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443个相关内容
近日,经民联副主席林健锋议员在与地产代理界代表联同会见金管局高层时哽咽落泪,引发广泛关注,反映了香港银行在关键时刻『落雨收遮』的现象。 表面上,银行因抵押品价值下跌而要求借款人补缴差额,属于正常的风险管理,毕竟银行需要保障存户的利益,并对股东负责。然而,事实上,不同的资产类别所面临的风险并不相同。简单来说,商业物业的业主通常是投资者,其投资性质与股票买卖没有太大区别。 坊间也有不少声音认为,投资者在市场繁荣时赚得盆满钵满,不能只赢不输。因此,银行不应因他们的错误决策而让金融系统承担风险。因此,当商业物业借贷人出现欠供或严重资不抵债时,银行进行CALL LOAN(要求提早清还欠款)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除了商业物业贷款,银行还涉及大量住宅物业按揭业务,其性质大不相同。大多数住宅物业的业主都是自住的小业主,尤其是在辣招实施后,购房收租的比例明显降低。买家大多只是为了拥有一个安乐窝,他们并非专业投资者,即使楼价下跌甚至陷入负资产,只要有能力供款,通常不会贸然断供。 即使在1997年至2003年楼价大跌70%的情况下,住宅坏账比例依然很低,银行面临的风险也有限。因此,金管局要求,只要业主持续供款,银行就不应对贷款人CALL LOAN,这一观点在社会上也已达成共识。 然而,近期银行在新造按揭方面出现了罕见的变化。以往,银行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如今却呈现出互相推让的局面。对于资料不齐全或收入不稳定的申请者,银行理所当然会拒绝。但即使所有文件齐全且符合审批条件,银行也会以贷款配额用尽为借口拒绝申请。 正如前文所述,住宅按揭的风险相对较低,且楼价已下跌超过25%,风险也相应减少。坊间有一种说法认为,银行拒绝贷款是因为利率过低;如果这是事实,应该会有银行以较高的息率开展业务才对,但现实中并未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利率高低似乎只是一个借口。 无论如何,住宅市场涉及超过100万个小业主,如果银行过度收紧住宅按揭,资金和物业的流通性将进一步受挫,楼价下行压力也会进一步削弱大家的消费能力。 一旦这种恶性循环出现,经济可能陷入长期低迷,甚至引发通缩。因此,银行有责任维持社会的稳定趋势,确保市场有适当的资金流动,保持资产的流通性,不应拒绝符合条件的住宅按揭申请。帮助市民安居乐业也是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
日本丰富的文化与稳定的房产市场常常吸引许多投资者前往该国购买房地产。 在日本购置房产的梦想触手可及,但买房前,你需要深入了解国外投资者需遵守的日本房产法律。 这篇文章将为你详细解析每个步骤,帮助你自信无忧地实现购房梦想! 1. 外籍人士可以在日本买房和土地吗? 外国人可以在日本购买房屋和土地,因为日本对房产所有权没有法律限制。无论是日本本地人还是外国买家,房产交易流程和法律规定都是透明且一致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购置房产并不意味着可以获得永久居留权或日本居住签证。 日本是少数几个允许外国人以永久产权购买房产的亚洲国家之一,这对外国投资者非常有吸引力。 在日本拥有房产,如房屋或土地,尤其是在像北海道和二世古这样的热门地区,还具有资本增值的潜力。 2. 房产所有权类型 i) 永久产权 想要进行长期房产投资的外籍购房者,永久产权的房地产将相对合适,因为永久产权包含了土地和房产的所有权。 屋主可掌握房子的决定权,让你自由且无束缚地出售。然而,永久产权地房产需要定期偿还房产和城市规划税。 ii) 租赁产权 租赁权是指房屋所有权,但不包括房屋所在土地的所有权。这类型的产权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区很常见,价格也较为实惠,但需要向土地拥有者支付地租。 租赁权也可能有所不同: 地上权(Surface Rights):拥有建筑物所有权,但对土地所有权是有限的。 租借权(Rental Rights):限制对土地的改动或转售的可能性。 3. 外籍人士可以在日本贷款买房吗? 如果外籍购房者有永久居留权或与日本公民结婚,那在日本申请房贷会更容易获批。 日本的银行也会向那些在日本长期稳定工作的外国人提供贷款。 需要融资的非日本居民可寻找在日本和母国皆设有分行的银行机构,使融资申请相对容易通过。 银行会根据以下内容对申请者进行个人评估: 当前就业状况及工作经历 总体财务状况 当前薪资(银行通常要求年收入在200万至500万日元之间,但具体会有所不同) 年龄 现有的房贷情况 你可选择签署固定利率贷款或浮动利率贷款。在日本,固定利率贷款的利率较低,因此较受欢迎。 在所有亚洲国家之中,日本买房的限制较少,所以吸引着许多来自国外的投资者。
迪拜的天际线不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更象征着无限的机遇。 这里有飞速发展的经济、奢华的生活方式,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难怪迪拜成为了房地产投资的热门选择。 不管你喜欢豪华别墅、时尚公寓,还是高端商业空间,迪拜都能提供丰富的投资机会,前景相当诱人。 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迪拜应该是你房地产投资清单里的头号目标吧! 1. 地理位置优越 优秀的投资点离不开绝佳的战略位置。 迪拜地处欧洲、亚洲和非洲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国际贸易、旅行和商业的重要枢纽。 凭借这一全球化的便利条件,迪拜已跻身全球最繁忙机场之列,仅2024年上半年便接待了超过4490万名旅客。 迪拜的战略位置不仅推动了商业繁荣,也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潜力。随着跨国企业、全球初创公司和富裕外籍人士的不断涌入,对商业和住宅物业的需求持续攀升。 2. 经济增长 多年来,迪拜从依赖石油获得收入转型为以旅游、金融、贸易和房地产为驱动力的多元化经济体。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阿联酋的GDP预计在2025年可以增至3.8%。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住房和商业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迪拜的自由区设立办事处。 同时,专业人士、游客和外籍人士的涌入使得从经济型公寓到豪华别墅等各类住房需求持续增长。 3. 房产价格稳定上涨 根据居外IQI首席执行官Kashif Ansari透露,迪拜住宅房地产价格预计将在2024年上涨近20%。 在像迪拜市中心、迪拜码头和棕榈岛等热门区域,房地产市场已经显示出稳定的增长趋势。 无论你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还是首次进入市场,这些不断上涨的价格为资本增值提供了绝佳机会。 4. 豪华品牌高端物业 品牌奢华物业的崛起为迪拜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Kashif Ansari提到,像梅赛德斯-奔驰等知名品牌的加入,充分彰显了迪拜在全球房地产市场中的稳固地位。 与这些顶级品牌的合作,为物业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功将奢华生活与全球知名品牌融合,吸引了全球高端买家的关注。 未来五到六年,迪拜预计将推出12.5万套奢华住宅单元,满足不断增长的投资者和高端购房者需求。 5. 旅游业繁荣 迪拜的旅游业持续强劲增长,目标是到2025年吸引2300万至2500万游客,显示出这一行业的无限潜力。 2024年,迪拜创下了1715万国际游客的历史新高,比2022年增长了19.4%,也超越了2019年设定的1673万游客的纪录。 此外,像迪拜购物中心和阿联酋购物中心等购物热区,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 对于房地产投资者来说,这为短期租赁市场带来了巨大机会。 Master Host指出,投资迪拜的Airbnb物业通常能获得7%到12%的投资回报率(ROI),远高于其他市场。 6. 友好的投资环境 迪拜一直致力于为外国投资者打造一个欢迎且便利的环境。 迪拜透明的法律框架和政府支持,使其成为全球房地产投资者最安全的市场之一。 迪拜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中名列前茅,投资者在这里享有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和稳健的房地产市场。 此外,迪拜的黄金签证计划为房地产投资者提供10年居留权,展现了该市吸引长期投资的决心。 黄金签证计划的福利包括: 提供6个月多次入境签证,便于办理居留许可; 5至10年的长期可续期居留签证; 无需担保人即可维持居留资格; 即使在阿联酋外停留超过6个月,也不会失去居留身份; 可担保家庭成员,包括配偶和子女; 可担保无限数量的家政人员; 持有人去世后,家庭成员可继续在阿联酋居住,直到签证到期。 7. 零税收! 迪拜与全球其他城市不同,免征物业税、资本利得税以及租金收入所得税。 这一免税政策意味着投资者可以享受更高的净回报。相比之下,伦敦和纽约等城市的物业税每年可能高达物业价值的2%或更多,严重压缩了投资收益。 迪拜的零税收环境让投资者能够最大化物业收入,提升投资回报。 别错过等待你的绝佳投资机会! 在这里留下你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将你的梦想变为现实。
硅谷的创新氛围、华尔街的金融中心、好莱坞的星光熠熠……这些都是吸引全球人才的磁石。而对于那些希望在美国长期发展、实现职业抱负的专业人士来说,美国EB类签证无疑是一条通往梦想的捷径。 本文将带你了解EB类签证的申请全过程,帮助你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移民之路。 美国的移民签证可大致分为五种类型:家庭、就业/职业移民、领养、特殊移民和多元签证。其中最为热门的是家庭类别和职业移民类别,不同的签证类别有不同的申请条件和步骤。 如果你想移民美国,又没有直系亲属在美国,最好的选择就是EB类职业移民——和人才、雇主、就业相关,包括EB1、EB2、EB3、EB4、EB5,以下是各个称号对应的移民政策。 EB,即Employment-Based的缩写,指以雇佣为基本的职业移民,数字1到5表明了不同类别的优先级。 EB-1 EB1—A: 特殊人才 EB1—B:杰出教授或研究人员 EB1—C: 跨国公司高级管理或行政管理人员 特点是:不需要证明劳工短缺,移民配额充裕, 但要求受益人的成就或能量很大。 EB-2 非常规的国家利益豁免(NIW):NIW不需要工作承诺,不需要证明劳工短缺,不需要雇主支持。 常规的EB2劳工证PERM:雇主要证明劳工短缺,雇主所承诺的工作应该至少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或者本科加上五年的工作经历。 EB-3 申请绿卡的工作岗位要求本科或至少两年的技能经验 不要求学历技能的工作岗位 EB-4 宗教人士签证。这要求有教会组织出面。受益人应该服务于教会的事工。 EB-5 专门为投资者设立,通过在美投资,外国公民可以获得绿卡。具体的政策要求如下: 申请人年满21周岁,无犯罪记录; 对申请人的学历、语言能力、工作经验和商业背景等没有特别要求; 需要投资至少80万美金到美国政府指定的项目; 创造10个可由美国工人填补的全职工作岗位。 更多EB-5移民投资者计划的最新现行条件,请参阅 美国移民局官网信息。 二、移民美国操作指南 了解完美国移民的最新形势和常见途径后,想必你已经根据自身情况做了合适的选择。下面将为大家从移民流程、移民费用、入籍等数个方面,头到尾介绍移民美国的大概流程。 1. 移民申请流程 通过EB-5投资移民申请移民,其步骤大体分为以下4步: 第一步:准备资料提交申请 准备全套申请文件,提交美国律师进行审核 汇出投资款至监管账户,完成投资手续 向美国移民局递交 I-526申请 第二步:I-526申请获批后,向国家签证中心(NVC)递交 DS-260申请并进行体检和面试。 第三步:DS-260申请获批,赴美驻外领馆申请移民签证。拿到移民签证后,需在180天内入境美国,领取有条件绿卡。 注:I-526申请获批,如申请人已取得其他美国合法居留身份,则可以在美国境内向移民局递交 I-485申请 转换身份。I-485申请获批后,可领取条件绿卡。 第四步:拿到有条件绿卡21个月后,向美国移民局提交 I-829申请,以解除条件限制以获得永久绿卡。 获取永久绿卡后,任一5年内连续住满30个月,即可申请入籍。 2. 领取绿卡 美国绿卡的申请步骤一般而言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称为移民申请,即递交亲属移民I-130或职业移民I-140或I-526以及相应的辅助材料。 第二阶段:称为身份调整,即将非移民身份(比如F-1,H-1,L-1等等)调整为移民身份(即绿卡),这是整个绿卡申请的最后一步。 以上,是美国移民政策、趋势和申请指南的详细介绍。不过,在移居美国之前,你还需要提前做好功课,包括并不限于了解当前的 美国生活费、熟知当地的文化习俗 等。 更多新鲜的美国移民资讯,你也可以从【美国移民百科】上获取,也欢迎你留下联系资料,免费获取居外专业的海外投资置业咨询服务。
上周,笔者在专栏中提到银行在审批按揭贷款时的延误,给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金管局在接到代理业界和立法会议员的投诉后,迅速采取行动,财政司司长也与银行进行了沟通。 上周五,金管局联合中银、汇丰和渣打召开了记者会,银行承诺在收到完整文件后,会在两周内通知买家结果。 笔者认为这个承诺是合理的,笔者从未要求银行放松审批标准,毕竟各银行有自己的经营策略,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银行一旦拖延审批,整个物业市场就会因此增加额外的不确定性,导致成交量减少,业主的套现能力降低,不得不降价出售物业,这直接影响到物业估值,进而促使银行进一步收紧贷款,形成恶性循环。金管局显然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出手速度比预期更快,这一点值得赞扬。 上周五,另一项重要消息是美国联储局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的言论。他明确表示“是时候调整政策,提振就业市场”,这一言论强烈暗示九月可能启动降息。 市场分析指出,鲍威尔没有再使用“循序渐进”或“观望数据”等字眼来形容降息步伐,因此预计九月的降息幅度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 笔者认为,九月降息的幅度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联储局的焦点从通胀转向就业市场,这意味着未来一年的降息幅度可能会更大。 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了截至今年三月的非农业就业数据(2023年4月-2024年3月),结果显示,过去一年实际创造的就业岗位比最初报告的少了81.8万个,平均每月少了6.8万个。 此前,每月公布的新增就业数据通常在10万到20万之间,这意味着这些数字被高估了35%至70%。此外,最新的7月非农业新增就业人数也降至11.4万人,创下2020年12月以来的新低,而6月公布的20.6万人也大幅下调至17.9万人。 美国就业市场表现不佳,从上市公司频繁裁员中可以看出,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市场预计,从9月开始到2025年6月,美联储的降息幅度可能会达到2%至2.5%。 虽然,香港的最优惠利率不太可能完全跟随美国的降幅,但银行同业拆息(HIBOR)将会随大市波动。目前一个月的拆息率为4%,如果降至2%,以住宅物业按揭为H+1.3%计算,实际利率将为3.3%,相比当前封顶息率的4.125%,利率有望下调0.825%。 对于贷款者来说,这当然是个好消息,而对于银行来说,按揭业务也将重新变得有利可图。随着利率下降,按揭市场可能会再次活跃起来,各银行之间会为争夺优质客户展开激烈竞争,市场将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上星期,香港股市大幅上涨,从约18300点飙升至20632点,涨幅超过12%。周五的成交额更是达到4457亿,创下历史新高!这一切的背后是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措施。 首先,出场的是金融系统的三位主要领导:人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总局局长李云泽和中证监主席吴清。他们宣布降准0.25%、降息0.5%,以及第二套房的首付比例降低至15%。这些措施虽然在预期之中,但起初大家对其效果并不抱太大希望。 然而,紧接着又公布了8000亿的货币政策工具,其中5000亿将提供给证券公司、基金和保险公司,允许他们将债券、股票ETF和沪深300成份股等资产转换为国债或央行票据等流动性高的资产,以便快速变现,但这些资金只能用于再投资于股票。另有3000亿用于支持上市公司及主要股东回购,利率则定在1.75%。 三位领导还表示,若这些措施有效,资金没有上限,后续可以继续增加投入。最后,他们还透露,中国人民银行将推出类似香港盈富基金的平准基金,直接买入股票并长期持有。如果上述措施顺利实施,将对疲弱的中国股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国内经济形势不佳,股市疲软的同时,楼市的复苏更是重中之重。单纯救助股市,对整体经济的帮助有限。正当市场逐渐冷静之际,星期四政治局突然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和“实施有力度的减息”,表态非常坚决且清晰。本周一,深圳、广州和上海等地相继宣布取消限购政策,这一系列措施有望为楼市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市场上还传出消息,中国计划推出2万亿的财政刺激措施,其中1万亿将用于对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设备升级提供补贴。同时,政府还将向有两个或以上孩子的家庭每月发放每名孩子800元的补贴。剩下的1万亿则用于帮助地方政府解决债务问题。上海和四川等地也传出将发放消费券,以刺激当地消费。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提振经济,促进消费,缓解市场压力。 同时推出多项强有力的金融政策和财政政策,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市场清楚地感受到中央救市的决心。因此,外资纷纷转向,抢购中港股票,推动股市屡创新高。 那么,楼市的走势又会如何呢?股市和楼市一样,关键在于市场信心!香港楼市的发展将取决于政府在10月施政报告中是否会推出进一步的措施,以提振购买力并吸引投资者入市。由于篇幅有限,我们下周再深入讨论这个话题。
上星期日本宣布加息,同时美国失业率上升引发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日圆套息交易持续平仓。受此影响,日圆从低位161升至141,在短短一周内升值了13%,令人惊讶。 星期一,环球股市遭遇严重抛售,其中日股跌幅最为夸张,日经指数在一天内下跌4451点,跌幅达12%。南韩综合指数下跌超过9%,台湾加权指数下跌超过8%,澳洲普通股指数下跌超过3.5%。 美国方面,道指开盘下跌681点,最大跌幅达1237点,标准普尔指数一度下跌超过5%,纳斯达克指数下滑超过6%,AI股王辉达的股价一度急挫超过15%。不仅股票市场风声鹤唳,石油、矿产、加密货币Bitcoin也跌破5万美元,资产市场无一幸免。 这次全球资产风暴的主要触发点之一是对美国经济衰退的担忧。今年笔者在美国停留了两个星期,发现消费市场环境不佳。 然而,美国联储局因通胀数字未达标而迟迟不肯降息,这让市场人士感到非常担心。恐慌情绪一旦被引发,就会愈演愈烈。日股的跌幅尤其不合理,虽然日圆与美元的息差减少导致日圆拆仓,但日圆的上升对持有日股的投资者并没有汇率变换的影响,不应该让他们急于抛售日股。 结果,日股的跌幅最大,拆仓只是导火索,真正原因可能是情绪因素,随后引发了电脑程序的连锁反应,导致卖盘相互踩踏。 实际上,2021年美国通胀已经非常严重,但鲍威尔迟迟不肯加息,结果导致2022年不得不大幅加息以压抑通胀。如今,经济受到了高息的影响,应该及早降息,以实现经济的软着陆。然而,现在又一次错失了时机,可能最终又要被迫加速大幅降息。 不少美国投资银行预计,9月份可能降息0.5厘,11月再降0.5厘,12月再降0.25厘,全年共计降息1.25厘。更有人预测,美国联储局可能会在下星期举行特别会议降息。然而,笔者认为以鲍威尔保守的性格,年内降息1.25%的可能性极低,但降息0.75%至1%的机会却大大增加。 加速降息对香港物业市场无疑是及时的甘露。虽然大家可能认为香港的最优惠利率未必会立即跟随降息,但降息会使发展商的利息支出立即下降,减少他们的资金压力,从而避免他们急于削价出售,对稳定市场有很大的帮助! 无论如何,金融市场瞬息万变且结构复杂,一不小心就可能血本无归,因此大家在投资时务必谨慎行事。
上周,国际公共政策顾问机构Demographia 公布2024年度国际住宅负担能力(International Housing Affordability)报告。香港连续14年蝉联最难负担成市的榜首, 2024年比率为16.7倍。 计算方法是将楼价中位数除以家庭收入中位数,本港家庭需要16.7年的收入才足够支付全部楼价置业。当然,在现实世界中绝大部份的买家都会选择利用按揭买楼,难负担并不代表买楼难。 笔者举个极端例子,在2008年金融海啸前夕,美国不少银行提供超过楼价100%的按揭,入息证明也很宽松。基本上,你肯签名就可以买到楼。 楼价在此背景下,又不断上升,升值后卖楼,除了足够还款又可以有额外收入。笔者强调单靠家庭收入及楼价作指标,方程式太简单,未能反映真实情况。 大家再看一下排名第二的地区,悉尼的房价收入比为13.8倍,加拿大的温哥华也达到了12.3倍。相比香港,这些地区的税率远高于香港,个人入息税率通常从30%起,甚至高达50%,而香港的最高入息税率仅为15%。换句话说,如果按税后收入来计算,悉尼的房价收入比可能会升至19.7 - 27.6,而温哥华则可能达到17.5 - 24.6。 笔者又看看新加披的比率为3.8 ,远低于香港的情况。其实,新加披的私人住宅楼价中位数在2023年也达120万美元,与香港的价钱不遑多让;但他们有大量的廉价组屋售予普通大众,令其整体比率大幅下降! 相反,香港为低收入人士提供了大量廉租房。每个地方的制度不同,各有优缺点。这再次印证了单凭负担比率来判断问题过于简单。 此外,香港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业主已经没有按揭,许多是退休人士,虽然他们没有收入,但楼价的高低似乎对他们影响不大。 然而,这在数字上会大大提升负担比率。因此,笔者强调不要仅凭一个简单的公式,甚至只是看到文章的标题,就轻易接受其结论,需要在细节中了解更多才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最近两年,楼市下跌导致之前高价买入楼花的业主在收楼时面临诸多困难。首先是估价不足,相较于购入价,可能已经折让了20%至30%。 以一个1,000万港元的物业为例,业主原本计划做九成按揭,只需支付100万首期,但现在物业估价仅为700万,最高借贷额度为630万,首期因此大增至370万。 并非每个买家都有能力一次性拿出额外的270万,因此无法完成交易。交易取消后,之前已付的100万首期将被发展商没收。 更严重的是,发展商可能会收回差价,即单位重售后,发展商少收的楼价部分。例如,若发展商以700万成功再出售单位,则有权向原买家追收200万的欠款。 相反,如果以有限公司名义置业,最坏的情况是将公司关掉和取消,发展商无法追究个人责任。当然,持有一间有效公司是有成本的:成立时需付约2万元,每年找会计师核数的费用在2至3万元不等,还需支付每年的商业登记费(2150港元)。 不过,如果物业出租,在计算物业税时,比个人持有更灵活。除了一般的差饷和管理费可以获减免外,银行贷款利息(无论是一层还是两层的利息)也可以扣减,甚至一些装修费或聘请专业人士管理物业的成本,都可以作为扣减项目,因此比个人持有更划算。 当然,利用有效公司的方式比个人持有复杂,尤其在利得税的计算上。如果个人持有物业,只要不是炒家且持有物业超过三年,物业升值部分将被视为房产增值,在香港无需缴税。 但若以有限公司持有,税务局可查找该公司过往的买卖记录,判断公司的本质是否为买卖物业,进而对从中获取的利益征收16.5%的利得税。因此,一般会计师会建议利用一间全新的有限公司持有物业,以减少这种风险。 以往,由于楼市受辣招影响,用有限公司置业需要支付楼价30%的厘印费,卖家自然没有动力去做。但当下所有辣招已经取消,大家不妨考虑利用有限公司置业。尤其是购买远期楼花,单单因为不用被发展商追回差价,已经值回票价了。
4月30日,中国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强调需要“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屋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这是国家最高层罕见地发文,明确表示要解决房地产问题。正当大家猜测研究结果何时会出台时,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于上周五5月17日公布了相关结果。 具体措施包括四点,首先设立3,000亿再贷款额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与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的未出售商品房,并改为保障性住房。以60%在贷款比率推算 ,可带动5,000亿的银行资金去收购发展商手上的房屋。 这3,000亿也是国家真金白银拿出来支持房地产复苏,对重振大家的购房信心有莫大帮助;尤其是今次出招非常快 ,此次政策从提出到落实仅用了17天时间,坊间就有人估计这主意必须来自中国最高层。 既然如此,中央救市的决心已定。尽管有人认为3,000亿的金额对于超过7万亿市值的待售商品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引子。配合另外三项措施,可以有效带动市场的购买力。如果计划效果良好,不排除进一步追加资金的可能性。 拯救市场还有额外三招: (一)降低全国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比率,首套房降至15%,第二套房降至25% (二)取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贷款利率由市场自由竞争决定 (三)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五年以上利率为2.85% 这些措施结合起来,成功传递了楼价“触底”的讯息。买家的首付和利息支出大大降低,使得购房变得更加轻松,入市更加容易。 反观香港,情况也有些相似,大量房产积压需要消化。笔者认为香港政府可能会跟随国内的步伐。一旦取消所有限制措施后,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香港政府实际上还有很多对策可用。 例如,笔者在五月初曾建议类似于沪深港通的措施,与内地人士开通一些配额,或允许通过高才通或优才计划入境香港的人才合法调动资金来港置业,这样楼市的库存问题自然可以解决。 因此,随着中央推出重磅措施,香港官员也会大胆效法,大家不用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