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521个相关内容
根据2024年QS世界大学排名,澳洲顶尖的10所大学分别是:墨尔本大学、悉尼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莫纳什大学、昆士兰大学、西澳大学、阿德莱德大学、悉尼科技大学和麦考瑞大学。 澳大利亚共有43所大学,其中40所是由当地政府资助的国立大学,开办的课程包括文凭,学士,硕士及博士课程。 学士课程一般为时3年至4年,成绩优异者可申请继续修读一年,以考取荣誉学士学位。澳洲大专通常采用双学期制,即每年2月到6月为第一学期,7月到11月为第二学期;学期之间有个短假和年底长达两个多月的暑假。 以下是澳洲10大大学(根据2024QS全球排名的排名): 1. 墨尔本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2024QS世界大学排行14) 位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墨尔本,建校于1853年,为澳大利亚历史第二悠久的大学、维多利亚州最古老的大学。墨尔本大学在许多学术领域都累积了优异的学术声望,尤其于医学、社会科学、教育学、法学、商学、艺术与人文领域。 学校官网:墨尔本大学 2. 悉尼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2024QS世界大学排行19) 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学校创立于1850年,是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大学。悉尼大学历史上培养了一系列著名及重要的人物,包括七位澳大利亚总理、两位澳大利亚总督、23位澳大利亚联邦高等法院法官等等,此外有七位校友获得诺贝尔奖和克拉福德奖。 学校官网:悉尼大学 3. 新南威尔士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2024QS世界大学排行19) 新南威尔士大学成立于1949年,其主校区位于新南威尔士州首府悉尼。 新南威尔士大学工程学院是澳大利亚规模最大的工程学院,其工程系以学士的电机工程学专业的名气最响亮,紧随其后的是博士研究阶段的太阳能光伏专业。 学校官网:UNSW官网 4. 澳洲国立大学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2024QS世界大学排行34) 位于澳大利亚首都特区堪培拉的研究型国立大学,被认为是澳大利亚和南半球的学术殿堂;在全球约两万所大学之中,ANU于各主流大学排行榜皆稳居世界前一百大。ANU各学术领域皆属世界一流,达全球前五十名;其中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更是堪称世界顶尖。 学校官网:ANU官网 5. 莫纳什大学 Monash University(2024QS世界大学排行42) 位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创校于1958年,校名以澳大利亚著名的工程师、军官、公共行政人员约翰· 蒙纳士爵士(Sir John Monash)命名。 虽然说大学位于澳洲,但莫纳什大学在中国和马来西亚均设有分校,更方便国际学生入读这家闻名遐迩的大学。 学校官网:莫纳什大学、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 、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 6. 昆士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2024QS世界大学排行43) 1909年12月10日成立于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为昆士兰的第一所大学。 UQ的强势专业包括运动科学和矿业工程、工商管理、心理学、教育学、农林学以及环境科学等。昆士兰大学也以注重学生思辨能力闻名,其辩论队实力雄厚。 学校官网:昆士兰大学 7. 西澳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2024QS世界大学排行72) 1911年创校,是澳大利亚著名高等学府。 它位于澳大利亚联邦西澳的首府珀斯,是西澳第一所大学,加上特殊的沙岩建筑和壮观的植物园,在澳大利亚被归为6所砂岩学府(Sandstone universities)之一。 学校官网:西澳大学 8. 阿德莱德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Adelaide (2024QS世界大学排行89) 1874年创校,位于南澳大利亚州首府阿德莱德市中心,一直是澳大利亚具历史和代表性的研究型学府之一。阿德莱德大学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红酒管理课程在国际间有代表性,除此以外,其商业、会计、经济等多门学科被留学生视为热门选择。 学校官网:阿德莱德大学-中文官网 9. 悉尼科技大学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2024QS世界大学排行90) 是澳大利亚的公立大学。创立于1988年,位于新南威尔士州之首府悉尼。由于校名和#2的悉尼大学只差了一个字,老是被人搞混,有些人甚至认为悉尼科技大学是家名不见经传的野鸡大学。 但其实,悉尼科技大学最著名的人类学和社会科学系很注重实用,特别注重在批判理论方面的研究,系中设有澳大利亚独立记者协会。 此外,悉尼科技大学在电影制作研究方面闻名于世,许多好莱坞、迪士尼的大型科技制作电影,UTS的IT科系学生都深入参与,包括魔戒三部曲、黑客帝国系列、加勒比海盗系列等等。 学校官网:悉尼科技大学-中文官网 10. 麦考瑞大学 Macquarie University(2024QS世界大学排行130) 创立于1964年,该校为于悉尼大都会区的麦考瑞公园郊区,是一所享有四星级声誉的大型公立研究型大学。作为悉尼大都会区第三所成立的大学,同时也是该地区规模第四的大学。麦考瑞大学在研究和学术领域的卓越表现使其成为该地区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 学校设有五个学院,提供87个本科课程和124个研究生课程。其海外交流项目在全澳范围内居领先地位。在研究实力方面,麦考瑞大学与众多研究中心、学校以及学术机构保持着紧密的合作关系。 学校官网:麦考瑞大学 远赴澳洲留学,想寻找理想房屋?或是正打算拓展投资组合,进军潜力十足的澳洲房市? 让我们的专业团队,为您寻找最理想的房子!留下您的联系资讯,咨询团队将尽快联系您。
李家超政府上任又接近一年,正在筹划新一年的施政报告,当中房地产政策一如既往必定成为焦点。去年政策的重点在提建提量,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去年介绍施政报告时表示「政策会透过兴建简约公屋、大幅增加公屋供应、公屋提前上楼计划等,尽快让住在劏房或居住环境不理想的市民搬到适切居所」,这个目标设定笔者非常赞成。 兴建大量公屋是手段,让市民不要再居住在劏房及笼屋才是目标,但中间可能会出现错配,例如公屋设计为求数量,面积越来越细,甚至只有200多呎,根本不适合家庭,而且不少地点位于新界,对于需要在市区工作及就学的劏房户吸引力大减。所以大量公屋落成,当然有助解决问题,但若执行欠佳,也可以出现「有楼冇人住,有人冇楼住」的困局,所以政府必须设立准确的目标,政策才可以发挥到最大的效益。 公营房屋的政策是明确的,相反去年的施政报告并没有明确的制订及展示私营房屋政策目标。房屋局局长只提到会「再度推出首置项目及继续提供资助出售房屋,以实现市民的置业愿望」,除此之外政府会同时推进「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开发足够的土地以解决长期土地不足及楼价高昂的问题。 正如前文所述,这些都是政策手段,不是目标,董健华在上任后提出七成自置居所比率才是目标! 「安居」才能「乐业」,市民才有幸福感,社会才能安定!对于中层阶级而言,既不符合入住公屋要求,让他们能够自置居所才是正确的目标! 明显地,楼价高昂是令人难置业的原因之一,但并非全部,极端来说假如香港楼价下跌一半,但经济却因而萧条,市民收入大减,加上信心不足,也不会自置居所,甚至加速移民离开。所以楼价高低根本不是最重要的目标,新加坡的私楼价格非常高,但无碍市民的自置居所比例。因此笔者建议政府在施政报告当中必须确立此目标。 有了明确目标,就能发现楼市辣招的作用,并不应该控制楼价的高低,何时设,何时退,就更加清晰明确了!
上星期三,万众期待的施政报告出台,对于急于售楼的业主来说,并未有带来足够的好消息,由于财爷事先已扬言会有所行动,大众的期望越高,自然失望的机会就变越大。今次只有「减辣」,并非完全「撤辣」,其实并不奇怪!为官之道自然求安全为先,失撤一半,再看形势,如有需要再减辣也可。 不过笔者觉得宁愿买家印花税可以不减,而是先将香港人买第二套房的从价印花税跟首置税看齐,现在由15%减一半至7.5%属「半缩水」,根本没有作用,当今的情况是在高利率年代,存款有5%的收益,买楼收租只有3%以下的回报。越来越少人投资买楼收租,可供出租的单位自然越来越少,租金也不断在上升。政府应该优先鼓励置业收租,配合「抢人才」,大量人口将会移民香港,居住的需求有增无减,租盘现在变成奇货可居。当然,政府也有顺应民意,将合资格人才的印花税,由过去「先征后退」改为「先免后征」,大大减轻来港专才在买物业时的额外负担。 施政报告中,另外一项德政是放宽资助房屋的按揭贷款保证年期,由以往的30年延长至50年,目前市场上不少居屋的楼龄都在20至30年甚至更高,按揭年期变得很短,经此安排凡资助房屋的楼龄小于40年便可做足九成按揭,让居屋二手市场上的买家可以享受更多的选择,而不用再一窝蜂去抢购楼龄新的居屋,也有助居屋第二市场的楼价更合理化! 另一个施政报告的亮点,是人口政策。在吸睛角度自然是每位新生儿父母可获两万元的「利是」,虽然数目微不足道,但反映政府增加人口的立的立场,加上其他的辅助设施,连上楼也优先,可见政府在面对香港老龄化的问题下,开始下功夫认真地处理! 除了「谷生育」外,更有效的方法自然是吸引外地移民,所以推出了投资移民政策,虽然买房产并不计算在$3,000万要求之内,但移民始终会带来实质的居住需求。重要的是政府的目标是将香港打造成有1,000万人口的大都会,所以也推出及加强各种「抢人才」计划,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一般就业政策」、「输入内地人才计划」、「优秀人才入境计划」及「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计划五花八门,相信移民也会越来越多,所以长远来说香港的房屋需求只会有增无减,楼价短期可能会受高利率影响,但利率有升有降,笔者对香港的物业前景仍然是乐观的!
最近市场已有不少评论指由于新加坡已经复常,吸引了不少香港资金及人才移居,楼价租金都有显著升幅。上周,笔者有机会跟一位已经移居新加坡三十多年的香港人,谈谈新加坡物业近况! 根据他的描述,新加坡市面真的很兴旺,除了香港人外,东南亚也有不少资金及人才,原先可能会考虑香港,现在也转移至新加坡,另外国内也有不少家长以往会将子女送到欧、美、澳等国家留学,并会申请居留,但在中美角力背景下,新加坡成为他们的首选,反而成为受益者。 笔者常听说新加坡的房子也是非常抢手,优秀地段变成一房难求,私人物业租金在今年已经上涨了近三成,由于一般劳工大众都会居住在新加坡的公营房屋,私人物业租金上升,对他们影响不大,但是原来新加坡有不少东南亚籍的外地输入劳工,由于没有房屋福利,对他们的影响最为直接! 结果,马来西亚的新山由于连接新加坡,就变成抢手货。情况就像20年前的深圳跟香港,两地只是一桥之隔,每天有大量香港人在香港工作,放工后返回深圳居住。根据资料,星马的新山口岸,每天都有30-40万人流通,新山覆盖的面积很大,中央市中心区,地段位置最优越、最接近新加坡,是最值得投资的地区! 新加坡的楼价由最平每平方呎港币5000元至市中心豪宅区最贵可达每呎港币20,000元,而新山市中心地段的价钱每呎在港币2000元以下,跟新加坡有一大段距离,所以也吸引不少新加坡人在这里置业,作渡假之用! 当然,香港人也喜欢在马来西亚置业,因为除了价钱平之外,饮食、语言、气候、时区等等都有优势,之前的MM2H第二家园暂停,加上疫情令热潮退却,现在往返交通及检疫方便得多,而MM2H也开始重启,虽然要求条件比之前严格,相信也会吸引港人投资或移居新山。 谈到投资前景的最大亮点,就是新加坡的地铁将延长至新山,工程已经展开,预计2026年底完成,地铁落成后两地的交通将大大改善,两地的楼价将进一步拉近。在新加坡物业前景看涨的背景下,新山的投资气象自然也会热闹起来!
上周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发表其新一年度的财政预算案,赤字达到$1,398亿(已计入政府发债收入),远超预计的$563亿赤字,差额达到$835亿。 当中卖地收入$711亿,比原先预计少了$489亿,印花税收入也比预计少了$460亿,只有$670亿,单单这两个项目的缺口共计已经$949亿。换句话,只要这两个项目合乎政府预算,,政府的赤字预算就会符合预期,不会超标。展望未来一年,地价收入预算回升至$850亿(+20%),而印花税收入预算上升27%至$850亿!香港政府的财政一向倚靠地产及金融,楼市股市畅旺,土地有价,出售土地收入高而相关印花税也自然水涨船高。 由于去年底国内复常通关,为楼市打入一支大大的强心针,楼价也见底回升,预算案内也就没有对楼市「辣招」动手术,只是对首置客的印花税作轻微宽减。 $300万细价楼印花税由$4.5万元减至$100;而$400-900万减幅约2成,最多约$70,000元,相信对楼市没有太大刺激作用! 相反,预算案中说明会推动投资移民计划,虽然购买房产并不会计算入要求投资的类别之中,但根据上次经验,一旦取得移民资格,不少人都会选择在港置业作居住用途。由于去年施政报告推出措施,合资格人才在港居住满七年,取得永久 居民的身份后,就可以退回早年购入物业时付多了的「辣招」税。对于这类投资移民,就可以采用「先征后退」的方法,不用一定等到七年后才置业!笔者觉得这对楼市有一定帮助,除了投资移民之外,也有不少一直在港留学然后留港工作的「新香港人」,过往满七年就会置业了!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发布了一篇人口普查主题性报告,在2021年这种「新香港人」有63%居于私楼,居住于公屋的有28%,而资助房屋为6%。同期全港人口居于私楼的只有52%,而公屋及资助房屋比例是30%及16%。明显地「新香港人」的经济实力较强,随着投资移民计划及「抢人才」、「抢企业」的推动,越来越多「新香港人」通过不同的计划来港居住,对香港的私楼市场,带来实质的需求。 香港政府的财政预算,已经连续4年出现赤字,在审慎理财的大原则下,楼市需要回复正常才能稳住财政,所以预计「新香港人」对香港各方面都有好处,相信也会陆续有来!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近访问香港,发表了一些关于香港楼市的言论,IMF认为若来自炒卖需求的系统性风险已经减退,港府可分阶段取消买家印花税(BSD)及税率达15 %的住宅从价印花税(DSD),房屋局局长何永贤回应说︰「在目前环境下,毋须调整住宅物业的需求管理措施」。笔者明白作为政府,当然不希望楼价大升或大跌,在今年年初楼价自高位下跌了15%以上,当时市场估计政府在财政预算案会有减辣措施!但国内一通关,形势岂即大逆转,楼价也迅速反弹,所以政府很害怕一旦撤辣或减辣,都会为市场带来额外需求,形成炒风,所以就一动不如一静! 但这些楼市辣招,已经实施了超过13年,有部份的确有赶绝炒风的作用,例如SSD(额外印花税)就令到炒家绝迹,适宜保留;但15%的住宅从价印花税,就会令长线投资者成本大增,也退出市场,尤其是中价物业业(楼价在1500 万至5000万之间),市场少了投资者,租客的选择少了,租金自然也难以下跌。部份资金利用家中的子女首置免税买楼,令到上车盘的需求更加大,间接也推高了上车盘的价位! 至于买家印花税,笔者也不建议完全取消,避免太多境外资金涌入,但若是用专才身份来港定居,希望有一所自置居所是合情合理之事,理应受到豁免,而且有名额限制,对推升楼价的影响也自然有数计。 在放宽从价印花税的同时,政府可以考虑增加供应以平衡需求,除了觅地、加快兴建等等远水之外,其实在发展商手里有大量已落成但未出租或出售的空置房屋。根据房屋局公布的数字,2023年3月已落成的空置物业数目达到18,000间,数量多过一年的落成量,相比10年前2013年,此类空置物业只有4,000个,增幅可谓非常惊人! 其实,2019年9月,政府曾经就订立空置税刊宪,但始终无法三读通过,在2020年11月政府宣布撤回法案,令「空置税」流产告终。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香港住在劏房、笼屋的「冇壳蜗牛」,天天见到大量空置的新楼在丢空,这两句出自杜甫的诗句可说是最佳写照。笔者也明白发展商不是恶意而为,只是辣招增加了投资的成本,令新楼去货困难,只要政府适当调整辣招,重燃市场的投资及换楼意欲,货尾单位自然可以较易放售,在此背景下加征「空置税」阻力也自然减少。 习主席名言「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自然更加不应该让房子空置,浪费是固然,也容易令人误解是囤积居奇,政府也是责无旁贷!
过去一周,英国、美国,甚至日本政局都出现大震荡。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上周五发表演讲时遇刺,胸部中枪,送院后救治无效去世!安倍晋三虽然已经卸任,但在政坛仍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行凶动机跟其施政是否有关,仍有待查明。 但另一位英国首相约翰逊也于同一天自动宣布辞职,背景就跟施政有莫大关系,近半年他身陷政治丑闻,一个月前才惊险地逃过国会的不信任动议。表面上,派对门以及副党魁「咸猪手」事件,是压垮约翰逊的「最后一根稻草」;实际上,脱欧后的效果强差人意,跟欧盟的关系固然越走越远,跟美国的贸易条约也未能签署,随着俄乌战争爆发,不惜跟欧盟唱对台,力撑乌克兰继续抗战。相反,英国国民则面对油价高涨,生活日用品短缺,约翰逊却视若无睹。笔者有位亲戚刚也移民至英国,告诉笔者以往一部几千英镑的二手车因缺乏零件,已经涨价至几万镑,而新车更是短缺,不知何时有货供应! 至于美国的情况,也很糟糕,国内的枪击事件,固然是无日无之,最近最高法院更否决了女性的堕胎权,推翻了过去50年的法例!更要命的是堕胎权只是表面的争议,事实上却是两个政党利用此话题,作为政治上的表态,类似香港2019年的「蓝黄」之争。属民主党的拜登总统,竟然公开批评最高法院的共和党法官,呼吁群众在11月的国会选举中投票民主党,以求改变法例!笔者有位已经移民美国25年的朋友,已在当地成家立室,他感到现在的美国没有安全感,若情况进一步恶化,会再移民至加拿大,只求安稳的生活,不想每天感到生命随时受到威胁。 在政治社会混乱的背景下,近年各地的房屋受到低息及资金泛滥的影响,大都大幅上升。今年利息趋升,楼市会受到真正考验,尤其是美国,有报导指出其房贷抵押证券指数近期急跌,会否是楼市大跌的先兆,大家在海外置业时,务必更加小心!
自从去年底,国内防疫政策大逆转,全国通关后香港居民对大湾区物业的查询也相当热烈。闭关三年积累了不少购买力,当然是原因之一,但中国房地产受到收紧政策影响,投资热潮已经退却,单靠真实用家为主的购买力仍然强劲,却是始料不及! 以往港人购买大湾区,以中山及珠海为主,除了价钱较便宜之外,限购政策也相对宽松,港人基本上很容易有资格买到,也是原因之一。其实,佛山及广州在疫情前限购令都很严格,除非港人在当地长期工作,否则很难取得购买资格。就以顺德区为例,位置非常接近广州南站,往返香港非常方便,而且又属鱼米之乡,食材也是一流,不少港人籍贯都是顺德,包括笔者,在顺德有不少亲朋戚友,如果退休居住顺德也是首选之列。以往港人在当地只能选购公寓,现在却可以选择真正的住宅了! 除了限购取消带来更多选择之外,楼市冷却都为港人带来更多机会。虽然以往香港居民在深圳可以购买一套房屋,但实际上深圳楼市一向炽热,不少楼盘在开盘当天都会沽清,热门的甚至数小时就沽清了,购买人数远超供应,要抽签决定买家,成功机会往往微乎其微!当今情况稍为好转,大家都有机会选购。 以往内地跟香港接壤的区域,如罗湖、福田都已经发展成熟,新建物业很少,二手物业也较残旧;深圳湾则单靠大桥连接,没有铁路,对没有两地车牌的大部份港人来说不太方便,加上南山区、前海区的房价都不太便宜,在屯门区置业可能更经济! 笔者最近在考虑莲塘新口岸带来的机遇,港牌私家车可直达口岸,步行数分钟可过关至深圳的盐田区,离口岸不远也有地铁站,环境配套听说也不错!房价也远低于福田、南山等区,交通方面往返香港粉岭不用半小时,一小时可到达市中心,远远方便于中山或珠海,笔者也决定去盐田区考察一下! 当今国内银行对楼宇按揭贷款的态度是相当积极,利率也一减再减,基本上跟香港差不少。在香港拥有物业,准备退休的话,不妨考虑沽出香港物业,套回一大笔现金,然后在大湾区置业,在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Cash is king」,进可攻退可守,而且国内环境及配套越来越完善,融入大湾区生活确实是理想的选择。
笔者上周因公事到访新加坡,回想已经有10多年没有踏足于此。笔者发现在市区多了很多美伦美奂的高楼大厦,在旺区的百货公司也是人来人往,车水马龙,非常热闹。其实,新加坡的面积比香港还要少,当今用地面积约为728 平方公里,约为香港70%,而在60年代新加坡用地只有581.5平方公里,换句话,60年间,新加坡利用填海让国土增加了25% 可用土地。虽然受限于土地有限,新加坡却充份利用填海去增加可发展土地,令经济发展相当凌厉。去年的人均GDP 已达91,000美元,相比香港只有不足50,000美元,远胜香港。除了土地缺乏,新加坡的水资源也是极之倚赖马来西亚,为了避免受限于人,新加坡大力发展再生水及海水化淡,当今已经能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 新加坡的组屋发展也是值得骄傲,超过 90% 的新加坡公民可以购买自己的房屋,相信是全球最高的比率,由于公民可以利用公积金做首期,令置业变得轻松。 2022年新建组屋价钱每呎只售3,000元港币左右,二手转让的介乎200万– 300万之间,平均呎价约5,000 港元! 这种亲民价钱令香港人羡慕,至于私人物业只占市场十分之一,呎价介乎港币10,000 – 20,000元,视乎地区而定,物业中位价约港币1,000万。最近两年,大量中国人涌入市场令售价及租金都大幅上升,令新加坡政府对外国人置业的印花税提升至 60%,非常夸张! 新加坡政府永行精英主义,在英明的官员管理下,自独立以来都管理得头头是道,但凡事都有代价,家长式的管理也有时变得很严格,例如,法律规定必须将食具返却,否则可以被检控罚款、在街上指定的空旷地点才能吸烟,甚至法律禁止食香口胶。所以笔者一向很奇怪一些所谓追求自由的人会移民至新加坡! 至于笔者老本行,物业代理的运作模式也跟香港不一样,代理的前线员工全部都是没有底薪,分成却高达 90%,公司提供的资源也有限,大部份倚靠同事自己操作。当今最火热的模式是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买卖楼宇的知识及陷阱,变身成为专家或导师,获得买家信任后,再转介予相关的代理跟进。 新加坡的资源缺乏,又夹在大国的中间,生存也不容易,能够发展至今天的 繁荣,实有赖其精明及效率的管理,值得香港借镜 !
本周地产成交的新闻,几乎全部都是利淡消息,业主劈价、蚀本卖楼、代理行减铺炒人等等,也有不少声音要求政府减辣,甚至完全取消辣招。笔者相信政府既不想楼价急升,也不想楼价急跌,香港大概有一半家庭拥有自买物业,楼价大跌对社会消费也带来负面影响,加上地产的产业键牵涉甚广,楼市不景对社会各行各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笔者认为政府调整辣招只是时间问题,当今政府收到的统计数字明显有延后的问题,官方只录得10%以下的跌幅,政府自然认为幅度少,其实在市场人士都知道跌幅应该已达15%或以上,而且跌势非常急,有业内人士估计至年底,跌幅可能达到20%。跌价大而且急,会大大打击买家信心,又会进一步推迟置业决定,令楼市产生恶性循环。笔者只希望政府应主动收集更新更准确的市场资料,及时作出精确决定,以免将来更难挽救! 除了辣招以外,笔者亦关心政府会如何调整房屋相关政策,以达至社会更和谐,更稳定!在楼价调整的背景下,推出更多鼓励政策,协助首置客上车,例如厘印费多年来都没有随通胀调整,一个500万的上车盘,厘印费已达15万,令首期由50万提升至65万,笔者建议将500万或以下楼价的物业其厘印费减至$100,其他房价的厘印费也应相应减低! 随着居屋的楼龄越来越大,超过政府担保期的物业就越来越多,白居二买家为了可以做到925(9成按揭及25年供款期),可选择的楼盘越来越少,变相推高了白居二的成交价。以最近马鞍山锦丰苑为例,一个可以做925的432呎单位成交价达到403万,而一个不可以925的431呎单位,成交价只是315万,两者之间往往相差15-20%,所以政府也应该延长居屋的担保期,让白居二买家有更多选择,也有助压低居屋的二手价。 最后,因应香港有不少年青人移居外地,需要补充各方面的人才,笔者也建议重新开放投资移民,将投资金额提升至3000万,并将物业纳入投资范围内,以往怕会推高楼价,现在1000万以上物业市场像一潭死水,不用顾虑会推升楼价有很大的影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