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289个相关内容
上周特首李家超前往中东进行访问,主力唱好香港,吸引中东资金来港。访问阵容除了官方成员,还包括30多名财经、工商、贸易、科技、物流等界别的代表,港交所行政总裁欧冠升、贸发局主席林建岳及各大银行的高层也有随行。除了访问阵容庞大,时间上碰巧是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去年底访问沙特之后,因此坊间有不少报导指特首坚负游说沙特国家巨企 – 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来香港作二次上市。 沙特阿美曾是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2019年在沙特当地的雅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前美国、香港、日本及英国都寻求其在本地第二上市。香港的交易所一向以本地及中国的企业为主,沙特阿美来港上市若能成事,更能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更可以借此作为样板,吸引更多国际大型企业来港,包括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企业,一带一路上国家能源矿产企业。 促成此事很不容易,根据陈文鸿先生的分析,困难主要有二︰首先香港交易所要求最低的公众持股是5%,而沙特阿美海外上市只会有3%,香港需要修例配合;第二,香港的市场规模有限,不足以容纳如此庞大的融资金额,因此必须与内地合作,如何有效引流内地的资金,将考验香港政府财金官员的能力及智慧。 也有评论认为沙特阿美来港上市,只是中国大棋局上的一步而已!传闻习近平主席在沙特的访问中,游说对方把石油交易中10%的金额以人民币结算,目标自然是打破美国多年以来借「石油美元」取得的优势。要实现如此庞大目标,必须解决对方获得人民币后,可以投资的渠道,香港的地位就变得更重要了!若透过香港的交易所,可以投资全球一带一路的巨企,成事的机会就大增。当然,下一步交易所也必须可以用人民币结算,推动数字人民币也刻不容缓! 简单来说,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若能结合中国的金融实力进一步强化,不单单对香港本身是天大喜讯,也是对国家竞争战略上,提供重要的支持作用!所以特首此行不容有失,为大局必须交出成绩!
笔者最近被问及最多的问题,莫过于是否买楼入市良机?不少是上车的年轻人,或是想改善居住环境的换楼客!背景当然是近期经济气氛欠住,俄乌战争及疫情令全球通胀升温,利息趋升。又有不少报导指美国政府可能出现衰退,跟着美股大跌,美元狂升,令日圆及其他货币大跌,金融风暴又若隐若现? 香港因英国推出BNO移民计划,令大家身边不少亲友离开香港,一下子令全港的物业市场盖上不明朗的因素,自然令人感到迷惘!每个人置业都有不同原因,如果是正在每月交租的自用者,在香港置业肯定是首选。 1000万以下物业只需10%首期,而且租金肯定比利息支出高,供款大部份都是还本金,即是储蓄。虽然少了钱消费,但对年轻人来说肯定是好事。对于换楼人士,或多或少都有投资成份,但相比其他投资领域,也绝对安全很多。 在外汇市场,一个消息已经可以使汇价大上大落,所以外汇交易从来都只是适合年轻人,股市、债市、贵金属等等,也是经常大幅波动,笔者也交过不少学费。在不同的投资领域中,物业投资未必是获利最多的,近年炒卖Bitcon等加密货币,可以获利的幅度及速度,肯定比物业投资快,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非常高。一般人都只会将部份资金投入这类高风险投资产品。物业投资却拥有长线保值抗通胀的特性,一般投资者都可以放心投资。 投资必定涉及风险,物业投资也不例外,笔者一向认为,若要买楼香港是首选,但若在香港已有一定资产,就必须考虑分散投资,尤其是在当今局势,欧美会否制裁中国或香港,也非绝无可能。但买海外楼如隔山买牛,风险也不少,「唔熟唔买」,所以笔者暂时只买澳洲及英国物业。对笔者来说,物业升值当然好,更重要是租金的现金流,这有助平稳未来香港收入的不确定性! 所以,每位读者都有不同背景,为不同原因而置业,长远都有助大家安居致富,而且买楼可说是睡觉也不用担心的投资,相比其他领域安心又安全!
上周物业市场原本充斥着不少坏消息,太古城三房户减价$300万,呎价不足$12,000售出,平过新界楼;西謍盘半新楼瑧蓺银主盘以$490万估出,5年间劲蚀52%;高银金融前主席潘苏通私人持有的何文田新盘傲玟遭债主接管;山顶歌赋山道15号也被银行接管,豪宅室内面积达18,078平方呎,花园也占9,948平方呎,天台2,081平方呎,前庭1,200平方呎及庭院1,631平方呎,车库面积也达2,788平方呎的罕有物业,过往都是富豪的至爱。在这种悲观情绪笼罩下,市场成交宗数自然大幅减少,而长江也在此时此刻以「平爆价」推出油塘新盘– 亲海駅,折实最平$290万起,呎价低于$15,000,平过同区二手楼,令全港震撼,成绩如何也令社会瞩目。 这个市场情况,令笔者想起2003年的楼市,当时笔者以买家身份进入毕架山一号的售楼处,近万呎的地方只有一台客人,场面异常冷清,最后笔者以呎价$5,000元买入一单位,发展商更送车位。由于当时市场太差,南丰于同年以震撼价每呎$1,988元起推售将军澳广场,最平单位$99万有交易,发展商低开一招甚为有效,买家大排长龙认购,需要通霄卖楼。笔者当时也在场,不会忘记当时沙士正来袭,一旦进入售楼处全部人士都要戴口罩,售楼处职员更戴上胶手套,不断进行消毒工作,做足预防措施,结果当然也是卖个满堂红!今次亲海駅反应也非常热烈,入票量破纪录,认购人士迫爆红磡的售楼处,连外面红磡火车站附近的行人路也出现连绵不绝的人龙,有媒体估算出席人士达到7000人,与其他冷清的新盘形成强烈对比! 各大发展商在高息背景下,推货的成本已经大增,加上过去几年疫情,销量已经不好,积压近2万个单位的货尾,所以笔者估计其他发展商也会仿效低价促销,减价陆续有来。市传被接管的何文田傲玟也会大幅减价求售。作为买家将会有更多的选择,当然是好消息,作为换楼的业主可以平买平卖,只要有成交换楼成功,也是好事。作为投资者就难选择了,面对高昂的厘印费,除非找到首置家人名额,否则动手的人数还是有限!希望各位可以掌握此等置业良机!
上周中央政治局会议公布了下半年的经济政策方向,以往一再强调的「房住不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适时调整优化房地产政策」。 「房住不炒」这口号在2016年首次提出,之后自2019年起,每年的政治局会议都有此声明,今次消失是明确向市场表明中央政策正由压抑楼市转向支持楼市。 中央过往的楼市控制措施五花八门,限贷、限购、限价,每个城市都有所不同,当然以一线城市最为严格。用香港的术语,即是用不同的楼市辣招去压抑楼市。内地政府放宽的背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经济不佳,自新冠疫情消退,经济没有像预期一般有强劲的复苏!房地产业能带动上下游的很多产业,包括工程、装修、建材、家具、家电、房贷等等,房地产兴旺必定能更有效带动经济! 其实内地经济欠佳,香港的金融及贸易生意也是乏善可陈,不少中小企老板正面对极为艰难的营商环境,加上物业价格下跌,正好为银行「落雨收遮」提供最佳借口,房价下跌不单是地产商或地产代理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事! 特区政策也应该紧随中央步伐「适时优化」政策,笔者认同要保留部份辣招,以防止投机炒卖,但针对上车客、换楼客及投资者的措施,却有可调整的空间。过去特区也曾推出林郑Plan、波叔Plan等等,对上车客的照顾较多,但仍有可改善之处,例如可以延长政府对居屋的担保期,令白居二买家继续得到银行提供较优厚的贷款条件。至于换楼客,15%的预缴税费及二层物业的压力测试都大大减低换楼的可行性!结果,发展商为了卖楼,又直接向换楼业主提供贷款,免压力测试,九成按揭,甚至定期按揭,花样百出,当然这些都是二手业主无法提供。政府的辣招令交易倾向于一手,又是合理及健康吗? 在香港买楼自住,落地生根,对「留人才」是最有效的手段,是特区政府「重中之重」的任务。至于「买楼投资」就要支付15%的从价印花税,然而租金回报只率只有2-3%,高昂的税费自然扼杀买楼收租的投资意欲!可以想像可供出租的物业会在市场上变得越来越少!疫情期间还有不少外国专才因疫情而离港,今天都纷纷回流。由于笔者居住于清水湾一个小区,当中十间屋有八间都是外国人居住,在疫情高涨时有五间都是吉的,今天已经住满回流的外国人,再没有吉屋了!每月租金也逆市不断上升,一旦更多「专才」到港,一屋难求的情况可以预测。 笔者建议特区政府也考虑尽快调整辣招,在高息的大背景下,正是减辣的好时机,估计对楼价的刺激有限,反而更能让房地产回复活力,健康发展,推动内部消费对重推香港的经济相信是重要的一步!
上周末美国的矽谷银行在48小时内极速爆煲,本周末又轮到瑞士信贷银行(Credit Suisse)出事! 银行创立于1856年,历史悠久,在全球都有业务,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4,783亿瑞士法郎,员工人数超过47,000人。由于是「大至不能倒」,结果由瑞士政府出面游说了瑞士银行(UBS),同意以30亿瑞士法郎收购,瑞士银行只承担最多50亿瑞郎的损失,而瑞士政府负责其后90亿的损失,并向两间银行提供1000亿瑞郎的流动资金。简单来说,又是以纳税人的钱来解决问题。至于股东也损失惨重,瑞士信贷的股价在2021年2月份还有15美元,去周已经跌至2美元,今次交易总价30亿瑞郎计,相当于每股0.76瑞郎,股东虽然未至于一无所有,但也所剩无几!瑞士信贷银行的大股东是沙乌地国家银行,所以也有评论认为今次是美国挑起火头,向欧洲及沙地割韭菜,相信与否就见仁见智。 反而,笔者更关心此次银行危机,带来的影响及后遗症。最直接的影响当然是美国的加息效应,原来市场估计本周美国联储局有机会加息0.25%或0.5%,经过此事,为了避免对银行制造更大压力,加息0.25%成为主流,机会率有近八成,也有不加息的可能。更重要是到年中,便会开始减息,未来一年有机会减息1厘! 除了息口加快见顶外,美国联储局正在进行中的「量化紧缩」(QT)相信也会暂停,其实过去一年QT只收了市场近6000亿美元资金,但过去一周联储局为救市,已向市场投入近3000亿,以改善市场流动性。联储局在挽救出事银行时,推出了一项新计划,名为「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 (BTFP)」,主要针对银行购买了不少国债及房地产批押债券(MBS),虽然此类资产因利率上升而在帐面上有所损失,但银行仍然可以用帐面价值向联储局借款。换句话,银行可以在市场用$80购入面值$100的国债或MBS,然后向联储局借回$100,买得多借得更多,市场估计会有2000亿美元的资金因而流入市场。 短期而言金融市场仍会有些震荡,但减息及放水的背景下,加上国内在周末也降准0.25%,齐齐加入放水行列,对香港的楼市会带来一些支持力;长远而言,金融投资频频出事,也有助投资者重投买楼投资的行列。
上星期,有一本财经杂志以「买房给佣金已过时」为题作专题报导。报导中指出在网上讨论区有网民表示,以前房价100-200万,1%佣金即是1至2万,如今房价需要700-1000万,要给7万至10万佣金,觉得太贵不合理。 报导又称,楼主引用律师费比较,20年前律师费跟佣金差不多价钱,现在代理佣金高于律师费是「畸形现象」,楼主认为当今地产市场比20年前透明化,买楼上的程序很多时候都是买家亲力亲为,地产代理的角色及价值已减少,佣金收费已过时。 笔者也明白佣金是买卖物业时一笔不少的使费,但若跟律师费比较,却有性质上的不同,物业代理是需要促成物业交易才有佣金,换句话不成功不收费。 香港的律师费是无论结果如何都要支付,打官司输了也照收,物业交易最后即使告吹,大家一样需要支付律师费。 买家及卖家可能觉得,香港物业市场上也有放盘平台,正正可以取代代理的配对角色。买卖双方藉平台撮合自己直接议价,文件由律师行处理整个流程,可以淘汰代理的角色及功能。 理论上这是可行的,市场上也有些小额成交,例如车位买卖租赁、套房的租赁,不少是由平台作媒介,当中没有代理参与。相反主流的交易,代理的参与比例仍然非常高。 其实市场上最流行的其中一个平台,在创立初期是朝向跳过代理,促进买卖双方直接交易作为其运作模式,但并不成功。随着香港物业市场的改变,慢慢地也变成代理的放盘平台,每年物业代理付出予平台的广告费超过亿元。如果没有代理参与,平台可能已经关闭。 笔者也发现资深投资者是懂得利用代理协助促成交易,并乐于支付佣金。他们懂得欣赏代理,能够替他更快速找到买家或卖家,他们明白时间就是金钱,交易的时机转眼即逝。 代理能约看一间就协助买家找到心头好,是能力的表现,替他节省很多时间。首置客反而会觉得代理工作太简单,只看房一次就收取高昂的代理佣金。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代理也需要与时并进。若只做一条活动锁匙,俗称「睇楼员」,未能提供足够的价值,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也是必然的,因为佣金只会留给有创造价值的代理。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自从疫情缓和,香港政府开始放宽社交距离限制,物业市场又活跃起来。疫情改变世界,在疫情期间工作会议只能以线上形式举行,初初觉得很不习惯,无法面对面跟同事沟通,感觉始终有所欠缺。 但随着时间过去,大家又习惯这种模式,既节省大量的交通时间,也令与外国同事及客户的沟通方便多了。即使疫情缓和,不少会议也沿用线上形式进行。由于多了人在家工作,对房间及厕所数目的需求上升,需要更大空间面积的单位也是自然不过的事。 在上周末开售的启德 MONACO MARINE,售出近80%,三房余下9伙未卖,其余的都是1房及2房,1房占的比例更大。这情况跟以往几年细单位热卖的情况刚刚相反。 当然「波叔Plan」(放宽按揭保险的楼价上限措施)实施以来,令1000万以上物业的首期大减,也是功不可没。 在二手市场,也见证这种变化,1000万以上的交易比例也越来越高。由于需求者众睇楼还价的情况热烈,也令3房单位更受欢迎,反价的机会自然就更普遍。 本周另一瞩目新盘,座落于元朗锦上路站上盖,发展商刚公布本周五(29号)发售首轮388伙,笔者估计此盘食正铁路上盖之余,又有理想的家居环境配套,应该可以一Q清袋。问题只是1房及2房细单位抢手,或者3房大户更受市场欢迎。 其实香港的住宅超过八成都是700呎以下的单位,在实施楼市辣招之前,大单位的呎价比细单位高,而发展商也倾向兴建大单位,供二手业主换楼之用。发展商在确认买家喜好转变之后,也会兴建更多大单位,以满足市场需要。 新特首的施政大纲即将出炉,房策肯定是重中之重,笔者大胆估计,北部都会区将会是重点,香港北部将会重点发展科技。新界无论在环境、价格、发展产业、工作机会都趋向完善,3房单位就更加会成为明日之星,升值之王。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地产代理的功能是促成物业买卖,其经营模式自然受到物业发展的改变而改变! 在战前,香港的物业交易,是以整幢或整个地段为单位,只是少数有钱人的玩意,地产代理也只有极少数量。为了交接资讯,他们大都会聚集在中环的茶居,并以人传人的方式促成交易,口头成约,信用是代理重要的资产。 直至1947年,吴多泰先生在尖沙咀山林道以分层单位形式出售住宅,而1954年霍英东先生更首创卖楼花及分期付款形式出售物业。此举令买楼首期数目大减,广大市民也同样可以参与物业投资。 由于参与人数增加,代理数量也随之而增加,加上资讯缺乏,透明度低,当时的经纪行业良莠不齐。部分不良代理以赚取差价为主业,佣金次要,似买卖二手车的情况,先向业主压价,然后代理或相关人士先自行购入单位,之后再高价售予买家。 当时的物业大多数是单幢楼,交投也不算热烈。直到1968年,美孚新村开售,成交量大升,地点也集中,大型的代理行就应运而成,也标榜不食价,只赚佣金的经营策略。直到1997年楼市大跌,地产代理陷入危机,发展商为了促销物业也就开始直接委托代理卖新楼,地产代理由从事二手物业之外,多了一手物业的生意! 由于发展商大多直接委托数家大型代理公司,令代理生意由百家争鸣逐渐变成寡头垄断,约有1,000间门店的两大代理集团估全港生意总额一半以上,而余下6000间中小型代理只有2间中型行有200人左右的规模,其余都是50人以下的小店形式运作。 展望未来,疫情令全港都趋向数码化,数码代理也会登场! 通过网络及VR睇楼,资料的分享分析变得更方便,更突破的是通过数码化运作的公司更可以准确掌握客户的数据,运用AI协助,在楼盘推介、配对、跟进、甚至议价等工作上,都为代理提供更精准的助力。 数码智能代理将会是下一世代的突破创新模式,为地产代理迈进另一个时代。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各位好,这里是Daisy黄岚,过去一年可以说是在众多不确定因素纷繁变化之中度过的。和往年一样,每年此时,在中华新年之际,黄岚地产榜都为大家奉上一份图文并茂的多伦多房市年终分析展望报告。希望帮助大家把握市场脉动,剔除杂音,聚焦确定要素,以史为鉴,展望新年。 不管您是住在北美、中国、或是世界上其他国家,这几年的体验对大家来说都是很多意外的和很多未知,世界的不确定加剧,去年概括起来Daisy认为是两个关键词:“疫情共存化”和“通胀常态化”。在此宏观环境下,2021年大多伦多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其实就在围绕着一个字运行:那就是“涨”,我想大家都对去年房价上涨有耳闻或有切身感受,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闻。Daisy黄岚今天和大家一起掰开揉碎看一下独立屋、镇屋、Condo及各市镇细分剖像图,这对把脉诊断市场会有不错的帮助,建议您每年收藏一下。 先来看一下2021年大多伦多独立屋的3D细分图: 大多伦多区共有33个市镇,下图中区块颜色越深代表均价越高,柱子越高涨幅越大。截止2021年末,大多伦多地区的独立屋均价一举超过了140万加元,年涨幅25%;和去年一样,大多伦多地区远郊由于基础价格低,涨幅最大。 具体来说,大多伦多地区的独立屋均价三甲由多伦多中区、King市、和Oakville占据。涨幅方面,大多伦多北边的Uxbridge、Innisfil、以及东部的Oshawa地区涨幅居前三位,说明大多伦多周边的独立屋入门刚需和投资需求都很旺盛。 Townhouse方面,截止2021年末,大多伦多地区的镇屋均价达到了98万加元,同比涨幅22%;也是大多伦多远郊周边地区的涨幅最大。 Townhouse镇屋也基本呈现总价越低涨幅越大的规律,多伦多中区、King市、和Markham万锦均价最高,而最东部的Clarington,以及北边的东桂林和Essa涨幅居前三甲。 再来说说Condo。大多伦多的Condo市场主要集中在多伦多市及邻近的万锦、列治文山、旺市、和密西沙加,因此我们把地图Zoom In看一下2021年多伦多及邻近城市的3D细分图。可以看到,2021年区域内总体Condo平均涨幅7%,均价接近70万,而传统的多伦多C12豪宅区均价更是接近140万。涨幅方面,位于多伦多最东边的E10区拔得头筹,达到22%。 去年, 多伦多东区的三个区分别拔得Condo均价涨幅前三甲,而传统上均价最高的三个中城豪宅街区C12(含跑马径)、C09(含玫瑰谷)、C02(含Yorkville)涨幅持平或下降,其中C09区和C02区均价回落。值得注意的是,C12和C09区在前年是涨幅居前的,看来去年对于这两个豪宅区Condo而言,市场出现了理性修正。2021年多伦多市中心外围的Condo涨幅要高于市中心,未来市中心公寓的蓄势补涨可期。 展望虎年未来,Daisy黄岚分析归纳为四个“不变”和一个“不确定”。 四个不变是: 1. 通胀预期不变。 由于数十年全球化浪潮使得全球产业高度融合,也使全球供应链极为脆弱,任何一个供应链节点出现瓶颈,都可能推高终端的物价,加之劳动力市场供应不济以及油价居高不下,更使得通胀有长期化的理由,而近来大宗商品的上涨更是火上浇油。之前Daisy黄岚有一篇关于建房成本的分析文章,阐述了通胀环境下,开发商成本和新房供应的逻辑,总之未来房价受到成本的支撑是毫无疑问的。 2. 加国移民政策不变。 人才人力是国家经济的源动力,中国过去40年的人口红利缔造了伟大的经济奇迹,加拿大作为移民国家深谙此理,长期以来移民人口一直保持增长,去年移民数量更创下历史新高,因此房地产市场具备需求基本面的支持。 3. “求大于供”的状况不变。 业界普遍认为供应短缺是最根本的矛盾。而所谓限制海外买家,空置税等行政措施一直以来被证明只是政府刷存在感的小浪花一朵朵,根本改变不了“求大于供”的大环境大趋势。 4. 病毒共存化趋势不变。 包括加拿大在内的大部分西方国家包括许多亚洲国家(如新加坡)基本都从心态上放松躺平并接受共存的现实。据此Daisy黄岚预期,2022年加拿大经济活动将比2021年大幅活跃,这也会对多伦多和加拿大的房地产产生正向的影响。 刚才Daisy黄岚提到的一个“不确定”,主要是说的加息预期和加息效果的不确定。 40年来最大的通胀迫使央行频发加息预警,Daisy黄岚也相信加拿大央行会跟随美联储有所行动,但加息是把双刃剑,现在的全球市场是供应和人力的不足,并非需求膨胀,因此加息的幅度和节奏须非常谨慎,不然有极大可能误伤创业和供应而导致“滞涨”---即:经济停滞同时通货膨胀。各国央行主持货币政策的都是聪明人,其实并不愿意加息,只是现在通胀数字太难看,总要做点什么do something罢了。当然,加息对房地产市场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如果房价一味两位数迅速走高,不花点时间来盘整夯实基础的话反而是不健康的,从过去二十年长期走势看,加拿大房价年均扣除通胀的健康涨幅应在6%左右。 最后总结,四个“不变”因素对房价来讲是积极的,而一个“不确定”因素对楼市来讲是中性而且对长期健康有利。Daisy黄岚以此判断,多伦多虎年楼市将以盘整和夯实涨幅为主,买家和卖家都可以更加从容地交易,后市仍将健康向上,也有相当多的机会。 本期就到这里,谢谢您的时间,我们下期见。 多伦多【黄岚地产榜】主创 资深Broker,金牌经纪人 联系邮箱:daisyhuang88@gmail.com
据泰国中华日报报道,泰国住房银行房地产信息中心(REIC)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投资者仍然是购买泰国公寓套房最大的买家。他们青睐哪种类型的公寓?2022年泰国房地产市场的前景又是怎样? 简单而言,2021年前9个月,仅中国买家交易金额就超过170亿铢,其中最受欢迎公寓价位在300万铢。泰国三大地产协会预测今年房地产市场涨幅10-15%,公寓地产涨幅明显。 中国买家继续抢购泰国公寓 数据中心主任威猜指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从数据展示的情况看,中国买家投资海外地产的热情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而泰国公寓地产仍是他们关注和看好的投资标的。从2021年前9个月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买家购买公寓地产交易金额178亿铢,占外国买家总交易额的59.9%。 另外,交易金额排名前4的国外买家则包括,瓦努阿图10.11亿铢;占比3.4%,美国8.64亿铢,占比2.9%;英国7.32亿铢,占比2.5%;法国7.11亿铢,占比2.4%。虽然瓦努阿图交易额高居第二位,但从交易量看仅23个单元,这表明每个公寓套房单元价格高达4400万铢。 相关阅读:必读!中国人在泰国买房不能不知道的事 300万铢小户型公寓受热捧 无论如何,如深入分析后会发现,2021年前9个月外国买家投资泰国公寓地产主要有以下特征,比如,户型面积中位数大约是43平米,价格中位数则为490万铢,而每平米均价则是11.4万铢。 而大户型买家主要以美国人为主,中位数为54.8平米;交易均价最高则是新加坡买家,约为510万铢。至于中国买家更热衷小户型,所购公寓单元面积中位数为36.8平米。 最受外国买家欢迎的5座城市 如果按城市划分,去年前9个月外国买家交易量排名前5的城市分别是,曼谷、春武里、普吉、清迈和巴蜀。其中大部分公寓房源位于曼谷和春武里两大城市,交易单元分别是3246个(占比53%)和1738个(占比28.4%)。 至于前9个月公寓住房总交易金额方面,排名前5的城市分别是曼谷、春武里、普吉、巴蜀和暖武里。其中曼谷和春武里合计占87.1%,分别是:曼谷,总金额217.64亿铢,占比73.2%;春武里,总金额41.37亿铢,占比13.9%。 泰国房市疫后复苏前景看好 展望2022年泰国房地产市场表现趋势,泰国3大地产协会预测今年涨幅在10-15%之间。尤其是公寓地产协会更是看好该市场疫后复苏的前景,认为会是最快复苏的板块,而别墅和联排屋也会获得不错的市场关注。央行解除LTV限购令以及泰国经济复苏会是积极利好。 地产开发商也提醒公寓地产价格料迎来上涨,预计涨幅会在3-5%之间。而去年泰国公寓住房地产同比萎缩了30%,但情况会从今年开始逐步改善。地产开发商呼吁政府出台购房刺激措施提振房市的同时还能带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因为房地产投资通常能产生3-6轮的资本流转。 延伸阅读:泰国买房后要如何出租?租金多少? 参考来源:泰国中华日报 对泰国房地产市场感兴趣? 填写以下联系资料,让居外IQI专业团队给您提供最贴切的投资建议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