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076个相关内容
上周物业市场原本充斥着不少坏消息,太古城三房户减价$300万,呎价不足$12,000售出,平过新界楼;西謍盘半新楼瑧蓺银主盘以$490万估出,5年间劲蚀52%;高银金融前主席潘苏通私人持有的何文田新盘傲玟遭债主接管;山顶歌赋山道15号也被银行接管,豪宅室内面积达18,078平方呎,花园也占9,948平方呎,天台2,081平方呎,前庭1,200平方呎及庭院1,631平方呎,车库面积也达2,788平方呎的罕有物业,过往都是富豪的至爱。在这种悲观情绪笼罩下,市场成交宗数自然大幅减少,而长江也在此时此刻以「平爆价」推出油塘新盘– 亲海駅,折实最平$290万起,呎价低于$15,000,平过同区二手楼,令全港震撼,成绩如何也令社会瞩目。 这个市场情况,令笔者想起2003年的楼市,当时笔者以买家身份进入毕架山一号的售楼处,近万呎的地方只有一台客人,场面异常冷清,最后笔者以呎价$5,000元买入一单位,发展商更送车位。由于当时市场太差,南丰于同年以震撼价每呎$1,988元起推售将军澳广场,最平单位$99万有交易,发展商低开一招甚为有效,买家大排长龙认购,需要通霄卖楼。笔者当时也在场,不会忘记当时沙士正来袭,一旦进入售楼处全部人士都要戴口罩,售楼处职员更戴上胶手套,不断进行消毒工作,做足预防措施,结果当然也是卖个满堂红!今次亲海駅反应也非常热烈,入票量破纪录,认购人士迫爆红磡的售楼处,连外面红磡火车站附近的行人路也出现连绵不绝的人龙,有媒体估算出席人士达到7000人,与其他冷清的新盘形成强烈对比! 各大发展商在高息背景下,推货的成本已经大增,加上过去几年疫情,销量已经不好,积压近2万个单位的货尾,所以笔者估计其他发展商也会仿效低价促销,减价陆续有来。市传被接管的何文田傲玟也会大幅减价求售。作为买家将会有更多的选择,当然是好消息,作为换楼的业主可以平买平卖,只要有成交换楼成功,也是好事。作为投资者就难选择了,面对高昂的厘印费,除非找到首置家人名额,否则动手的人数还是有限!希望各位可以掌握此等置业良机!
本周地产成交的新闻,几乎全部都是利淡消息,业主劈价、蚀本卖楼、代理行减铺炒人等等,也有不少声音要求政府减辣,甚至完全取消辣招。笔者相信政府既不想楼价急升,也不想楼价急跌,香港大概有一半家庭拥有自买物业,楼价大跌对社会消费也带来负面影响,加上地产的产业键牵涉甚广,楼市不景对社会各行各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政府调整辣招只是时间问题,当今政府收到的统计数字明显有延后的问题,官方只录得10%以下的跌幅,政府自然认为幅度少,其实在市场人士都知道跌幅应该已达15%或以上,而且跌势非常急,有业内人士估计至年底,跌幅可能达到20%。跌价大而且急,会大大打击买家信心,又会进一步推迟置业决定,令楼市产生恶性循环。笔者只希望政府应主动收集更新更准确的市场资料,及时作出精确决定,以免将来更难挽救! 除了辣招以外,笔者亦关心政府会如何调整房屋相关政策,以达至社会更和谐,更稳定!在楼价调整的背景下,推出更多鼓励政策,协助首置客上车,例如厘印费多年来都没有随通胀调整,一个500万的上车盘,厘印费已达15万,令首期由50万提升至65万,笔者建议将500万或以下楼价的物业其厘印费减至$100,其他房价的厘印费也应相应减低! 随着居屋的楼龄越来越大,超过政府担保期的物业就越来越多,白居二买家为了可以做到925(9成按揭及25年供款期),可选择的楼盘越来越少,变相推高了白居二的成交价。以最近马鞍山锦丰苑为例,一个可以做925的432呎单位成交价达到403万,而一个不可以925的431呎单位,成交价只是315万,两者之间往往相差15-20%,所以政府也应该延长居屋的担保期,让白居二买家有更多选择,也有助压低居屋的二手价。 最后,因应香港有不少年青人移居外地,需要补充各方面的人才,笔者也建议重新开放投资移民,将投资金额提升至3000万,并将物业纳入投资范围内,以往怕会推高楼价,现在1000万以上物业市场像一潭死水,不用顾虑会推升楼价有很大的影响了!
差饷物业估价最新公布10月住宅售价指数已经跌至自2017年3月以来的逾6年半新低,中原城市指数自最高位也下跌了超过20%,跌幅之大已超过2008年金融风暴时的跌幅,仅次于1997年的大崩盘,在技术走势而言已经跌破支持位,可谓无险可守,令大家也非常忧虑! 笔者亲身经历过97年的情况,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全民炒楼,亚洲金融风暴一刮起,大家只能尽快出售物业还债,情况有如雪崩一样,大家都无法幸免。今天住宅楼按的借贷都很低,60%以上没有按揭,急售物业的只是两种人,第一种是移民的业主,但笔者在市场发现这类业主越来越少,移民的高峰期已过去;另一种则是银主盘或是被银行Call Loan的生意人,银行对商用物业并不看好,并大幅收缩此类贷款!例如笔者有一位朋友,持有估价一亿元港币的商用物业,在银行贷款$5,500万,但银行在进行每年的例行检讨时,要求该业主即时偿还$2,000万,将贷款额减至$3,500万,市场上有部份杠杆高的业主,也就唯有急售物业还债,包括住宅物业,一旦未能及时还钱,随时变成银主盘!当然,这种情况未致于太普遍,银主盘数量也只维持低于三位数,不致于引发楼价大崩盘,但商家在此气氛下只会保留现金,不会贸然再入市买住宅物业了! 至于一般投资者,在5%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下,已经没有多大动力去买楼收租,收取3%或以下的回报,加上政府只「减辣」一半,继续收取7.5%的印花税,买楼投资更加乏人问津,2024年的住宅买家,就只余下用家了!换楼客也是受限于「辣招」,只余下上车客,一向以来这类买家很受市场气氛推动,市旺时争相抢购,市淡时就宁愿租楼暂住,至于另一类新香港人,相信是未来入市的主力,但移民是大事,始终需要时间才能成事,效果相信也在2024年中以后才会慢慢显著起来。 最后,笔者相信要楼价见底,起码大家要见到减息半厘以上,加上发展商大幅减价,令成交大幅回升,才能增强买家信心。一、二手物业合共每月成交超过4,000宗以上,并连续出现三个月的话,楼价才有机会见底。当然,若果政府加快取消「辣招」或美国减息的速度加快的话,香港楼价见底之时也会随之加快!
自从去年底,国内防疫政策大逆转,全国通关后香港居民对大湾区物业的查询也相当热烈。闭关三年积累了不少购买力,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中国房地产受到收紧政策影响,投资热潮已经退却,单靠真实用家为主的购买力仍然强劲,却是始料不及! 以往港人购买大湾区,以中山及珠海为主,除了价钱较便宜之外,限购政策也相对宽松,港人基本上很容易有资格买到,也是原因之一。其实,佛山及广州在疫情前限购令都很严格,除非港人在当地长期工作,否则很难取得购买资格。就以顺德区为例,位置非常接近广州南站,往返香港非常方便,而且又属鱼米之乡,食材也是一流,不少港人籍贯都是顺德,包括笔者,在顺德有不少亲朋戚友,如果退休居住顺德也是首选之列。以往港人在当地只能选购公寓,现在却可以选择真正的住宅了! 除了限购取消带来更多选择之外,楼市冷却都为港人带来更多机会。虽然以往香港居民在深圳可以购买一套房屋,但实际上深圳楼市一向炽热,不少楼盘在开盘当天都会沽清,热门的甚至数小时就沽清了,购买人数远超供应,要抽签决定买家,成功机会往往微乎其微!当今情况稍为好转,大家都有机会选购。 以往内地跟香港接壤的区域,如罗湖、福田都已经发展成熟,新建物业很少,二手物业也较残旧;深圳湾则单靠大桥连接,没有铁路,对没有两地车牌的大部份港人来说不太方便,加上南山区、前海区的房价都不太便宜,在屯门区置业可能更经济! 笔者最近在考虑莲塘新口岸带来的机遇,港牌私家车可直达口岸,步行数分钟可过关至深圳的盐田区,离口岸不远也有地铁站,环境配套听说也不错!房价也远低于福田、南山等区,交通方面往返香港粉岭不用半小时,一小时可到达市中心,远远方便于中山或珠海,笔者也决定去盐田区考察一下! 当今国内银行对楼宇按揭贷款的态度是相当积极,利率也一减再减,基本上跟香港差不少。在香港拥有物业,准备退休的话,不妨考虑沽出香港物业,套回一大笔现金,然后在大湾区置业,在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Cash is king」,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国内环境及配套越来越完善,融入大湾区生活确实是理想的选择。
过去周末两天,十大屋苑成交又回落至十宗以下,中原表示只有七宗,比上周减少6宗,零成交的屋苑共有5个。成交淡静不只是上周的事,整个七月份十大屋苑合共只有143宗成交,是两年半以来的按月新低。 其实,本港物业市场去年非常活跃,成交金额更突破1997年水平,创历史新高,唯主要倚靠成交宗数带动,楼价升幅其实有限!踏入2022年,成交宗数大逆转,连中原施永青,也宣布上半年罕有地录得亏蚀,要节省开支,而且强调成交量不足以支持行内从业员数目,人数可能会减少20-30%,施生更估计2022年下半年情况不会改善太多,预料中原全年都会亏蚀! 对于广大的置业人士或业主,代理行的盈亏,关注度正常一般不会太大。但代理行的成绩跟成交量存在直接关系,而成交量又跟楼价有一定的关系。 2021年,全球主要大城市楼价都大升,主要是QE低息发挥了效果,香港受疫情影响,购买力固然受到一定影响,但移民潮令放盘量大增,缓和了楼价的升幅。去到2022年,除了疫情、移民因素,再加上加息、衰退,甚至台海战争的阴霾,令购买力进一步减弱,减幅多少就要视乎需要减价出售的业主所面对的压力。 笔者曾经亲身体验过最大的抛售潮,发生在97年,当时按揭借款比率是70%,即三成首期,但关键是没有中央借贷资料库,买家可以利用一份的入息证明,向不同银行借款,一个业主有三个物业是很平常的事,但收入并不足够供三个物业,而租金收入大约有5%,但利息是10%,租金也不足以支付利息支出。所以楼市一旦遇到逆转,业主除了沽出物业,别无选择。与今天的情况截然不同,中央资料库加上金管局的压力测试措施,令大部份业主都有足够供款能力。 当今愿意减价出售的二手业主,主要是移民及换楼业主,除非台海真的出现战争情况,上述业主出售的压力有限,跟1997年的情况不可同日而语。笔者再翻查自1981年至今,除了97年的大跌市外,每次不同原因的楼市调整也在10%左右,今次调整自去年中开始大约已跌5%,所以指数上还有5 %左右跌幅。在当今楼市淡静的背景下,遇到业主要移民急让,大家不妨大胆还价,减幅超过10%也非难事,静市随时变成买到笋盘的良机!
关于征收资产增值税一事,上周在专栏中有提到,笔者相信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收到社会各界讨论意见后,会做出明智的决定。 在这段时间里,媒体上普遍看到的意见几乎一致反对,除了对楼市产生直接影响外,还对香港一贯简单税制的长期优势造成了严重打击。 这正如预期的那样,尽管陈茂波先生目前人在瑞士,但他还是迅速向媒体表示,香港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具备开征资产增值税的条件。令人意外的是,这决定的时间比我之前的预期更早、更快! 实际上,影响楼市的因素多种多样,有些是短期的,有些是长期的,而政府政策在其中始终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政府官员的一句话足以引发楼市的风波。 另外,上周发生了一项重要的政策改变,即暂停卖住宅用地。去年售出的房屋许可证数量仅约一万套,为20年来新住宅销售条例推出以来的最低水平。已开售但尚未售出的房屋许可证已累积超过两万套,而已获批准但尚未进入市场的楼盘也接近一万套。 在2024年,预计这三万套待售期房中将有许多套变成现房。发展商积压的资金越来越多,市场上流传着银行可能对一些负债较高的开发商实施资金限制的消息。考虑到这种资金压力,发展商又怎么可能再将资金用于土地投资呢? 事实上,在上一个楼市周期中,面对楼价大幅下跌的情况,政府曾在2002年宣布停止定期卖地,而改为实行用地预申请机制。 政府将可供出售的土地列入售卖土地表 ,发展商若对某块土地感兴趣,就可以向政府申请勾出土地进行拍卖或招标。这种用地预申请制政策确保了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总会有买家,避免了“流标”对市场信心的进一步打击,同时变相加强了对土地供应的控制,这也是帮助楼市在2003年后回升的重要因素之一。 尽管此次政府并未具体说明住宅土地停售的时长,但一旦采用这种机制,如果发展商的资金状况没有改善,这一政策可能会一直延续下去。 过去,香港政府虽然口头上表示没有高地价政策,但在政策制定上仍不得不考虑地价收入、政府财政状况,以及香港整体经济的影响。土地政策经常因应时局而变动,呈现不断摇摆的状态。 当前政府在土地政策上的走向,需要我们关注政府的言论和实际行动。在进行物业投资时,通过密切关注政策动向,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大方向,使投资更为得心应手。
2022年香港楼市经历了凄惨的一年,楼价下跌了15%,而交投量也大跌了40%,令不少代理行罕有地在年底减铺减人,但随着国内突然彻底地改变防疫政策及全面对外开放,为香港楼市打入一支强心针。 翻看成交资料,在2023年1月份的注册量为4,427宗,虽然这数字也属偏低水平,但已经比去年12月的3,565宗上升了24%。再看看2023年截至2月16日的注册宗数为3,695宗,上升幅度就非常明显,只是半个月已经超过去年12月全月的成交数量。大家更要明白,从签署临时合约成交至签正式合约,会有大约14天时间的延后,2月1日至16日的成交期正好是春节假期,以往一般都是全年交投最淡静的月份,但今年2月份将打破惯例,笔者估计2月份全月将有超过7,000宗成交,楼市可说是已经完全复常了! 楼价方面,指数回升只有2-3%,但市场上的「超笋价」、「超跌盘」已经完全消化了,去年底笔者在专栏中不断提醒对楼市不要太悲观,自住买家应趁机入市,希望读者能把握执平货的机会。虽然超平价的笋盘短期内都不会再现,但市场价格仍然比去年有近10%的差距,楼价会否延续升势,相信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发展商动态亦是举足轻重! 虽然二手市场已经回复畅旺,但一手市场未有大型新盘出售,发展商仍然静观其变,2023年以来一直只是卖货尾,截至2月16日也只有717宗注册成交,笔者相信在2月尾,各大发展商会开始推售新盘,市场反应良好的话将会进一步推升楼市气氛。 另外,香港政府推出的「抢人才」计划,也有不错的成绩,据报导「高端人才」计划在推出不足2个月时间,已经有近万人申请,7,000人获批,这计划的人数并没有上限,只要反应好,每年为香港增加5-10万人不足为奇,对香港的高端住宅市场,将有不错的支持作用! 当然,美国加息幅度、俄乌战争等等外围因素,仍会对香港楼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力已经下降,只要不太负面,相信无碍香港楼市的动力。长远来说香港楼市的动力必须看经济,经济繁荣收入增加才能令楼市更上一层楼。在中美交恶的年代,香港中介人的角色无可避免受到影响,所以必须另谋出路,特首李家超出访中东,推动中东油企资金来港投资及上市集资,有利香港的金融市场更多元化,都是正确的方向。笔者也冀望香港政府及商界一同努力,多加利用香港背靠祖国的优势,为香港开出新路,经济好,楼市自然好!
踏入2022年4月份,香港疫情终于见到曙光! 每天确诊人数回落至2000宗左右,即使政府鼓励全港市民一连三天在家做快速测试,碓诊人数也没有大幅上升,证明病毒在社区内的传播已经受控,林郑也表示4月21日如期实施第一期放宽社交距离限制措施。香港楼市在本年第一季成交,受疫情影响大幅减少,随着疫情受控,过去两周来,二手成交大幅上升,十大屋苑4月份首十天已经约有124宗成交,较3月份同期的62宗上升100%。由于首季成交疏落,市场上仍有笋盘待消化,醒目买家就出动争相抢购。 据前线同事汇报,刚刚在市场上成交了一个大围火车站上盖名城单位,业主原来接受1,250万底价,但同一天有4个买家一齐出价,结果业主以价高者得竞价,成交价最终为1,275万‧而且这宗个案并非个别例子,第一城、海柏花园、星涛湾也出现临场反价或「零议价」个案成交!当然这些成交个案有一共同特点,都是比市场价有折让,简单来说是笋盘! 至于一手市场,虽然未有新盘开售,只有货尾应市,但交投也一样热闹,首十天就有110宗成交,较3月同期上升3倍,比较3月全月的154宗成交,也明显大幅上升! 由于是货尾关系,成交个案不少是特色单位,马鞍山泓碧售出1座16楼C室,实用1,261呎连天台,成交价3,200万,呎价高达25,377元;九龙地区KOKO HILLS也售出5座25楼D室,实用465呎连217呎天台,成交价1,122.6万,呎价24,142元;港岛区方面,西半山大学阁也售出1座2楼B室,实用1,584呎,成交价5,880万,呎价37,121元。市场上,无论大中小单位,豪宅区或民生区都在百花齐放,而且买家对于有特点有质素的单位,出价也是豪不手软! 在疫情下,不少市民无可避免在经济上都有所损失,但累积下来的购买力仍然充沛,笔者估计市场上的笋盘在4月份会被消化,加上新盘已经准备妥当,在4月份会推出销售,发展商为了促销也会订价克制。在新盘热销的背景下,楼市又会再度热闹起来,一旦业主心态回复,踏入5月份,业主叫价一定会转为强硬!买家若有需要入市,宜早不宜迟,否则就会错失笋盘的机会!
踏入2023年,第一个好消息便是中国在1月8日跟香港恢复「通关」。自去年底中国政府大幅调整防疫政策,放松各项防疫措施,不再强制核酸及封控以尽快让经济「复常」,便期待尽快「通关」的日子! 中国好,香港自然好,疫情期间中国经济受挫,香港当然不会好。 2022年香港GDP收缩了3.2%,令买家担心经济前景,不敢贸然入市,成交量创自1996年有纪录以来最低,楼价也回落15%,加上环球息口上升,股市、汇市及债市全面下挫,「负财富效应」进一步摧毁市民的置业信心! 中港通关不代表立即有大量国内买家入市买楼,但是极具「复常」的象征意义,广大市民对今后的经济展望立即会转为乐观!再者,美国加息因素也似乎接近尾段,市场估计可能加多半厘便到达顶峰,而在明年上半年更有机会减息!相对于欧美及英澳等国家,香港加息幅度有限,三次累加少于1%,实质影响较微,只是加息打击了信心而已! 所以自去年12月中旬,买家的信心已经渐渐回复,无论成交量及睇楼量都节节上升,暂时只有少量业主封盘加价,幅度也是很少,但随著成交增加,楼市升温,估计笋盘在未来1-2个月会被市场消化。买家是否愿意追价,楼价回升的力度如何,值得大家留意! 当然,发展商的取态也很重要。 2022年一手住宅成交量少于一万宗,也是近年新低,令累积未售的楼花接近三万伙。去年发展商见到购买力弱,未有大举出货,今年购买力转佳,就有很大的动机推售!基于未来几年新楼供应有限,笔者估计发展商会待二手市场的笋盘消化后,在农历新年后才大举出击,但售价只会稍为调整,不会大幅减价求卖! 而楼市能否扭转去年跌势为升,就很倚赖「抢人才」的成效。人才年薪要求达$250万以上,居住单位估计将会是高档的私人屋苑,而且人数每年会超过3万5千人,对中价物业的需求帮助很大,这也是过往几年香港各类物业中,最疲弱的一个种类!踏入下半年,这些「人才」会陆续到港,而移民人士也走得七七八八,此消彼长下笔者估计下半年楼价才有显著回升! 但由于俄乌战争仍然胶着,不知会扩大抑或结束,这直接影响欧美的经济情况,2023年欧洲及英国差不多可以肯定会衰退,而美国则是一半一半,香港楼市虽然会复常,但相信楼价难以大幅飙升。中间变数仍有很多,自住的买家不妨尽早入市,及时抢购笋盘;而投资者不宜过于急进,可以再观察多项变数的发展,方为稳妥!
一、最新英国留学趋势 英国与加拿大在2020年首度超过美国,成为留学生的首选之地 。 为何英国能“一跃而起”? 答案在于“毕业后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受留学生的关注,而英国这几年正好公布了一系列与留学相关的新政策,一起了解下。 |新学生签证政策 英国正式脱欧后,欧盟学生将和非欧盟学生一样都被视为国际学生身份,都必须申请学生签证,才能去英国学习。而针对国际生赴英留学的存款证明上调,赴英学生存款证明的数额不得低于学费加9个月的预估生活费的总和。 |英国院校在全球排名新变化 英国成为最热烈留学国家,而英国各大名校也极为争气,从QS / THE等权威大学排名来看,英国大学的最新排名都有不错的表现。 |2024QS世界大学排名 在QS大学今年的榜单中,英国共有17所院校进入世界前100。总体来说,英国大学表现优异,整体排名均有所上升。而世界TOP 10学校中,英国G5院校居然占了4所!分别是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相较去年均有所提高。 THE排名世界TOP20院校,英国占了3所:牛津大学连续多年蝉联世界第 1 位,剑桥大学排名第3位,帝国理工学院排名第10位。 二、英国留学必读 |留学要求 想去英国留学,语言与高考成绩重要吗? 这是很多学生最想了解的问题。简单说,由于中英两国教育体制不一样,当地的学校并不看重国内的高考成绩,所以如果在高考前就已经决定要出国,那就不必参加高考,英国院校一般只要求提供高中成绩单和语言成绩,点击查看完整解读。 相关阅读:英国签证处承认的六大英语语言考试 除了语言要求,不同起点的留学要求也有很大区别,本科、研究生是最受欢迎的留学选择,当前留学低龄化也开始盛行,因此,到英国读高中的学生也越来越多。 |留学费用 出国留学去英国的准备,已经可以开始了,其中费用的确认是需要大家提前进行的内容,那么你知道要多少钱吗?今天为大家带来英国自费留学一览表,看看高中留学、本科留学、研究生留学三类常见留学选择都有哪些必须的支出,顺便了解英国当地的生活费、学费 ,便于大家提前准备,点击查看完整费用列表。 由于英镑的强势,英国的留学费用在众多热门留学国家中是较贵的。新冠疫情下,英国已超过美国,成为最受中国学生向往的留学目的地,这与 英国最新推出的降学费、免费疫苗等福利 是分不开的。关注的英国留学费用的同学,还可以 了解下英国奖学金。 相关阅读:赴英留学太贵?7大妙招帮你省钱 |英国名校 英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享有较高的声誉。英国目前有大学90所,高等院校60多所。此外,理工科历来是国内学子海外留学时最热门的选择之一,那么 英国的理工科最强的名校都有哪些,你知道吗? 延伸阅读: 英国留学贷款的申请及办理须知 英国名校:伦敦大学有哪些 三、英国留学申请指南 |留学城市选择 众所周知,对于留学生来说,除了学校和专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择校因素,那就是地理位置,毕竟这不仅关系到未来学习生活,还有就业发展。全球高等教育和商科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发布了2024年世界最佳留学城市排名——伦敦名列榜首,成为全球最佳留学城市! 相关阅读:全英留学性价比最高的城市居然是它! |三大申请时段 申请英国留学,时间把握很重要,只要把握好了时间,就等于成功了一大半。英国留学的申请,一般可以把时间划分为三个阶段,从每年10月到来年9月份,点击查看英国留学申请三大时间段。 |有利就业的10大专业 !虽然国际学生毕业后留在英国找工作的时间由4个月延长至24个月,但并不意味着更容易找到就业机会,因为竞争变得更激烈。为此,选择有利于在英就业的专业变得十分重要。一起看看有利就业的十大专业! |申请文书材料 英国留学申请所需的材料并没有美国那么多,但基本的材料还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文书方面,英国大学会特别看重,比如:简历 、PS(personal statement)、推荐信,这些是英国大学是否录取你的关键,学生也还是需要了解怎么书写文书,以及书写文书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和关键点,这样不仅申请时占有更多的主动权,同时与申请老师的配合也会更加融洽。一起看看 专家对写好留学申请文书都有哪些建议。 |最强申请经验分享 每年的英国留学申请旺季学生们都会提出很多的英国留学问题,包括如何选择学校、专业、学校的申请条件等。今天将为大家整理、分享实用的英国留学申请技巧,看看已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同学们是怎样去英国留学的?查看全文 相关链接:【收藏】英国留学申请避坑指南(附最新教育部认可大学名单) 四、“以房养学”让英国留学一举多得 通过投资海外地产来分担部分乃至全部孩子在海外留学的费用,近年来这种“以房养学”成为海外发达国家投资中热门的投资形式。对高净值家庭来说,一来提早为孩子的留学做打算,二来对资产进行了妥善的全球配置,一举多得! 要想实现“以房养学”有两个前提条件:当地房产收益高、海外名校多,而被评为“2024全球最佳留学城市”,且有着“全球资本避风港”美誉的英国伦敦,自然是大家以房养学的最佳选择。我们特意为大家选择了 伦敦周围通勤方便的十大学区房区域——既是通勤热点,也有好学校。 相关阅读:上海学区房不吃香了?英美学区房火爆内幕揭秘 以上对留学英国做了大概介绍,限于篇幅,更多留学相关的内容,如到英国留学该了解的 生活文化习俗 、 当地物价 和 必备紧急联系号码 等生活细节就不一一展开。更多、更完整的关于留学英国的干货内容 ,你可以到 居外留学百科 上查看。 之后我们会逐篇介绍英国基本概况、购房、移民、生活的详细内容,更完整、更系统的英国介绍,您还可以点击 英国居外百科 查看。 需要更全面的、个人化的英国移民置业咨询吗?立即致电或线上向我们免费查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