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649个相关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访问香港,发表了一些关于香港楼市的言论,IMF认为若来自炒卖需求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减退,港府可分阶段取消买家印花税(BSD)及税率达15 %的住宅从价印花税(DSD),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回应说︰「在目前环境下,毋须调整住宅物业的需求管理措施」。笔者明白作为政府,当然不希望楼价大升或大跌,在今年年初楼价自高位下跌了15%以上,当时市场估计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会有减辣措施!但国内一通关,形势岂即大逆转,楼价也迅速反弹,所以政府很害怕一旦撤辣或减辣,都会为市场带来额外需求,形成炒风,所以就一动不如一静! 但这些楼市辣招,已经实施了超过13年,有部份的确有赶绝炒风的作用,例如SSD(额外印花税)就令到炒家绝迹,适宜保留;但15%的住宅从价印花税,就会令长线投资者成本大增,也退出市场,尤其是中价物业业(楼价在1500 万至5000万之间),市场少了投资者,租客的选择少了,租金自然也难以下跌。部份资金利用家中的子女首置免税买楼,令到上车盘的需求更加大,间接也推高了上车盘的价位! 至于买家印花税,笔者也不建议完全取消,避免太多境外资金涌入,但若是用专才身份来港定居,希望有一所自置居所是合情合理之事,理应受到豁免,而且有名额限制,对推升楼价的影响也自然有数计。 在放宽从价印花税的同时,政府可以考虑增加供应以平衡需求,除了觅地、加快兴建等等远水之外,其实在发展商手里有大量已落成但未出租或出售的空置房屋。根据房屋局公布的数字,2023年3月已落成的空置物业数目达到18,000间,数量多过一年的落成量,相比10年前2013年,此类空置物业只有4,000个,增幅可谓非常惊人! 其实,2019年9月,政府曾经就订立空置税刊宪,但始终无法三读通过,在2020年11月政府宣布撤回法案,令「空置税」流产告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香港住在劏房、笼屋的「冇壳蜗牛」,天天见到大量空置的新楼在丢空,这两句出自杜甫的诗句可说是最佳写照。笔者也明白发展商不是恶意而为,只是辣招增加了投资的成本,令新楼去货困难,只要政府适当调整辣招,重燃市场的投资及换楼意欲,货尾单位自然可以较易放售,在此背景下加征「空置税」阻力也自然减少。 习主席名言「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自然更加不应该让房子空置,浪费是固然,也容易令人误解是囤积居奇,政府也是责无旁贷!
上周,李家超公布其万众瞩目的首份施政报告,作为地产界的一份子,对楼市没有调整辣招,当然是失望,其中唯一的改变,是外地尖子来港可以先置业、先付税,居住满七年后尖子成为本地永久居民,就可以退回多付的税金,这政策无论对吸引尖子来港或揽活楼市,似乎效用都是微乎其微! 除了短期「减辣」措施欠奉之外,其他土地及房屋措施,却有不少新意!当中简约公屋最实际,在未来五年兴建约三万个简约公屋单位,令公屋轮候时间立即「封顶」,目标在四年内,将平均轮候年期由6年降至4.5年,大量兴建公屋才能解决香港贫穷人口的居住问题,他们现在住在劏房笼屋,环境狭小而恶劣,正是最迫切需要帮忙的一群,每年的施政报告,都在设计不同的方法以加快兴建速度,但真正落成数量,仍然是远远落后于计划,令轮候时间越来越长。今次简约公屋可暂时缓解一下压力,要真正解决问题,还是需要看政府如何改善整个流程︰包括觅地、改变规划用途及建筑的速度。 当然,施政报告就此作出不少建议,当中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会开发更多土地,笔者也认同是明智之举,不单住宅用地缺乏,其他工商、物流等等都是不足够,如果要配合「抢人才、抢企业」,充足的土地、廉价的租金,肯定对跨国大企业有莫大的吸引力。施政报告中,另一重点发展策略是基建先行,所以提出了三条新公路及三条新铁路。基建先行,就是先建成上述公路及铁路,改善了交通网络,有利于北区与大湾区融合,也有利于将军澳新区连接市区,笔者冀望李家超能落实其先行的概念,打破以往的恶性循环。以往新区欠交通,自然没有人愿意迁入,却又因欠人口,大型基建便不愿冒险兴建,鸡蛋同鸡,政府要带头用基建先行去创造条件,新区才能有机会成功开展。更加令笔者感到高兴的一点,施政报告内建议,将金钟四成的办公楼,迁至北部都会区,政府肯做领头羊,自然会令其他企业跟随。 最后,希望新一届政府能做到「提速、提效、提量」,尽快落实施政报告中的措施,改善市民的生活,才能留住本地及吸引外来的人才!
上周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布了下半年的经济政策方向,以往一再强调的「房住不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房住不炒」这口号在2016年首次提出,之后自2019年起,每年的政治局会议都有此声明,今次消失是明确向市场表明中央政策正由压抑楼市转向支持楼市。 中央过往的楼市控制措施五花八门,限贷、限购、限价,每个城市都有所不同,当然以一线城市最为严格。用香港的术语,即是用不同的楼市辣招去压抑楼市。内地政府放宽的背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不佳,自新冠疫情消退,经济没有像预期一般有强劲的复苏!房地产业能带动上下游的很多产业,包括工程、装修、建材、家具、家电、房贷等等,房地产兴旺必定能更有效带动经济! 其实内地经济欠佳,香港的金融及贸易生意也是乏善可陈,不少中小企老板正面对极为艰难的营商环境,加上物业价格下跌,正好为银行「落雨收遮」提供最佳借口,房价下跌不单是地产商或地产代理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特区政策也应该紧随中央步伐「适时优化」政策,笔者认同要保留部份辣招,以防止投机炒卖,但针对上车客、换楼客及投资者的措施,却有可调整的空间。过去特区也曾推出林郑Plan、波叔Plan等等,对上车客的照顾较多,但仍有可改善之处,例如可以延长政府对居屋的担保期,令白居二买家继续得到银行提供较优厚的贷款条件。至于换楼客,15%的预缴税费及二层物业的压力测试都大大减低换楼的可行性!结果,发展商为了卖楼,又直接向换楼业主提供贷款,免压力测试,九成按揭,甚至定期按揭,花样百出,当然这些都是二手业主无法提供。政府的辣招令交易倾向于一手,又是合理及健康吗? 在香港买楼自住,落地生根,对「留人才」是最有效的手段,是特区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务。至于「买楼投资」就要支付15%的从价印花税,然而租金回报只率只有2-3%,高昂的税费自然扼杀买楼收租的投资意欲!可以想像可供出租的物业会在市场上变得越来越少!疫情期间还有不少外国专才因疫情而离港,今天都纷纷回流。由于笔者居住于清水湾一个小区,当中十间屋有八间都是外国人居住,在疫情高涨时有五间都是吉的,今天已经住满回流的外国人,再没有吉屋了!每月租金也逆市不断上升,一旦更多「专才」到港,一屋难求的情况可以预测。 笔者建议特区政府也考虑尽快调整辣招,在高息的大背景下,正是减辣的好时机,估计对楼价的刺激有限,反而更能让房地产回复活力,健康发展,推动内部消费对重推香港的经济相信是重要的一步!
出国留学已经越来越普遍,尤其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作为全球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每年都有很多中国留学生前往全球各国深造。 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的2023年数据也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10个国家分别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和新西兰。 这些留学国家的教育各有特色,留学政策、就业前景也是各有优势的,若要从中挑选一个国家留学,确实有点困难!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了解2024年最适合留学的5个国家,希望能给准留学生和家长们提供参考,选出心仪的留学国家。 1. 德国 虽然德国没有英美澳等留学国家热门,但是该国的理工科教育实力可是不容小觑的。 试想想,德国8000多万人口中,就有200多人获得诺贝尔奖;许多知名品牌如奔驰、宝马、奥迪等,都是出自于该国,而这些都与其教育资源体系息息相关。 作为工业大国,德国大学的机械、电子、工程等专业注重实践,倡导研究教学合一。就如慕尼黑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都是当地闻名的理工科大学。若打算选修理工科,这里是不错的选择。 同时,这里有很多大学都实行免学费政策,而且留学生能合法校外打工赚取生活费,比起学费几十万起跳的留学国家,德国留学的性价比可是非常高。 不过要注意的是,德国留学必须要有一定的英语和德语水平,否则留学生上课将觉得非常压力呢!当留学生在德国毕业后,该国政府还提供一年工作签证;如果工作表现良好,甚至还有机会获得移民资格! 2.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教育质量、留学环境等,一直深受广大留学生的欢迎。由于该国属于英联邦国家,留学政策也相对灵活,并以“教育产业输出”闻名。 澳大利亚全国有38所大学和超过230所专科技术院校,其中当地八大名校位列世界大学排名前百,包括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墨尔本大学、蒙纳士大学、阿德莱德大学、昆士兰大学、西澳大学,以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这些大学无论在学术上、师资、就业率、雇主满意度等,都有着良好的口碑。除了这8所大学,当地还有15所大学也是排在世界大学排名前300,显见澳大利亚优质的教育水平。 此外,澳大利亚是以国家立法颁布对留学生的教育保护法,以保证留学生享有安全的留学环境。尤其为了针对中国留学生严峻的就业压力问题,该国政府更推出TAFE职业技术教育,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职场工作。 作为世界移民国家之一,澳大利亚的文化多元、移民政策宽松多样,加上那里地广人稀,所以就业机会高。本科和授课型硕士毕业生可拿到2年工作签证;研究型硕士毕业生为3年工作签证;博士毕业生为4年工作签证,若申请移民成功也可获得永久居留证,享有各项福利。 我国与澳大利亚签署中澳学历互认,如果毕业生打算回国就业发展,前景也是大好。 3. 美国 美国是传统的留学国家,不仅仅是中国学生,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生都向往到那里留学,因此美国一直有“留学生最向往的目标”的称号。 美国的多元文化氛围、开放的思维,鼓励不同国家的学生一起学习与交流,这对于培养国际化视野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该国注重培养学生思维开拓和创造能力,开放式的教育让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能够尽情发挥。 但是,美国的高昂学费和生活成本、繁杂的签证流程,让许多留学生望而却步。而且,美国各个大学对留学生的语言成绩,也有着不同的高要求,所以打算到美国留学的学生,要做好心理准备。 4. 英国 作为历史悠久的传统留学国家,英国凭借着高质量教育水准、签证成功率高、入学条件宽松、性价比高等优势,吸引着全球的留学生。 尽管英国的学费仍然高昂,但是其课程安排较为紧凑,大多院校本科学制三年,授课型硕士只要一年即可拿到学位。整体就读时间比其他留学国家短,留学费用节省了很多,加上英国大学文凭是广受全球认可的,因此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的性价比可是非常高的。 另外,近几年英国政府对中国学生的态度表现积极,在办理签证方面比美国容易许多,且成功率高,进而吸引许多中国学生前往留学。 同时,申请入学不受年龄限制,只要是高中或同等以上学历都可以申请,尤其是高二生可以直接以A-level申请大学预科。但要注意的是,英国是英语国家,英语是教学语言,因此各校对语言要求可是非常高的。 5. 加拿大 除了英美澳,加拿大也是传统的留学目的国。加拿大的留学费用相对便宜,加上极具吸引力的移民政策,所以吸引广大留学生前来。 加拿大一直保持高质量教育,并针对不同人才配置各种教育,针对性地发掘学生真正的才能,让学生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该国有很多大学选择,其中高等教育机构就分成好几种:大学、大学学院、社区学院和职业技术学院,所以留学生需要依据自身条件和兴趣,理性选择合适自己的大学。 根据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的《2024加拿大优秀大学》数据显示,多伦多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麦吉尔大学、麦克马斯特大学、阿尔伯塔大学都被列为当地优秀大学前5名。 加拿大另一个吸引国际生前去留学的原因,就是当地的移民政策。该国为了留住人才,推出一系列针对留学生的移民政策,以让毕业生留在当地工作,再申请移民或成为永久居民。 同时,这也吸引了许多向往美国的留学生,因为加拿大和美国有自由出入境规则,只要获得加拿大居民身份,就能自由进出美国。 看了以上5个国家,你最想要去哪个国家留学呢? 无论如何,出国留学可是一个重大决定,在此之前一定要做好准备功课,了解相关留学信息后,理性选择最适合你的留学国家和大学哦!
10月7日以来,以色利与巴勒斯坦再次发生冲突,自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们之间的斗争也是断断续续,从来没有停止过,只是在远方的香港要辨清事实究竟如何?到底谁是谁非?很多时也是难以分出对错! 笔者幸运地在9月份到访以色利,有一位犹太籍的导游同行,因而对巴勒斯坦这片土地的历史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对犹太人的想法及取态有更深的体会!先从历史讲起,从犹太人的角度,他们是上帝的选民,整片巴勒斯坦土地也是上帝给予他们的,这些都记载在旧约圣经里。但从2000年前犹太人就被当时的罗马人驱逐出这片土地,被迫在世界各地流散,没有自己的国家及土地,而这片巴勒斯坦地区却成为阿拉伯人的家园。 自二次世界大战,犹太人被德国人屠杀,犹太复国主义兴起,犹太人也兴起回到此地重建以色列国土,自然与居住在此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冲突,联合国为了平息冲突推出所谓「两国方案」 ,将这片土地一分为二,以色列人口虽然占比不足20%,却被分配超过一半以上的土地,这安排自然不为巴方接受,从此战争不断。不过以色列有美国支持,拥有精良的武器,成功不断扩大以色列的控制范围,当今只余下加沙地带及约旦河西岸在阿拉伯人手中。在巴勒斯坦人眼中,这片土地他们已经居住了超过2000年,以色列不断在其土地上设立定居点,建立犹太人社区,是以色列的另类「殖民地」,也是不断在蚕食巴勒斯坦人的土地! 今次控制加沙的哈玛斯对以色列发起袭击行动,源于2022年11月内塔尼亚胡再次当选以色列总理,他以强硬见称,在过去十多个月也加强了对加沙地带的骚扰及攻势,引起哈玛斯的不满,进行以暴易暴的报复及反击!笔者从导游口中得知,以色列人是很自负的,对此报复行动以牙还牙、血洗加沙的可能性非常高,但其他阿拉伯国家包括沙地、伊朗等等大国,自然会同情巴勒斯坦人的遭遇。 50年前的石油危机,也是因为以巴冲突引发全球石油恐慌,使油价疯狂上升。 以往美国国力如日中天时,尚有能力控制战局不至太失控,但当今美国对中东的影响力大不如前,以巴冲突进一步升级的机会颇大,石油价格难免会进一步升高,推高欧美国家的通胀率,利息的下降速度自然减慢,对全球经济复苏自然不利!不过美国已经要应付俄乌战争,若再加上中东战争的话,对围堵中国的策略很不利,中国的前景却可以看高一线。 话虽如此,笔者也希望以巴冲突能够缓和,减少伤亡,事情未来发展如何值得大家留心!
上周五金管局终于公布其放宽按揭政策的细节,计划的重点应该在银行$1,500万以下的自住住宅按揭放宽至70%。大家要留意这里指的是由银行直接贷款时规限,并不包括经按揭证券公司提供的贷款,$1,000万以下的按揭由60%加至70%,而$1,000万至$1,500万的则由50%加至70%,$1,500万至$3,000万可做60%按揭,超过$3,000万的保持50%按揭。如果采用按揭证券公司的按揭计划,$1,000万以下的仍然是90%,而$1,000万至$1,500万为80%(上限$1,200万),$1,500万至$3,000万上限为70%按揭。 由于市场超过80%都是$1,500万或以下的交易,大家集中讨论对此部份物业的影响,$1,000万以下的上车盘实际得益有限,但$1,000万至$1,500万的中型单位主要是楼换楼市场,则帮助很大。如果采用按保,只需少于20%的首期;而直接同银行贷款,首期也回复辣招前的30%,大大减轻了换楼业主的首期负担,也节省不少保险费! 市场有不少评论对此万众期待的放宽措施感到失望!邵志尧博士在其Facebook中描述︰增加按揭成数等同信用卡增加你的限额,不等同你可以增加你的还款能力,现在是还款能力出问题,不要聚焦在错的枝节上!其实在高息的背景下,加上经济疲弱、移民增加,港楼的购买力相当弱,即使大幅减辣,楼价也不会受刺激而大幅上升,正如之前政府撤去工商物业的双倍印花税,工商物业的价钱仍然稳定。 笔者以往也多次撰文解释换楼业主除了要支付50%的首期,还要支付15%的从价印花税,又要通过两层物业的银行压力测试,对他们来说难关重重,今次可说是迈向正确的一少步。所以笔者估计,今次放宽按揭会对换楼市场有一定帮助,成交量会稍为上升,但楼价不会因为受太大刺激而上升。也希望政府见到效果,可以放心陆续解除对换楼人士的种种难关!
自从去年底,国内防疫政策大逆转,全国通关后香港居民对大湾区物业的查询也相当热烈。闭关三年积累了不少购买力,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中国房地产受到收紧政策影响,投资热潮已经退却,单靠真实用家为主的购买力仍然强劲,却是始料不及! 以往港人购买大湾区,以中山及珠海为主,除了价钱较便宜之外,限购政策也相对宽松,港人基本上很容易有资格买到,也是原因之一。其实,佛山及广州在疫情前限购令都很严格,除非港人在当地长期工作,否则很难取得购买资格。就以顺德区为例,位置非常接近广州南站,往返香港非常方便,而且又属鱼米之乡,食材也是一流,不少港人籍贯都是顺德,包括笔者,在顺德有不少亲朋戚友,如果退休居住顺德也是首选之列。以往港人在当地只能选购公寓,现在却可以选择真正的住宅了! 除了限购取消带来更多选择之外,楼市冷却都为港人带来更多机会。虽然以往香港居民在深圳可以购买一套房屋,但实际上深圳楼市一向炽热,不少楼盘在开盘当天都会沽清,热门的甚至数小时就沽清了,购买人数远超供应,要抽签决定买家,成功机会往往微乎其微!当今情况稍为好转,大家都有机会选购。 以往内地跟香港接壤的区域,如罗湖、福田都已经发展成熟,新建物业很少,二手物业也较残旧;深圳湾则单靠大桥连接,没有铁路,对没有两地车牌的大部份港人来说不太方便,加上南山区、前海区的房价都不太便宜,在屯门区置业可能更经济! 笔者最近在考虑莲塘新口岸带来的机遇,港牌私家车可直达口岸,步行数分钟可过关至深圳的盐田区,离口岸不远也有地铁站,环境配套听说也不错!房价也远低于福田、南山等区,交通方面往返香港粉岭不用半小时,一小时可到达市中心,远远方便于中山或珠海,笔者也决定去盐田区考察一下! 当今国内银行对楼宇按揭贷款的态度是相当积极,利率也一减再减,基本上跟香港差不少。在香港拥有物业,准备退休的话,不妨考虑沽出香港物业,套回一大笔现金,然后在大湾区置业,在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Cash is king」,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国内环境及配套越来越完善,融入大湾区生活确实是理想的选择。
最近笔者在宴会上碰到位朋友,刚在中山置业,计划在退休后作移居之用。中山物业价廉物美,环境舒适,朋友赞不绝口。席间也有年青人表示羡慕中山的低楼价,相对于香港,年轻人没有「父干」的话,要靠自己能力置业,似乎是遥不可及。 年青人置业难并不是香港独有,在任何大城市都是很普遍!纽约、伦敦、东京的物业固然是天价,即使在国内的北京、上海、广州或深圳,相对当地年青人的收入,置业都是不容易负担。 置业难并不是什么新事物,也并不是这一代独有。在笔者年青时的一代也是面对相近的困境!但上一代跟年青一代想法,却有很大的分别。我们那一代工作就是赚钱养家的途径,即使没有兴趣也不得不埋头苦干,勤奋地完成指派的任务,兴趣只能在紧张的工作期间,偶尔抽闲来松弛一下绷紧的神经。那一个年代在职场上诚恳地工作的人员,不是没有梦想,也不是没有兴趣,更不是自甘作金钱的奴隶,而是把责任放在首位,希望父母安享晚年,盼望着下一代能够衣食无忧,快乐成长,活得幸福快乐。 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现在的年青一代物质丰富了,见识丰富了,人生的选择也变得多元化,有条件按自己的兴趣和长处追求梦想,发展事业,可是那些五花八门的梦想和事业不一定适合香港又或者世界各个大城市的土壤,譬如耕作,不大可能要求纽约、伦敦或者香港改变城市规划,以方便擅长耕种的朋友发展事业吧! 新一代希望实践梦想是好事,也是我们上一代努力工作的追求,问题是那么多元化的兴趣和梦想不一定都适合在香港这片小小的土地上实现,所有大城市的地价和租金都高不可攀,箇中自有原因和道理。 农村里希望赚大钱快钱的人,只能移居到大城市来,过着北漂、港漂的生活,同样地香港的年青人拥有不能在大城市实现的梦想,与其天天抱怨,不妨放眼天下找寻合适的土壤 假若要留在香港,就要寻找合适的工作,并努力不懈地做出成绩,而不是天天躲在家里,用兴趣做借口,打着「斜杠族」的旗号,但却一事无成,然后怨天怨地!
去年圣诞节,我前往曼谷旅游。继上一次造访曼谷是在2006年,原因之一是泰国的政治格局经常发生变化。 回顾1991年的泰国军事政变,当时泰国人民走上街头抗议军方的统治,面对军队的血腥镇压,迫使泰王介入。最终,首相和示威领袖在泰王面前跪地承诺平息动荡,示威活动结束,选举和宪法也得以恢复。 1998年,他信·西那瓦成立了泰爱泰党,并在2001年的大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成为总理。然而,在2006年的军事政变中,他信的政权被推翻,泰爱泰党被迫解散,他信也流亡海外长达15年。 2011年,得到他信支持的为泰党在大选中获胜,他信的妹妹英拉上台执政。2014年英拉下台,泰国陆军总司令巴育宣布接管政权,声称此举是为了恢复和平。这是自1932年以来,泰国发生的第12次军事政变。 在几经波折后,泰为党的赛塔·他威信在去年的泰国大选中当选为泰国总理。同年,他信结束流亡,回国面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前景难以预测。 阔别曼谷十多年,期间,电视新闻上频繁播放着红衫军和黄衫军的激烈对抗以及武力镇压的画面,让我感到非常不真实。这与我之前接触和认识的泰国人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这次再次亲临曼谷,我惊讶地发现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变成现代化的大都市景象。高楼大厦林立,街道上行驶着一辆辆光鲜的私家车,零星的电单车也成为了交通的一部分,而曾经是主要交通工具的笃笃现在只能在游客区找到。 非常庆幸,曼谷仍然保留着无处不在的路边现煮现卖的食摊,举头三尺挂满了乱中有序的电线。 笃信南传佛教的泰国人依然展现出高棉微笑,说话做事仍然是慢吞吞的。这次正逢圣诞节,整个城市洋溢着假日的气氛,本地居民和游客都兴奋地投入到购物和消费的热潮中。 泰国地理位置独特,国土东临印度洋,西濒太平洋。在过去的百多年中,一直存在关于是否要在克拉地峡兴建运河的讨论。 该运河的建设旨为了减少通过在马六甲海峡的海运时间、降低运费和风险。然而,由于高昂的费用和回本期太长,这个计划一直只是悬而未决。 今年八月,新上任的政府采取了行动,于12月18日修订了运河计划,将其改为路桥计划。这个新计划包括两个深水码头和一条长90公里的公铁两用大桥,取代了原本的运河构想。 这调整大大降低了投资金额和回本期。政府估计该项目的投资金额约为一万亿泰铢(约合290亿美元),计划在2025年至2040年期间进行兴建,预计24年内回本,之后将实行50年的特许经营。该项目也已经正式展开全球招标。 回顾香港,十多年前它是东南亚的金融中心、物流中心、购物天堂以及代工生产的枢纽,其繁荣和市容基建更是其他东南亚城市仿效的榜样。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发现在多个方面,香港已经落后于新加坡、深圳和上海。不仅如此,就连市区的重建速度和规模,以及商场的设计和运营,都远远不及曼谷。 这引发了人们对于泰国为何尽管经历了政治动荡,却仍能保持进步的疑问。与此同时,香港在过去十多年里固步自封,面临诸多困难。 香港政府最积极推动的北部都会和明日大屿计划,与泰国的路桥项目相比,无论是规模还是眼界,都显得令人唏嘘!
笔者最近被问及最多的问题,莫过于是否买楼入市良机?不少是上车的年轻人,或是想改善居住环境的换楼客!背景当然是近期经济气氛欠住,俄乌战争及疫情令全球通胀升温,利息趋升。又有不少报导指美国政府可能出现衰退,跟着美股大跌,美元狂升,令日圆及其他货币大跌,金融风暴又若隐若现? 香港因英国推出BNO移民计划,令大家身边不少亲友离开香港,一下子令全港的物业市场盖上不明朗的因素,自然令人感到迷惘!每个人置业都有不同原因,如果是正在每月交租的自用者,在香港置业肯定是首选。 1000万以下物业只需10%首期,而且租金肯定比利息支出高,供款大部份都是还本金,即是储蓄。虽然少了钱消费,但对年轻人来说肯定是好事。对于换楼人士,或多或少都有投资成份,但相比其他投资领域,也绝对安全很多。 在外汇市场,一个消息已经可以使汇价大上大落,所以外汇交易从来都只是适合年轻人,股市、债市、贵金属等等,也是经常大幅波动,笔者也交过不少学费。在不同的投资领域中,物业投资未必是获利最多的,近年炒卖Bitcon等加密货币,可以获利的幅度及速度,肯定比物业投资快,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非常高。一般人都只会将部份资金投入这类高风险投资产品。物业投资却拥有长线保值抗通胀的特性,一般投资者都可以放心投资。 投资必定涉及风险,物业投资也不例外,笔者一向认为,若要买楼香港是首选,但若在香港已有一定资产,就必须考虑分散投资,尤其是在当今局势,欧美会否制裁中国或香港,也非绝无可能。但买海外楼如隔山买牛,风险也不少,「唔熟唔买」,所以笔者暂时只买澳洲及英国物业。对笔者来说,物业升值当然好,更重要是租金的现金流,这有助平稳未来香港收入的不确定性! 所以,每位读者都有不同背景,为不同原因而置业,长远都有助大家安居致富,而且买楼可说是睡觉也不用担心的投资,相比其他领域安心又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