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371个相关内容
由于更严格的贷款条件和投资者激励措施的不确定性,悉尼房市遭受的打击最为严重。 现在悉尼的房价已从峰值下跌6.7%,今年上半年可能再下跌5%。虽然悉尼继续拥有澳大利亚价格最高的郊区,但许多人都看到了该国最大的跌幅。 根据realestate.com.au最新的房价数据,截至2019年1月,悉尼住宅的房价中位数为84万澳元(折合约402万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下跌5.9%,也较上一季度下降1%。 来源:realestate.com.au 悉尼的别墅和公寓房价中位数分别为95.5万和72万澳元(折合约456万元和344万元人民币): 来源:realestate.com.au 悉尼各个地区的房价中位数及其年度与季度变化: 来源:realestate.com.au 以悉尼现时的房价中位数,可以买到下面这套悉尼Botania公寓。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旺地Bennelong Parkway,距悉尼CBD仅15公里,地理位置绝佳,坐享悉尼北面及东面的无双美景,其五星级度假式设施为业主提供尽善尽美的生活体验。2卧2卫1车库房型,建筑面积98平方米,售价仅约¥400万。 居外房源编号:32443589 点击查看房源信息 点击查看居外网上5,400多套悉尼在售房源
在英、美等国家投资买楼时,仲介通常都会推荐买家签约前做Inspection Report或 Home Report,即是验房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房产的结构(Structure)、状况 (Condition),环境(Environment),能源(Energy)和房价(Valuation)等资料。英国测量师是根据RICS标准来作出报告。 房产报告一般都包括以下内容: 大部份中国买家看过验房报告(Home Report)都未必太了解报告内容,例如能源 (Energy)、环境(Environment)等资料。但有一项可能特别感兴趣的是估价 (Valuation),可知道房产值多少钱,有没有买贵? 在外国买楼投资,并不如在国内那么方便,用手机便能即时查到房价资料和银行估价。原因是每个国家对交易的数据有不同的处理方法,不是全部对外公开或公布。有些网站例如Rightmove、Zoopla可查到部分过去交易资料和数据,但不完整,亦不代表现在楼价的公平市价(Fair value)。要正确找出市价就必须找专业测量师做估价。测量师收费会根据地点,房产类型由几百至一千英镑不等,需时约2~3个星期完成。 而在中国买房产,较少人会安排做验房(Inspection)。因公寓式单位一般由管理公司管理外墙、公用设施、电梯等。业主只要每个月准时付管理费就可以,不用麻烦处理维修保养事宜。 在英、美做当地业主自己就要担当管理公司的角色,需自行定时做维修。传统上英国楼是用砖,美国楼是用木造,寿命可以超过一百年以上。对于没有住独立屋(House)经验的人士来说,许多时候可能会疏忽没有计算维修费用在内。独立屋最常出现的问题是屋顶漏水。木做的屋顶大概15~20年就需要做防水维修,30年或以上就需要更换新的。投资者计算净回报时,也应考虑维修费用在内。因此,旧楼总回报一般比新楼高,但收入减支出后旧楼净回报不一定比新楼高。 如果对英国房产估价需要了解,可以联络我咨询。 海外房产融资平台首席分销官李树钊 PropCap英国房产按揭贷款专栏
2023年对香港投资者而言可谓是一个充满挑战的一年,港股、房地产和债券市场都经历了显著的回落。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比特币却成为表现最为突出的资产之一,其价格从年初的16,670美元上涨至年末的42,288美元,涨幅超过150%。尽管比特币表现亮眼,但由于投资者对其的持有比例可能不高,其收益未必能够弥补其他资产的损失。 其次,美股也呈现出良好的表现,标准普尔500指数从年初的3,808点上升至年末的4,783点,涨幅达到25%。然而,这一涨幅主要来自七只大型股票,投资其他美股的收益有限,甚至可能造成亏损。 2023年,香港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一个艰难的时期,尤其是住宅物业,这是大多数港人持有的主要资产之一。年初,由于 “憧憬通关” 政策的恢复,楼市状况自然也表现乐观,首季市场也呈现出一定的活跃。 然而,在2023年4月,受美国利息上升和国内房地产债务危机升温等因素影响,城市领先指数(CCL)急剧上升超过7%,一度挽回了2022年大跌15%的颓势。然而,意外的是,这一乐观势头并未能持续,香港楼市随后迎来了一轮大幅回落。 2023年底,CCL指数为148.59,相较于2021年的191.34,下跌幅度超过22%,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海啸期间的跌幅。在2023年初,笔者曾提醒投资者,尽管这是复常之年,但中间变数仍多,不宜过于急进,且难以为2023年的楼价作出任何准确的估计。 展望2024年,从投资角度考虑,债券成为了最值得投资的戴德梁行工具。尽管十年美债已从高峰回落至约4%,但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的展望是能在今年减息0.75%,市场则估计可能会达到1.5%的减息幅度。当前投资债券不仅可以锁定4%或以上的回报,而且一旦减息幅度超出市场预期,债券价格有望迎来不俗的升幅。 影响香港住宅楼市的因素确实繁多,而笔者强调今年的关键因素主要包括利息的减幅和 “减辣” 措施。首先,美国减息的预期在3月或6月可能会实现,幅度预计在0.75%至1.5%之间。这有助于提升港人置业的信心,但对香港本地利率的实际减幅帮助有限。 预计要等到2024年底,港元的Prime利率才有机会下降。与此相反,银行间同业拆息的走势对按揭利率的影响更为直接和迅速。要使一个月拆息从当前的5%的高位显著下跌,通常需要港元资金池大幅增加。 与香港的股票IPO市场关系密切,因为IPO热潮会导致投资者需持有港元,从而增加港元供应,降低利率。因此,投资者应密切关注股票IPO市场的发展,这可作为一个领先指标来预测利率的可能变化。 另一重要的考量是2024年香港政府是否会再次实施 “减辣” 政策。在过去几年,投资者在香港的住宅市场上已经相对较少,为了大幅提升购买力,必须鼓励投资者重新参与市场。 因此,调整房产税率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去年虽然将税率从15%下调至7.5%,但仍然偏高,必须进一步降低税率,以吸引更多投资者的关注和参与。 预计2024年香港住宅市场的仍将面临一系列困难。尤其是在上半年,由于利率仍然较高,楼市可能继续经历约5%左右的下跌。但是,希望在下半年将会出现一些利好因素,以促使楼市反弹。全年的估计升幅预计在2-3%左右,这可以被认为是相对不错的表现。
2022年香港楼市经历了凄惨的一年,楼价下跌了15%,而交投量也大跌了40%,令不少代理行罕有地在年底减铺减人,但随着国内突然彻底地改变防疫政策及全面对外开放,为香港楼市打入一支强心针。 翻看成交资料,在2023年1月份的注册量为4,427宗,虽然这数字也属偏低水平,但已经比去年12月的3,565宗上升了24%。再看看2023年截至2月16日的注册宗数为3,695宗,上升幅度就非常明显,只是半个月已经超过去年12月全月的成交数量。大家更要明白,从签署临时合约成交至签正式合约,会有大约14天时间的延后,2月1日至16日的成交期正好是春节假期,以往一般都是全年交投最淡静的月份,但今年2月份将打破惯例,笔者估计2月份全月将有超过7,000宗成交,楼市可说是已经完全复常了! 楼价方面,指数回升只有2-3%,但市场上的「超笋价」、「超跌盘」已经完全消化了,去年底笔者在专栏中不断提醒对楼市不要太悲观,自住买家应趁机入市,希望读者能把握执平货的机会。虽然超平价的笋盘短期内都不会再现,但市场价格仍然比去年有近10%的差距,楼价会否延续升势,相信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发展商动态亦是举足轻重! 虽然二手市场已经回复畅旺,但一手市场未有大型新盘出售,发展商仍然静观其变,2023年以来一直只是卖货尾,截至2月16日也只有717宗注册成交,笔者相信在2月尾,各大发展商会开始推售新盘,市场反应良好的话将会进一步推升楼市气氛。 另外,香港政府推出的「抢人才」计划,也有不错的成绩,据报导「高端人才」计划在推出不足2个月时间,已经有近万人申请,7,000人获批,这计划的人数并没有上限,只要反应好,每年为香港增加5-10万人不足为奇,对香港的高端住宅市场,将有不错的支持作用! 当然,美国加息幅度、俄乌战争等等外围因素,仍会对香港楼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力已经下降,只要不太负面,相信无碍香港楼市的动力。长远来说香港楼市的动力必须看经济,经济繁荣收入增加才能令楼市更上一层楼。在中美交恶的年代,香港中介人的角色无可避免受到影响,所以必须另谋出路,特首李家超出访中东,推动中东油企资金来港投资及上市集资,有利香港的金融市场更多元化,都是正确的方向。笔者也冀望香港政府及商界一同努力,多加利用香港背靠祖国的优势,为香港开出新路,经济好,楼市自然好!
近日,笔者终于可以到中山处理积压了近三年的事务,期间碰到不少香港人,他们也是到中山收楼,申请房产证或者处理装修事宜! 由于疫情加上近年中国政府对内地房地产的紧缩政策,三条红线发挥了作用,中山楼价近年也是向下,高峰期火炬开发区的新楼,可以去到每平米近2万元,现在1万5千元已经有不少选择;东区市中心情况好一点,香港人至爱之一– 新鸿基发展的奕翠园仍然可以卖到近2万元,当然比高峰期每平米也下跌了近4至5千元!笔者有些朋友早年已经买入中山物业,自然与笔者讨论是否会沽出获利。 今次笔者重游中山,市容比以前整齐,尤其是东区,商场人流也不错,经济似乎还可以,但最吸引笔者注意的是大量在建设中的高架天桥,尤其是在火炬开发区!查阅资料得知,大部份天桥都是为了接驳即将于明年6月完工通车的深中通道而设。笔者2016年购入中山物业时,也是憧憬此建设带来的升值机会。转眼间,深中通道由原先的概念,即将变成事实,能否真正发挥促进深中同城的效用,将大大影响中山物业的前景,港珠澳大桥至今仍然未能发挥其真正效果,更令不少投资者警惕! 相对于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只有24公里,行车时间只需20多分钟,便可以由深圳前海至中山的马鞍岛。前海已经是深圳最繁荣的地区之一,相比港珠澳大桥的地点在机场,由市中心至机场又是34公里的距离,走高速公路也要30分钟,即使港车北上,不需要落车过关,由香港市中心至珠海关口,最快也要近1个半小时,若加上通关手续,2个小时是最低消费! 相反,由前海至马鞍岛只需要20多分钟,至中山火炬区也是约30分钟,至中山东区市中心也不超过40分钟,时间上非常之快速!前海楼价高,动辄每平米15万元起,即使驾车走25公里,去到福田也要最少30分钟(不塞车的话),楼价也超过10万,去到最远的坪山区,65公里距离,需时1小时15分,楼价也在3万至4万之间。 中山楼价在每平米1万至2万之间,一定对深圳人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再细看深中通道资料,是八线行车设计,比港珠澳大桥的六线行车更进一级,也反映中央对此项目的信心。借着深中通道,中山将轻易便捷接驳周围五 大机场(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及四大深水港(广州南沙、深圳盐田、香港葵涌、珠海高栏)。物流成本下降使中山有望成为连接珠江东西岸的交通枢纽! 最后,笔者也建议朋友再坐一会,等待深中通道正式通车,发挥效用,楼价有望进一步提升!
上周物业市场原本充斥着不少坏消息,太古城三房户减价$300万,呎价不足$12,000售出,平过新界楼;西謍盘半新楼瑧蓺银主盘以$490万估出,5年间劲蚀52%;高银金融前主席潘苏通私人持有的何文田新盘傲玟遭债主接管;山顶歌赋山道15号也被银行接管,豪宅室内面积达18,078平方呎,花园也占9,948平方呎,天台2,081平方呎,前庭1,200平方呎及庭院1,631平方呎,车库面积也达2,788平方呎的罕有物业,过往都是富豪的至爱。在这种悲观情绪笼罩下,市场成交宗数自然大幅减少,而长江也在此时此刻以「平爆价」推出油塘新盘– 亲海駅,折实最平$290万起,呎价低于$15,000,平过同区二手楼,令全港震撼,成绩如何也令社会瞩目。 这个市场情况,令笔者想起2003年的楼市,当时笔者以买家身份进入毕架山一号的售楼处,近万呎的地方只有一台客人,场面异常冷清,最后笔者以呎价$5,000元买入一单位,发展商更送车位。由于当时市场太差,南丰于同年以震撼价每呎$1,988元起推售将军澳广场,最平单位$99万有交易,发展商低开一招甚为有效,买家大排长龙认购,需要通霄卖楼。笔者当时也在场,不会忘记当时沙士正来袭,一旦进入售楼处全部人士都要戴口罩,售楼处职员更戴上胶手套,不断进行消毒工作,做足预防措施,结果当然也是卖个满堂红!今次亲海駅反应也非常热烈,入票量破纪录,认购人士迫爆红磡的售楼处,连外面红磡火车站附近的行人路也出现连绵不绝的人龙,有媒体估算出席人士达到7000人,与其他冷清的新盘形成强烈对比! 各大发展商在高息背景下,推货的成本已经大增,加上过去几年疫情,销量已经不好,积压近2万个单位的货尾,所以笔者估计其他发展商也会仿效低价促销,减价陆续有来。市传被接管的何文田傲玟也会大幅减价求售。作为买家将会有更多的选择,当然是好消息,作为换楼的业主可以平买平卖,只要有成交换楼成功,也是好事。作为投资者就难选择了,面对高昂的厘印费,除非找到首置家人名额,否则动手的人数还是有限!希望各位可以掌握此等置业良机!
施政报告的楼市减辣措施生效了超过两星期,一如所料楼价及成交都没有出现大幅增加!二手急售的业主仍然需要劈价才能成功出售单位,过去周末的二手十大屋苑成交仍然维持在10宗以下的低位,当然相比施政报告前的冰封情况是有些好转,但要显著改善还需要一些时间。 至于一手方面,在周末有两个全新楼盘开售,一个是位于启德的大型项目,另一个是在香港仔的单幢楼,合共成交104宗,创了近10周的新高。以全新项目来说成绩也不算特别标青,根据报导有近半买家是新香港人,部份并未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而是利用「先免后征」的新措施,提前购入物业。 笔者在市场也见到不少查询,都在了解国内专才来港购买物业,在新税制下并不是所有签证都可获得优惠,最容易误会的是即将实施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俗称投资移民,就不在优惠名单之内,申请人买物业仍然需要支付15%的印花税,而合资格的人才计划只有7种,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一般就业政策」、「优秀人才入境计划」、「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输入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计划」及「科技人才入境计划」。根据从事这类入境计划的专业顾问向笔者透露,以「高端人才计划」最受欢迎,因为申请手续简便,灵活性也高,有内地网红(KOL)曾经表示申请4天便获批准,而香港政府也公布已经批出超过10万个申请。 笔者也有内地朋友,本就很有兴趣来港置业,但碍于30%的印花税而犹豫,当施政报告公布新安排后,便表示会申请专才来港,以便享受跟本地人一样的印花税率。但笔者提醒这位国内朋友条例是「先免后征」,要求申请人在入境后的九年内成为永久性居民,才可以真正减免税费,否则原来的税费就需要补上。要成为永久性居民就要连续7年以香港作为经常性的居住地,虽然没有规定必须在香港居住的日数,但申请人在港有工作,有居住地址,就是相当好的证明。 换句话说,每年都有10万或以上的专才来港,他们只要有20%,即2万名愿意申请成为永久性居民,就有2万个租住或购买物业的需求。近年全港每年的新增住宅供应平均在2万个左右,可见这项措施对物业需求影响更深远,其影响力也会随着时间日渐加强!笔者认为楼价下跌最恶劣的日子已经过去,有意置业人士应加快入市,以免错失良机!
上周笔者在本栏提到,中港正式通关,楼市会回复正常,并预计二手笋盘会在未来1-2个月消化完成,但经过一周的时间,楼市复常的速度比笔者估计更快。二手交投方面,一月上半月十大屋苑成交录得164宗,比同期上升88%,海怡花园升幅最高,达16倍;屋苑呎价也全面上升,以将军澳新都城升14%称霸,可谓价量齐升,近年罕见! 至于新盘市场,在没有新盘开售的背景下,也出现百花齐放的现象。以量计算粉岭ONE INNOVALE交投最多,半月成交有96伙。上车盘外,豪宅表现也一样出色,当中位于启德跑道区的沄璟,本月已有15宗成交,此盘全属2,000呎以上大单位,呎价近5万元,每单成交都近亿元以上。除此之外,九龙区St. George's Mansions也有5宗成交,呎价也有超过5万元,总价也是亿元成交;至于新界区也是不惶多让,马鞍山Silversands顶层连天台特色户以$5,600万成交,成交呎价超过$35,000,创项目成交价及呎价新高!更令笔者意外的是新盘大手客再现,九龙区Grand Victoria II有客人一口气买入8个单位,每个单位成交价都超过$2,000万,总价超过1亿6千万元。 笔者原先估计,通关初期由于签证等手续所限,人流应该有限,南下的会以「新香港人」为主,从政府的入境数字来看,应该与事实符合,但对楼市的刺激,却似乎比预期中更正面!笔者也有留意到网上有不少评论认为,国内近年经济及楼市不振,通关未必带来购买力,反而令国内业主方便南下沽货,令香港楼市反而会进一步下跌。在理论上,这种说法合符推理的逻辑,但实情却并没有这么简单及直接! 对于物业的买家来说,买楼始终是重大决定,会倾向保守,喜欢实地考察,封关期间不会贸然出击,而是倾向等待时机,所以购买力是可以累积!相反,如果国内业主遇到财困,一般都是急于套现,即使隔离措施麻烦也不会等待,何况通关时间是未知数,只会尽快行动,所以沽货的压力是不会累积的! 而且,据笔者在市场上的了解,国内业主为求尽快套现,会倾向先向财务公司加按。买入物业时银行一般只能按楼价的3~4成,财务公司乐于加按至七成,加按套现后业主同时会在市场放售,卖出物业的款项用作还款!如果迟迟未能成功放售便会成为银主盘。笔者从财务公司或银行的银主盘名单中,发现豪宅物业数量极之有限,所以笔者相信国内业主在通关后,会大举沽货的数量也有限! 加上美国的通胀率又再下降至6.5%,加息压力下调,香港楼市春节后,相信会进一步向好。有需要的买家宜尽早留意当中的变化,作出符合自己需要的决定。
笔者新春期间去了北海道旅游,到二世古滑雪是主要目的,顺道看看当地的经济及地产,在疫情复常中的情况。首先谈谈札幌,作为北海道的最大城市,市区都是高楼大厦,但经济似乎仍是欠佳,尤其在地产方面,大街上见到不少出售新楼的广告,大部份新落成的大厦更是十室九空,最令笔者惊讶的是,其中一幢物业位于狸小路的核心市区,位置近商业区,销路应该有保证,但其广告表示可提供零首期,可见求售心切,1房单位约400呎售价2,680万日元,约为160万港元,700呎的两房单位售价为4,640万日元,大约280万港元,呎价大约4,000港元,以香港的标准简直是超笋价!按揭利率也只是0.7%,可供40年,而租金回报大约是售价的2%左右,札幌的地产市道似乎麻麻。 参观完物业,笔者更去光顾每次都必去的The Fruitscake Factory,竟然发现其在大通公园的分店已经结业,这店笔者已经光顾了十多年,真是可惜!笔者也发现在旅游区内,例如狸小路,不少商店也关门大吉!疫情对主力做旅客生意的店铺,打击跟香港也不惶多让,似乎复常之路还是需要时间! 当笔者到达二世古,情景就截然不同,旅客把二世古的主要滑雪地Hirafu挤得水泄不通,餐厅一晚可以接待三轮客人,可见其热闹程度!从笔者观察所见,旅客的一半是欧美人士,主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及澳洲,另一半是华人面孔,有香港、台湾、泰国及韩国人,也有小量印度人,改变了以往国内人特别多的情况。原以为会没有以往般挤迫,但事实并非如此,来自世界其他地方的旅客也填补了国内人士的位置。 在二世古可以完全行用英语沟通,连口罩也很少人戴上,餐厅食品也很西化,外国人在日本旅行遇到的困难,二世古通通没有,难怪他们到此特别有兴致!当然,二世古的雪量及质素,也是数一数二,可说是日本雪场的表表者,旅客由世界各地涌入,不愁旅客生意。笔者也发现当地的物业价格,在疫情期间也没有下跌,优质的土地价格仍然继续上升,雪道附近也有不少全新的酒店及公寓落成,价格也相当惊人,以一个可以Ski-In及Ski- Out的一房全新公寓计算,动辄需要500-600万港元,只有400-500呎,呎价超过$10,000,甚至可以高达$15,000。相对来说,排屋或独幢屋的价格较合理,以一个2,000呎土地上盖面积1,500呎的两层木屋,三房间隔为例,售价也在700-800万港元左右。由于落成量越来越多,笔者担心其交通配套将会出现问题,道路不足令塞车问题越来越严重。 位置方便的物业,将会较具优势,选择位置变得更重要,大家若要投资二世古,务必要多加留意,若能亲身视察,更能安心置业。
今年香港的住宅物业售价终于有显著回调!物业指数今年下跌了约10%,估计至年底仍会继续下跌的趋势,虽然如此,香港的楼价仍然是非常昂贵!每一年国际调查机构Demographia会公布全球城市楼价负担能力报告,香港已经连续12年蝉联全球最难负担的冠军!楼价中位数对家庭收入中位数比率为23.2倍,即家庭要不吃不喝23.2年才能买到一个住宅单位! 为什么香港的楼价可以长期都保持昂贵?最近,笔者从一个移民至三藩市的家庭遭遇中找到一些答案!典型香港中产家庭,两夫妻育有一对子女,在香港从事I.T.工作,夫妻二人合共每月有10万收入,也有一层自置物业,有工人照顾子女及做家务。几年前移民,由于没有工人及税率高,只有丈夫出外工作,收入只余一半即约5万,加上税率高,实际除税后收入只余下3万左右,由于供楼觉得有压力,故一直租住物业。但近年美国物业受低息影响,楼价升幅很大,遂决定卖出香港物业,在美国置业。不幸地,美国经过多次加息,息率升了近4%,供款金额大增,加上通货膨胀,单靠丈夫收入不足够维持支出,结果妻子也被迫外出工作,小朋友唯有交由托儿中心照顾。现在两夫妻表示最可怕的危机,是美国各大科网公司都在裁员,恐怕有一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话,物业也可能会断供。 大家可以想像,若他们继续在港生活,I.T.行业可谓天之骄子,在疫情下工资也不断攀升!加上香港的低税率,又有工人姐姐照顾令两夫妻可以安心外出工作,支付楼价及供款的能力自然远高于三藩市! 除此之外,笔者作为地产代理,经常发现香港不少单位都是长期空置,或只是间中有人居住!在豪宅区情况更为普遍,香港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不少外地买家,包括东南亚、欧美,甚至国内买家都会在香港置业,作为储存财富的工具,却很少入住,正如伦敦及纽约一样。资讯透明、交投量大、货币自由流通等等,加上普通法的保护,都是香港物业的优势,尤其是国内的中产人士越来越多,香港物业的潜在买家只会有增无减,更加不可以只单凭香港家庭的收入去计算购买力。保守估计,全国人口已有2亿成为中产,香港的供应又怎会追得上,所以香港的楼价长期昂贵,是有其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