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65个相关内容

股市楼市不振搅 夜市恐成「朝三暮四」的翻版

香港经济自年初因通关因素曾有短暂的起色外,之后就不断下滑,股市及楼市是香港经济的主要指标,恒生指数由15,000点反弹至近23,000点后便不断下滑,最近已经跌破18,000点,大家的MPF相信也损失不少。楼市情况也一样惨淡,楼价指数在年初曾反弹约7%,现在又返回下跌轨道,相信至年底这7%的升幅将会完全抵消。加上汇丰突然宣布提升新造按揭的封顶息率,由P-2.25%调整至P-1.75%,效果等同加息半厘,楼市自然雪上加霜。随着跌势加剧,2023年底的楼价比2022年更低也有可能! 经济不景,市民自然减少在港消费,或者选择北上消费,香港的夜市自然萧条,作为财爷陈茂波当然知道情况严峻,便推出振兴夜市的提议。这却令笔者想起「朝三暮四」的故事,此寓言出自《庄子.齐物论》,其内容是说有一个养猴人跟猴子说︰「我每天早上给你们吃三升橡果,而下午则喂食四升橡果」,猴子们很不高兴,觉得上午太少了!于是养猴人改为「上午吃四升,下午吃三升」,猴子们听了都高兴起来! 陈茂波大锣大鼓地振兴夜市,工商界又随长官意志,增加夜市的优惠去吸引市民夜间消费,但若在经济仍没有起色的背景下,市民只会将日间消费改为夜间消费,总额上可能没有增加,就如猴子整天都是七升橡果,只是「朝三暮四」或是「朝四暮三」的分别而已! 当然笔者并非反对振兴夜市,但单靠此项救助工作绝对不足以振兴经济,反而直接振兴楼市股市,效果才会明显。在股市而言,减免印花税未必一定可以提高成交量,但高额的印花税却必定窒碍香港成为金融中心的发展。免除红酒税及遗产税的效果已经有很好的参考例子,希望财爷一刀切完全减免印花税,效果可能更佳。 至于楼市,国内都不断在放宽各种限购限贷,甚至限售政策,可见楼市不振对经济的严重性!楼市不振一方面会令银行收紧信贷,各老板唯有出售物业吐现还贷,在楼市不景气下自然越卖越平,恶性循环一旦启动,要重新转向就很费劲了!希望政府尽快检讨各项辣招税,为楼市带来一些曙光。对于普罗大众,在财富效应下也自然减少消费,楼市不振、股市不振,夜市很难有起色,即使有生意代价是减少其他方面或日间的消费,对振兴经济也是徒劳无功。

一手销情未达目标 放手减辣难掀炒风

上周有新界洪水桥的汇都及港岛黄竹坑站上盖的海盈山两个全新盘开售,前者是上车盘,绝大部份都是$700万以下的楼价;相反港岛区楼价由$1,000万至$3,000万不等,以往相同位置的楼盘都是换楼客及投资者为主。这两个新盘受到市场的特别关注,因为是财爷放宽楼按的首次大型新盘开售。结果销情并不理想,汇都只出售64间,约占推出单位的1/3,而黄竹坑的海盈山也只售出48个单位,占推出的40%左右。一般来说,首次推盘发展商也会克制定价,以求「一Q清袋」,制造抢购气氛,有利再推售余下的单位! 今次反应未达目标,其实笔者不太意外,虽然有放宽楼按政策,但对上车盘汇都来说实际帮助有限,最高仍然是可按九成,只是保险按揭由30%改为20 %,保险费便宜了。自从上一次财爷将九成按揭扩展至$1000万,$600万以下细价楼的优势就已经减少了,买家开始倾向买$600万以上的物业,因首期相差不大,而地点及面积却有更多的选择,今次汇都正正受到此影响销情。至于海盈山的主要客群之一是投资者,但在高息及高税的背景下,放宽楼按对其帮助有限,至于另一种主要客群是换楼人士,虽然受益于放宽楼按,但15%的印花税仍需预先支付,要通过两间物业的压力测试仍然是困难重重! 今次售楼结果,充份反映当前香港住宅购买力的瘦弱,市场上的投资者在当下投资市场连一般定期存款都有4厘以上的利息,更不要说一些年期较长的投资债券,也很容易有5厘以上的回报。笔者也刚刚购入达6厘的汇丰银行债券,相对于2厘左右回报的物业租金收益,大部份投资者都不会轻易出手买楼收租。另一方面,香港近年有大量年轻人的移民,他们都是上车盘的主力买家,刚刚上月加拿大又放宽对香港年轻人的移民资格,令近十年大专毕业生只要在加拿大工作一年,便可获得永久居民资格,这种「抢人才」计划,又不知将会抢去香港多少年青人。 相反,外地来港的「专才」、「优才」,却要支付30%印花税,对吸引他们来港落地生根,无疑是一种阻碍。财爷应放心减辣,首先应对此等「人才」,暂缓缴付印花税,若七年内卖楼才征收额外税项,才能补充离港的购买力,也间接令人才愿意留港发展,收一石二鸟之效! 在购买力疲弱的背景下,笔者大胆预测,即使财爷取消全部辣招,也难掀起炒风!相反若不及时行动,楼市信心再进一步下跌的话,要挽回却是非常困难!

交投显著回升!楼市大阳春再现?

2022年香港楼市经历了凄惨的一年,楼价下跌了15%,而交投量也大跌了40%,令不少代理行罕有地在年底减铺减人,但随着国内突然彻底地改变防疫政策及全面对外开放,为香港楼市打入一支强心针。 翻看成交资料,在2023年1月份的注册量为4,427宗,虽然这数字也属偏低水平,但已经比去年12月的3,565宗上升了24%。再看看2023年截至2月16日的注册宗数为3,695宗,上升幅度就非常明显,只是半个月已经超过去年12月全月的成交数量。大家更要明白,从签署临时合约成交至签正式合约,会有大约14天时间的延后,2月1日至16日的成交期正好是春节假期,以往一般都是全年交投最淡静的月份,但今年2月份将打破惯例,笔者估计2月份全月将有超过7,000宗成交,楼市可说是已经完全复常了! 楼价方面,指数回升只有2-3%,但市场上的「超笋价」、「超跌盘」已经完全消化了,去年底笔者在专栏中不断提醒对楼市不要太悲观,自住买家应趁机入市,希望读者能把握执平货的机会。虽然超平价的笋盘短期内都不会再现,但市场价格仍然比去年有近10%的差距,楼价会否延续升势,相信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发展商动态亦是举足轻重! 虽然二手市场已经回复畅旺,但一手市场未有大型新盘出售,发展商仍然静观其变,2023年以来一直只是卖货尾,截至2月16日也只有717宗注册成交,笔者相信在2月尾,各大发展商会开始推售新盘,市场反应良好的话将会进一步推升楼市气氛。 另外,香港政府推出的「抢人才」计划,也有不错的成绩,据报导「高端人才」计划在推出不足2个月时间,已经有近万人申请,7,000人获批,这计划的人数并没有上限,只要反应好,每年为香港增加5-10万人不足为奇,对香港的高端住宅市场,将有不错的支持作用! 当然,美国加息幅度、俄乌战争等等外围因素,仍会对香港楼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力已经下降,只要不太负面,相信无碍香港楼市的动力。长远来说香港楼市的动力必须看经济,经济繁荣收入增加才能令楼市更上一层楼。在中美交恶的年代,香港中介人的角色无可避免受到影响,所以必须另谋出路,特首李家超出访中东,推动中东油企资金来港投资及上市集资,有利香港的金融市场更多元化,都是正确的方向。笔者也冀望香港政府及商界一同努力,多加利用香港背靠祖国的优势,为香港开出新路,经济好,楼市自然好!

放宽按揭,换楼得益

上周五金管局终于公布其放宽按揭政策的细节,计划的重点应该在银行$1,500万以下的自住住宅按揭放宽至70%。大家要留意这里指的是由银行直接贷款时规限,并不包括经按揭证券公司提供的贷款,$1,000万以下的按揭由60%加至70%,而$1,000万至$1,500万的则由50%加至70%,$1,500万至$3,000万可做60%按揭,超过$3,000万的保持50%按揭。如果采用按揭证券公司的按揭计划,$1,000万以下的仍然是90%,而$1,000万至$1,500万为80%(上限$1,200万),$1,500万至$3,000万上限为70%按揭。 由于市场超过80%都是$1,500万或以下的交易,大家集中讨论对此部份物业的影响,$1,000万以下的上车盘实际得益有限,但$1,000万至$1,500万的中型单位主要是楼换楼市场,则帮助很大。如果采用按保,只需少于20%的首期;而直接同银行贷款,首期也回复辣招前的30%,大大减轻了换楼业主的首期负担,也节省不少保险费! 市场有不少评论对此万众期待的放宽措施感到失望!邵志尧博士在其Facebook中描述︰增加按揭成数等同信用卡增加你的限额,不等同你可以增加你的还款能力,现在是还款能力出问题,不要聚焦在错的枝节上!其实在高息的背景下,加上经济疲弱、移民增加,港楼的购买力相当弱,即使大幅减辣,楼价也不会受刺激而大幅上升,正如之前政府撤去工商物业的双倍印花税,工商物业的价钱仍然稳定。 笔者以往也多次撰文解释换楼业主除了要支付50%的首期,还要支付15%的从价印花税,又要通过两层物业的银行压力测试,对他们来说难关重重,今次可说是迈向正确的一少步。所以笔者估计,今次放宽按揭会对换楼市场有一定帮助,成交量会稍为上升,但楼价不会因为受太大刺激而上升。也希望政府见到效果,可以放心陆续解除对换楼人士的种种难关!

中国崛起 香港不死 经济看循环不用太悲

香港踏入9月份,先有超级台风来袭,再有漫长的黑雨,降雨量竟创下有史以来的纪录,天文台形容是500年一遇的大水,令香港不少地方水浸,形同泽国,仿如第三世界。极端恶劣的天气,当然令睇楼量及成交量减少,更要命的是汇丰银行突然出招,增加新做按揭的封顶息率,变相加息半厘,对已经弱不禁风的楼市无异是致命一击,情况有如天气一样恶劣,不断下着倾盆大雨,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见到阳光! 不过,上周却传来一个好消息,华为发布了新款的智能手机Mate 60 Pro,据专业人士测试,接收速度达到5G水平,而且全机零件都是中国自行生产,成功摆脱美国的科技封锁,中国崛起对全球一哥美国带来威胁,正如华为对iPhone一般,有如中美竞争。在此背景下,不少评论认为香港以往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已死,楼市及股市在欧美资金相继退场下,必然会令香港失去金融中心的地位! 笔者一向对中国及香港的发展有信心,正如华为一样,没有美国的封锁制裁,很难迫出信心自制晶片!制裁走资等对投行为,短期来说当然会对香港有影响,但只要中国能顶着压力,反而令自己找到新出路。例如一带一路的联系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将会是新的引领点。 虽然市场弥漫着悲观情绪,也有业主劈价出售,但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笔者刚刚认识一位上海朋友,虽然知道要支付30%的额外印花税,仍然打算来香港置业,他相信香港长线前景是乐观,而且短期楼价受压,反而是置业良机!笔者最近也遇到一位做石材生意的朋友,他也有相近的看法,所以最近在何文田山买了一个旧屋地盘,打算重建为新的分层住宅单位。根据他的估算,在此优质地段,重建后的成本只是市价的一半,对他来说发展房地产虽然是个新手,但蚀本门也应该已经关上!现在发展商有大量货尾,抢购地盘的意欲大减,宁愿保留现金投政府地或补地价,对新手发展商来说却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笔者回顾1985年刚刚大学毕业出来社会做事,受中英谈判影响,市道很差,1997年香港回归,外国报导封面是「香港已死」,2003年沙士来袭全城死寂,俗语有话「关关难过关关过」,今次的难关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努力面对,也必定能安然度过,又创高峰!

新加坡发展佳 精英管治效率高

笔者上周因公事到访新加坡,回想已经有10多年没有踏足于此。笔者发现在市区多了很多美伦美奂的高楼大厦,在旺区的百货公司也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非常热闹。其实,新加坡的面积比香港还要少,当今用地面积约为728 平方公里,约为香港70%,而在60年代新加坡用地只有581.5平方公里,换句话,60年间,新加坡利用填海让国土增加了25% 可用土地。虽然受限于土地有限,新加坡却充份利用填海去增加可发展土地,令经济发展相当凌厉。去年的人均GDP 已达91,000美元,相比香港只有不足50,000美元,远胜香港。除了土地缺乏,新加坡的水资源也是极之倚赖马来西亚,为了避免受限于人,新加坡大力发展再生水及海水化淡,当今已经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 新加坡的组屋发展也是值得骄傲,超过 90% 的新加坡公民可以购买自己的房屋,相信是全球最高的比率,由于公民可以利用公积金做首期,令置业变得轻松。 2022年新建组屋价钱每呎只售3,000元港币左右,二手转让的介乎200万– 300万之间,平均呎价约5,000 港元! 这种亲民价钱令香港人羡慕,至于私人物业只占市场十分之一,呎价介乎港币10,000 – 20,000元,视乎地区而定,物业中位价约港币1,000万。最近两年,大量中国人涌入市场令售价及租金都大幅上升,令新加坡政府对外国人置业的印花税提升至 60%,非常夸张! 新加坡政府永行精英主义,在英明的官员管理下,自独立以来都管理得头头是道,但凡事都有代价,家长式的管理也有时变得很严格,例如,法律规定必须将食具返却,否则可以被检控罚款、在街上指定的空旷地点才能吸烟,甚至法律禁止食香口胶。所以笔者一向很奇怪一些所谓追求自由的人会移民至新加坡! 至于笔者老本行,物业代理的运作模式也跟香港不一样,代理的前线员工全部都是没有底薪,分成却高达 90%,公司提供的资源也有限,大部份倚靠同事自己操作。当今最火热的模式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买卖楼宇的知识及陷阱,变身成为专家或导师,获得买家信任后,再转介予相关的代理跟进。 新加坡的资源缺乏,又夹在大国的中间,生存也不容易,能够发展至今天的 繁荣,实有赖其精明及效率的管理,值得香港借镜 !

楼价跌不停 谷底何时见

  差饷物业估价最新公布10月住宅售价指数已经跌至自2017年3月以来的逾6年半新低,中原城市指数自最高位也下跌了超过20%,跌幅之大已超过2008年金融风暴时的跌幅,仅次于1997年的大崩盘,在技术走势而言已经跌破支持位,可谓无险可守,令大家也非常忧虑! 笔者亲身经历过97年的情况,跟今天不可同日而语,当时全民炒楼,亚洲金融风暴一刮起,大家只能尽快出售物业还债,情况有如雪崩一样,大家都无法幸免。今天住宅楼按的借贷都很低,60%以上没有按揭,急售物业的只是两种人,第一种是移民的业主,但笔者在市场发现这类业主越来越少,移民的高峰期已过去;另一种则是银主盘或是被银行Call Loan的生意人,银行对商用物业并不看好,并大幅收缩此类贷款!例如笔者有一位朋友,持有估价一亿元港币的商用物业,在银行贷款$5,500万,但银行在进行每年的例行检讨时,要求该业主即时偿还$2,000万,将贷款额减至$3,500万,市场上有部份杠杆高的业主,也就唯有急售物业还债,包括住宅物业,一旦未能及时还钱,随时变成银主盘!当然,这种情况未致于太普遍,银主盘数量也只维持低于三位数,不致于引发楼价大崩盘,但商家在此气氛下只会保留现金,不会贸然再入市买住宅物业了! 至于一般投资者,在5%以上定期存款利率下,已经没有多大动力去买楼收租,收取3%或以下的回报,加上政府只「减辣」一半,继续收取7.5%的印花税,买楼投资更加乏人问津,2024年的住宅买家,就只余下用家了!换楼客也是受限于「辣招」,只余下上车客,一向以来这类买家很受市场气氛推动,市旺时争相抢购,市淡时就宁愿租楼暂住,至于另一类新香港人,相信是未来入市的主力,但移民是大事,始终需要时间才能成事,效果相信也在2024年中以后才会慢慢显著起来。 最后,笔者相信要楼价见底,起码大家要见到减息半厘以上,加上发展商大幅减价,令成交大幅回升,才能增强买家信心。一、二手物业合共每月成交超过4,000宗以上,并连续出现三个月的话,楼价才有机会见底。当然,若果政府加快取消「辣招」或美国减息的速度加快的话,香港楼价见底之时也会随之加快!

中央楼市政策转向 特区政府莫犹疑

上周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布了下半年的经济政策方向,以往一再强调的「房住不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房住不炒」这口号在2016年首次提出,之后自2019年起,每年的政治局会议都有此声明,今次消失是明确向市场表明中央政策正由压抑楼市转向支持楼市。 中央过往的楼市控制措施五花八门,限贷、限购、限价,每个城市都有所不同,当然以一线城市最为严格。用香港的术语,即是用不同的楼市辣招去压抑楼市。内地政府放宽的背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不佳,自新冠疫情消退,经济没有像预期一般有强劲的复苏!房地产业能带动上下游的很多产业,包括工程、装修、建材、家具、家电、房贷等等,房地产兴旺必定能更有效带动经济! 其实内地经济欠佳,香港的金融及贸易生意也是乏善可陈,不少中小企老板正面对极为艰难的营商环境,加上物业价格下跌,正好为银行「落雨收遮」提供最佳借口,房价下跌不单是地产商或地产代理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特区政策也应该紧随中央步伐「适时优化」政策,笔者认同要保留部份辣招,以防止投机炒卖,但针对上车客、换楼客及投资者的措施,却有可调整的空间。过去特区也曾推出林郑Plan、波叔Plan等等,对上车客的照顾较多,但仍有可改善之处,例如可以延长政府对居屋的担保期,令白居二买家继续得到银行提供较优厚的贷款条件。至于换楼客,15%的预缴税费及二层物业的压力测试都大大减低换楼的可行性!结果,发展商为了卖楼,又直接向换楼业主提供贷款,免压力测试,九成按揭,甚至定期按揭,花样百出,当然这些都是二手业主无法提供。政府的辣招令交易倾向于一手,又是合理及健康吗? 在香港买楼自住,落地生根,对「留人才」是最有效的手段,是特区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务。至于「买楼投资」就要支付15%的从价印花税,然而租金回报只率只有2-3%,高昂的税费自然扼杀买楼收租的投资意欲!可以想像可供出租的物业会在市场上变得越来越少!疫情期间还有不少外国专才因疫情而离港,今天都纷纷回流。由于笔者居住于清水湾一个小区,当中十间屋有八间都是外国人居住,在疫情高涨时有五间都是吉的,今天已经住满回流的外国人,再没有吉屋了!每月租金也逆市不断上升,一旦更多「专才」到港,一屋难求的情况可以预测。 笔者建议特区政府也考虑尽快调整辣招,在高息的大背景下,正是减辣的好时机,估计对楼价的刺激有限,反而更能让房地产回复活力,健康发展,推动内部消费对重推香港的经济相信是重要的一步!

有种按揭叫伊斯兰按揭 | 英国置业按揭冷知识 | 居外专栏

讲到有关英国按揭时,可能从网络上或英国按揭经纪口中都听过以下几间伊斯兰银行:Gatehouse Bank、Al Rayan Bank、Bank of London and the Middle East 等。这类银行并不限于只向穆斯林信徒提供按揭服务。今天讲讲介绍一下伊斯兰银行提供的房产按揭产品与传统按揭的不同之处。 英国伊斯兰房产按揭是什么? 穆斯林信徒受制于伊斯兰教义,其中之一是信徒被禁止不劳而获,例如单凭金钱去赚利息、涉及借款去支付利息等,所以传统西方的房产按揭未必合符其教义。他们在信仰的教义下,只有在共同分担风险和收益共享的基础上,才可创造财富。 “伊斯兰房产按揭并不完全是按揭” 为了置业,他们需要符合伊斯兰教法的金融形式,以取代传统的按揭方案。这种按揭方式有时被称为Home Purchase Plan (HPPs),与一般按揭定义不同,实际上是个人与银行或贷款机构之间的商业合作关系。所谓的伊斯兰房产按揭其实不完全是一种按揭。而是银行会代表买家购买房产,买家同意在指定期限内每月向借贷机构交付租金和本金,期限结束时,该房产的合法拥有权就会转移到买家身上。 伊斯兰房产按揭类型 伊斯兰银行都有提供不同的方法帮助买家,以下为三类主要的英国伊斯兰房产按揭。 1. Diminishing Musharaka (Partnership) 这是较常见的伊斯兰房产按揭形式,也是最接近Home Purchase Plan (HPPs)的运作概念。这种是由买家与共同购买银行之间的协议,各自都拥有房产财产的一部分,买家一开始存入其占有的份额,其他份额则属银行。 买家要在指定期限内(一般为25年) 每月支付租金和本金,逐步向贷款方买回其剩余的股份,以完全拥有房产。 举例说,如以20万英镑购入房产,并支付4万英镑做首期,以此方案支付余下16万英镑,即买家一开始所占的份额为2成,而银行或贷款机构则为8成。当买家每月还款金额愈来愈多,所占房产的比例也随之增加,而贷款方的份额则递减。 2. Ijara (Leasing) 这个方案则是反映Lease to Own 的原则,即租单位一段时间后,租客有权买下单位。如果找到心仪单位,可与卖家商议价格,贷款方就会成为买家代表购入单位,有合法业权。买家先向贷款方支付1至2成首期,直至全数余额偿还前都业权都会属于银行,而每月还款包括本金和租金。租金在整个协议期限内保持不变。当期限结束,而本金已完全归还时,就可获得全份合法业权。 3. Murabaha (Profit) 这多数常见于购入商用房产,贷款方代表买家购入该房产,并可以更高价格将房产出售给买家。例如你心仪一个50万英镑房产,用此方案购入,贷款方就会代表你以此价格购入房产,再给予延期付款的方式,以60万英镑的价格将其出售给你。买家可在指定期限内还清欠款,不同的是,这房产由一开始就成为买家的合法财产。 根据伊斯兰教条,贷款方获得的利润是可被接受的,因为这性质是属于公平贸易,而不是用金钱来再赚取钱。 如何获得伊斯兰房产按揭? 目前提供伊斯兰房产按揭机构主要有4个,一些例如Stride Up 、Habib Bank 都表示将会推出与伊斯兰房产按揭相关金融产品。当然另一个做法是,由买家直接找贷款方,惟要联系一些专责于符合伊斯兰教义的按揭经纪。 伊斯兰房产按揭的费用及风险 上段提到,买家的首期可以低至5%至20%不等,主要视乎买家与贷款机构或银行的协议而定,理论上,买家首期比例愈多,每月付款金额也愈少。 一般而言,除了按金之外,跟传统按揭一样,买家还需预算以下费用: 双方律师费、测量费、产权转让费、 印花税(如适用)、房产及财产保险。 相比起传统按揭,伊斯兰房产按揭或会产生更高的管理费,首期也相对地较高,买家宜看清各机构的条款。 虽然在伊斯兰房产按揭上不涉及任何借款,但同理,如买家不准时每月还款,一样有被收回房产的风险,例如如果居住在银行代表你的房产里,你没有依时交租,一样都会采取有关措施。 日后可否转按到其他英国银行的传统按揭? 买家可以按自己需求安排把伊斯兰银行中的按揭转按到英国传统银行。传统银行接受转按的关键准则,房产本身有稳定的每月租金收入,并不会因前期属伊斯兰按揭而拒绝申请。 伊斯兰房产按揭并非只为穆斯林信徒提供英国房产按揭,海外按揭申请人亦可因应自己经济需要作出考量,多元化的按揭产品给予自己灵活使用。 PropCap 平台锐意发展成为全球性海外房产按揭平台,并促进跨国界多样性的客户需求,包括「伊斯兰」金融按揭。 有需要查询更多有关英国按揭资讯?让我们联络你吧! 海外房产融资平台首席分销官李树钊 PropCap英国房产按揭贷款专栏  

2022走进澳洲房市,快收好这份房产投资指南!

阅读导航(点击跳转): 房市行情 买房限制 房屋产权 投资热区 买房出租 买房流程 必付税费 申请房贷 持有成本 买地建房 一、看清最新房市行情 澳洲八大首府城市最新房价中位数、同比变化和每周租金中位数(2021年10月) 最新:全澳拍卖房产数量首次超过4000套 临近年末,澳洲各首府城市的房产市场依然表现强劲:刚过去的周末(11月27日)拍卖房产数量激增,买家们继续积极出价,并为购房花费大笔钱款。根据CoreLogic的数据显示,上周共有4261套房屋被拍卖,这也是全澳拍卖房产数量首次超过4000套。 相关链接:房东疯狂上市,买家来者不拒!看澳洲房价疯涨的4大因素  最新:联邦银行再次上调房贷利率 11月26日,澳洲联邦银行将1至5年期自住房固定房贷利率上调0.15%至0.3%,投资房固定房贷利率调高0.6%。这是联邦银行6周内第3次上调固定房贷利率,以应对不断上涨的融资成本。由于融资成本上升,房贷利率有可能继续上涨。目前,澳洲利率在2%之下的房贷产品的数量正在大幅下降,6个月前有161款房贷产品利率低于2%,目前仅为87款。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房价上涨,利率就会成为房价上涨的阻力。鉴于我们预期央行将在2022年底开始将现金利率正常化,我们相信未来两年我们将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后市预测:2022年将成为澳洲房市转折点 房产研究机构SQM Research最新研究报告显示,若澳洲审慎监管局APRA不做进一步行动,澳洲央行也继续保持现金利率不变,那么悉尼的房价可能将继续上涨 8%,墨尔本上涨 4%,全澳平均房价涨幅将达 8%。一旦APRA再次采取行动,房价将会出现小幅下跌。而当APRA和RBA同时采取行动时,房价将开始加速回调! 不过,成功申办2032夏季奥运会的布里斯班将抵抗低迷,而且会继续上涨,涨幅甚至会高达14%!点击查看【2022澳洲房市预测】全文 相关阅读:澳洲多家银行宣布加息 专家预测2022房价增长放缓 二、走进澳洲房市 外国人买房限制 澳洲政府鼓励外国人投资本国房地产,不过按照目前规定,外国人只能购买全新的住宅,不能购买二手房,对于商业化地产和工业地产等就没有新旧的限制。至于澳洲政府如何定义“外国人”、外过买家如何通过FIRB审批,请点击查看 中国人在澳洲买房的条件。 相关阅读:外籍人士在澳洲买房注意事项 为何澳洲买房需要律师把关? 跟国内买房不同,在澳洲,以及在欧美地区买房时,除了房产经纪人外,律师也往往是买卖双方必备的专业人员。那么专职律师在买房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为何必不可缺呢?且看 澳洲持牌律师的专业讲解。 澳洲房屋产权 澳洲房屋产权类型比国内更为复杂,共分为永久产权(Freehold /Torrens Title)、分契产权(Strata Title)、社区产权(Community Title)、公司股票产权(Company Title)、租赁产权(Leasehold)五种,具体如何划分,跟国内的产权有何不同,可点击查看 澳洲房屋产权你了解多少? 相关阅读:海外商业地产与住宅的10大区别 盘点澳洲投资热门地区 一直以来,悉尼、墨尔本、布里斯班、珀斯是国内买家在澳洲买房时最喜欢的四大城市,一起看看这四大城市中的哪些区域最值得国内买家关注: 悉尼投资热区 中央商务区CBD,东部靠近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的下东区,南部被悉尼华人称为“小香港”的Hurstville,以及城市传统富人区——北悉尼(上北区和下北区),点击查看详情。 墨尔本投资热区 相对过热的悉尼,在墨尔本置业投资是个明智的选择,这已成为众多投资者的共识,澳洲的十大热区,墨尔本就占了五个:Albert Park紧邻市区的绝佳滨海生活;Hawthorn不可复制的历史沉淀绿色城区;Fitzroy North最迷人的不朽文艺社区;Red Hill理想里美如画的乡村生活;Warrandyte传统的澳洲生活社区,点击查看详情。 2032奥运城市 — 布里斯班投资热区 房地产数据分析机构CoreLogic认为,未来十年布里斯班房价一定会逐步升高,伍伦加巴(Woolloongabba)、红崖半岛(Redcliffe Peninsula)、伊普斯威奇(Ipswich)、洛根(Logan)等地被业界人士视为是在奥运影响下投资房产的好地方。一起看看这些地方的最新房价、租金、增长率等相关数据。 相关阅读:布里斯班热门区域介绍 珀斯投资热区 珀斯共有240个区域,如果论居住或投资,西珀斯可是不错的居住地。因为这小小的区域,却隐藏着无人知晓的四大优势——植物王国,自然环境优厚;着重开发的多元化社区;超万人的大学城;受益于西澳经济强劲复苏,点击查看详情。 相关阅读:现在告诉你,为什么选择在澳洲买房? “买房出租”必读 租金回报率最高区域 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在澳洲普遍来说租金回报率受到了房价快速上涨的打击,但也有一些城市和地区的租金收益率正在逆势上扬,珀斯和达尔文的独立房租金收益率都在加速上升,并接近历史高点,因为这两个城市的租金每年上涨超过14%,比房价上涨得更快,点击查看热租地区列表。 延伸阅读: 澳洲房子与公寓的优缺点PK 澳大利亚的联排住宅是项糟糕的投资? 三、掌握买房操作指南 买房流程 所有在澳洲买过房的买家都会感慨,在这买房其实挺简单的,远没有想象中那样麻烦!确实,在市场规范、有专业经纪人和专职律师协助下,澳洲买房仅需五步:看房选房、支付定金、签订合同、办理房贷、交房过户。 相关阅读:2021年在澳洲如何买房? 必付税费 无论是投资还是自住,在澳洲买房除了在前期要支付10%的购房定金外,还将包括必不可少的各种税费。一般来说,外国买家不可忽略的税费有13种,除了大家熟知的印花税、中介费、律师费外,还包括FIRB审批费、新增的海外买家附加费等,大概占总价的5%左右(海外买家附加费除外),一起看看买房必不可少的13种税费都有哪些? 印花税是在澳洲买房时需支付的最大额税费,一般占到房屋总价的4%左右。印花税的征收因州而异,并根据房屋价格阶梯计算,可点击查看 新州、维州、昆州和首领地(堪培拉)关于印花税的介绍。 相关阅读:澳洲买地建房印花税优惠详解|居外专栏 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澳洲政府为了打击炒房,对海外买家特别征收附加费,税率高达8%,成为海外买家在澳洲买房的最大单项税费(不过,相比新加坡和温哥华对海外人士征收20%的附加税,澳洲的8%看起来也没那么大了)。下面由专职律师为大家讲解海外买家附加费的具体征收方法。 申请房贷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在澳洲进行投资,澳洲政策上规定外国人在澳置业投资跟本地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因此,你只要符合一般的标准、准备好相应的材料,尽可在当地申请房贷。一起看看澳洲贷款机构为大家准备的外籍人士在澳洲申请房贷指南。 跟国内申请房贷有很大不同,在澳洲提供房贷的机构除了传统的银行外,还有众多金融机构,利率相差较大,通常需要专门的贷款经纪人协助大家选择,为此,选择一家专业、靠谱的房贷服务商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购买新房在成交期间可能遇到 五种常见的贷款风险,大家需要事先了解并合理规避。 持有成本 买房好后,业主仍需每年缴纳一定的税费,包括土地税、市政管理费,以及房屋空置税。对于国内买家来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房屋再次出售时,需要按照一定比例缴纳资产增值税。点击查看完整的房屋持有和在出售阶段税费清单。 买房后另一个需注意的税费是房屋空置税,这是专门防止海外买家炒房而设的,所谓“空置”,包括没有人居住或没有出租给别人,具体的金额与买房时海外人士投资申请费相当。点击查看 海外人士空置税的详细介绍和应对措施。 相关阅读:到澳洲置业投资,你必须了解四中常见房屋保险 买地建房 在澳洲自己买地建房,实现在国内无法完成的“地主梦”是不错的投资选择,省钱、前期投入小,还能自行设计户型。通常有两种方式:购买独立空地,自行或找人建造;购买小区分地,由开发商统一建造(House & Land Package)。点击查看 在澳洲买地建房的操作流程和所需时间。 相关阅读:如何在澳洲买地建房?澳洲土地登记的那些事儿 以上是国内买家到澳洲置业投资的最新指南,由于当前国际环境、房市行情、贷款政策经常变化,所以,国内买家务必时时 关注【居外百科︱澳洲房产投资】频道,获得专业、最新的当地房产资讯,轻松把握澳洲房产投资机遇。 居外百科为您精心准备了更多干货内容,让您一键了解澳洲的方方面面: 了解“移民投资热地”澳洲基本概况 2022澳洲留学指南,抢先收藏! 超全整理:2022澳洲移民指南 2022年澳洲生活指南:签证、入境、福利、物价全秒懂!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