因此最近也鼓励子女抓住当前选择多、价格相对较低的机会,进行楼换楼。从两房换成三房,这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新版买楼方程式 位置+气候+安全

一直以来,地产业内有一种流行说法!置业方程式就是 “ Location, Location, Location”意思是买楼位置最重要!重复三次可见其重要性及唯一性!笔者也见到不少买家到外地置业,由于隔山买牛,都以市中心为首选,买市中心靓位置,深信物业位置的重要性,应该错不了。 最近,笔者去了美国西岸-三藩市、拉斯维加斯、盐湖城等,及澳洲几个大城市:悉尼、墨尔本、布里斯本等。发现在疫情后,大家对居住的需求,有根本性的改变,买房方程式,也需要重新思考。 其中一个普遍现象,是居家办公非常盛行,有些工作,尤其是科技行业,可以天天在家工作;即使是会计工作,也只需每周回公司工作一天,同事一起开会聚一聚;以往大家为求上班方便,近市中心的住宅往往需求特别大,不论楼价及租金都特别高,现在有了在家工作模式,可以迁往近郊也不会太麻烦! 在澳洲,布里斯本的房价一向较低。然而,疫情后,许多澳洲人从墨尔本和悉尼迁移至此,尤其是黄金海岸地区。尽管布里斯本的居住环境优越,气候温和,一年有300天阳光普照,以前主要吸引退休人士,因为工作机会有限,难以吸引年轻人定居。但如今,这里却变得人满为患。 笔者在当地拥有物业用于出租,疫情后租金每年上涨超过10%。租客甚至主动提供高于笔者叫价的租金,希望能抢到房源。此外,疫情也加速了餐厅外卖业务的发展。以前住在郊区的人外出就餐非常不便,选择也有限;但现在,外卖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们在选择居住地点时考虑的范围更广。而其中,气候是无法改变的,天气好的地方自然更受欢迎。 另外一个关注点是安全问题;当今世界右倾主义盛行,部分西方国家在维持社会秩序和安全方面表现越来越差。笔者上月已经撰文描述了在美国不同城市的经历,尤其是旧金山等大城市,过去是置业的好地方,无论位置还是气候都非常宜居,但近年来却令人望而生畏,迁出的人也越来越多。如果笔者必须离开中国居住,笔者会选择黄金海岸,而绝不会去旧金山。 刚刚上周,特朗普差点被刺杀,之后美国的分裂只会更加严重。法国的左右两派也斗得难分难解,中间派变得两面不是人。世界纷乱,小市民寻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安居乐业,也是人之常情。  

挑选代理要小心 操守经验不可缺

  近日,消委会公布今年首8个月接获11宗针对地产代理的投诉,涉及未披露物业曾有人堕楼、失实平面图夸大面积、以及村屋花园不入契等问题。香港市场实行双边代理制度,地产中介需同时平衡买卖双方的利益,促成交易的过程中,角色复杂而具有挑战性。 笔者认为问题通常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操守问题:代理可能明知物业是凶宅、平面图有误或花园地契为租借,但仍选择故意隐瞒。另一个可能性则是代理能力和经验不足,甚至连自身也未察觉到这些错误。 上述提到的例子中,代理明显存在过失,买家仍有机会追讨损失。然而,置业陷阱层出不穷,涉及的金额往往巨大。 上个月就有买家因业主隐瞒负债,代理和律师未能及时发现,导致订金损失逾70万,并可能无法追回。消委会的11宗投诉相信只是冰山一角;不少案件由于证据不足,投诉难以成立,令问题更加复杂。 消委会还提醒不要轻信“包租”、“包赚”等存疑的承诺。这类案件往往属于“口说无凭”,客人和代理各执一词,最终只能凭运气和依赖法官的判断来解决。 如今,越来越多人通过网络平台寻找房源,虽然方便快捷,但由于代理与你素未谋面,他们提供的资料可能存在不实,纯粹是为了吸引买家。为了保障自身利益,遇到这种缺乏操守的代理应立即终止交易。不要因为佣金低或房价便宜而冒险,否则可能最终得不偿失。 市场上还有另一种趋势,买家倾向选择销售成绩优异的Top Sales。这类代理往往屡获殊荣,促成交易的能力毋庸置疑。然而,他们是否能够同时保障买家和业主的利益却未必可靠,甚至可能恰恰相反。为了达成交易,他们可能隐瞒了不少关键信息,增加了买家的风险。 市场上也有买家偏好选择一些新人代理,认为他们操守纯真,不会耍手段。然而,笔者并不建议这种做法。毕竟,新人经验不足,面对复杂的交易往往应对不力,难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反而可能让买家陷入不必要的困境。 事实上,无论是在内地、台湾,还是香港的房地产市场,都有代理公司为买卖双方提供各种保障措施。例如,提供凶宅查询与披露服务、假业主引致的损失赔偿、失实陈述的赔偿,甚至提供冷静期,让买家和业主在交易过程中更加安心。因此,在选择代理公司时,建议买家多做调查研究,以确保选择可靠且有保障的服务。

特朗普将回朝 机会比困难多

备受关注的美国大选最终由特朗普获胜。选前民调显示,特朗普与贺锦丽的竞争异常激烈,选票差距可能非常接近,最坏的情况可能是落败的一方拒绝承认结果,进而引发市场动荡。 然而,实际情况是,特朗普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赢得了七个摇摆州,选举人票超过300票,远远领先于对手,总票数也突破7,400万票,比贺锦丽多出近400万票。 此外,共和党不仅重新掌握了参议院控制权,众议院的席位也遥遥领先,相信最终会是特朗普的囊中物。 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的施政将不再受到民主党制约,可以尽情施展,这将对香港的经济、股市和楼市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目前媒体的主流报道集中在特朗普可能大幅提高对中国60%的关税,这将极大影响中国的出口,拖慢中国经济的复苏,并可能推高美国的通胀,进而放缓降息步伐,甚至可能转为加息,房地产市场将首先受到冲击,形势严峻! 事实上,特朗普加征关税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美国的贸易赤字,增加美国工人的就业机会,因此他一直反对强美元和高利率。笔者预计,特朗普上任后,将采取各种措施压低美元汇率,以提升美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 特朗普所提到的增加关税,似乎更多是作为谈判的筹码,目的是通过施压对手,迫使对方做出让步。 笔者认为,大家必须关注马斯克的角色!此次他全力支持特朗普,不仅每天在社交平台X上积极发声,还亲自出席集会助阵,甚至每天捐赠100万美元支持特朗普的政纲。如果特朗普败选,马斯克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如今,马斯克是特朗普的重要支持者,未来将肩负重要职责,协助施政。他在中国有庞大的经济利益,特斯拉一半的产量来自中国,他懂得如何与中国领导人沟通。再加上特朗普本身也具备商人思维,注重实际利益而非意识形态对立,在中美竞争中,马斯克将发挥重要的沟通作用。 事实上,特朗普的上台,对中国和香港的最大好处,是缓解台海战争危机。在特朗普的上任期内,他没有发动任何战争。而在他此次的胜利演讲中,他提到自己是来结束战争的。 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将回归二战前的孤立主义,即“美国优先”。他不愿为台湾出钱出力,更不会开战。世界和平,远比任何事都更为重要!

金管局出手快 按揭重回正轨

上周,笔者在专栏中提到银行在审批按揭贷款时的延误,给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金管局在接到代理业界和立法会议员的投诉后,迅速采取行动,财政司司长也与银行进行了沟通。 上周五,金管局联合中银、汇丰和渣打召开了记者会,银行承诺在收到完整文件后,会在两周内通知买家结果。 笔者认为这个承诺是合理的,笔者从未要求银行放松审批标准,毕竟各银行有自己的经营策略,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银行一旦拖延审批,整个物业市场就会因此增加额外的不确定性,导致成交量减少,业主的套现能力降低,不得不降价出售物业,这直接影响到物业估值,进而促使银行进一步收紧贷款,形成恶性循环。金管局显然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出手速度比预期更快,这一点值得赞扬。 上周五,另一项重要消息是美国联储局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的言论。他明确表示“是时候调整政策,提振就业市场”,这一言论强烈暗示九月可能启动降息。 市场分析指出,鲍威尔没有再使用“循序渐进”或“观望数据”等字眼来形容降息步伐,因此预计九月的降息幅度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 笔者认为,九月降息的幅度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联储局的焦点从通胀转向就业市场,这意味着未来一年的降息幅度可能会更大。 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了截至今年三月的非农业就业数据(2023年4月-2024年3月),结果显示,过去一年实际创造的就业岗位比最初报告的少了81.8万个,平均每月少了6.8万个。 此前,每月公布的新增就业数据通常在10万到20万之间,这意味着这些数字被高估了35%至70%。此外,最新的7月非农业新增就业人数也降至11.4万人,创下2020年12月以来的新低,而6月公布的20.6万人也大幅下调至17.9万人。 美国就业市场表现不佳,从上市公司频繁裁员中可以看出,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市场预计,从9月开始到2025年6月,美联储的降息幅度可能会达到2%至2.5%。 虽然,香港的最优惠利率不太可能完全跟随美国的降幅,但银行同业拆息(HIBOR)将会随大市波动。目前一个月的拆息率为4%,如果降至2%,以住宅物业按揭为H+1.3%计算,实际利率将为3.3%,相比当前封顶息率的4.125%,利率有望下调0.825%。 对于贷款者来说,这当然是个好消息,而对于银行来说,按揭业务也将重新变得有利可图。随着利率下降,按揭市场可能会再次活跃起来,各银行之间会为争夺优质客户展开激烈竞争,市场将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施政报告谈变革

今年的施政报告不仅在楼市政策上占据了重要篇幅,行政长官李家超更是在报告中多次提到“变革”与“改革”。 其实,香港的角色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转型,从渔村、转口港、制造基地,到中西文化的桥梁。如今,香港的转型与发展正面临重要机遇。 报告中提出的建设黄金储存仓库的计划,旨在助力香港成为国际黄金及贵金属交易中心。香港交易所早已在伦敦设有金属交易所(LME),而本地的认可仓库则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投资、衍生产品、保险、仓储、贸易及物流等相关行业的发展。 此外,大幅降低烈酒税率的举措,亦为香港建立新的烈酒交易中心提供了契机。中国大陆是烈酒的主要市场,香港因地理优势具备发展潜力。 施政报告的另一亮点,是打造“留学香港”的品牌。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城市,拥有多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如中大、港大、科大等,具备进一步发展成为亚洲高等教育枢纽的条件。前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建议香港鼓励中外私立高校来港办学,参考美国波士顿的经验,在麻省理工周边50英里内已汇聚了超过100所高校,包括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等,公私立、文理科兼备。 香港政府可以通过优惠土地租赁的方式吸引这些学校,让其在港设立校区,学校关闭后土地自动归还,减少政府开支的同时带动高等教育发展。这些外国留学生在港学习期间不仅会带动消费,还可能选择留港工作,为香港增添人才。 不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城市,要实现变革和发展,离不开领导者的方向指引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减息太迟经济衰退 全球资产掀大风暴

上星期日本宣布加息,同时美国失业率上升引发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日圆套息交易持续平仓。受此影响,日圆从低位161升至141,在短短一周内升值了13%,令人惊讶。 星期一,环球股市遭遇严重抛售,其中日股跌幅最为夸张,日经指数在一天内下跌4451点,跌幅达12%。南韩综合指数下跌超过9%,台湾加权指数下跌超过8%,澳洲普通股指数下跌超过3.5%。 美国方面,道指开盘下跌681点,最大跌幅达1237点,标准普尔指数一度下跌超过5%,纳斯达克指数下滑超过6%,AI股王辉达的股价一度急挫超过15%。不仅股票市场风声鹤唳,石油、矿产、加密货币Bitcoin也跌破5万美元,资产市场无一幸免。 这次全球资产风暴的主要触发点之一是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今年笔者在美国停留了两个星期,发现消费市场环境不佳。 然而,美国联储局因通胀数字未达标而迟迟不肯降息,这让市场人士感到非常担心。恐慌情绪一旦被引发,就会愈演愈烈。日股的跌幅尤其不合理,虽然日圆与美元的息差减少导致日圆拆仓,但日圆的上升对持有日股的投资者并没有汇率变换的影响,不应该让他们急于抛售日股。 结果,日股的跌幅最大,拆仓只是导火索,真正原因可能是情绪因素,随后引发了电脑程序的连锁反应,导致卖盘相互踩踏。 实际上,2021年美国通胀已经非常严重,但鲍威尔迟迟不肯加息,结果导致2022年不得不大幅加息以压抑通胀。如今,经济受到了高息的影响,应该及早降息,以实现经济的软着陆。然而,现在又一次错失了时机,可能最终又要被迫加速大幅降息。 不少美国投资银行预计,9月份可能降息0.5厘,11月再降0.5厘,12月再降0.25厘,全年共计降息1.25厘。更有人预测,美国联储局可能会在下星期举行特别会议降息。然而,笔者认为以鲍威尔保守的性格,年内降息1.25%的可能性极低,但降息0.75%至1%的机会却大大增加。 加速降息对香港物业市场无疑是及时的甘露。虽然大家可能认为香港的最优惠利率未必会立即跟随降息,但降息会使发展商的利息支出立即下降,减少他们的资金压力,从而避免他们急于削价出售,对稳定市场有很大的帮助! 无论如何,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且结构复杂,一不小心就可能血本无归,因此大家在投资时务必谨慎行事。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