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1106个相关内容

摆脱财赤续蔓延 釜底抽薪救楼市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在立法会会议上表示,初步估算2024/25年度的综合赤字将达约1,000亿元,远高于今年《财政预算案》估计的481亿元。这将是连续三年赤字超过千亿,财政储备预计仅剩约7,000亿元。 赤字扩大与卖地收入大幅减少密切相关。在2016至2022年期间,每年卖地收入接近千亿元,但之后逐年下降:2022/23年为700亿元,2023/24年降至200亿元,2024/25年初步预算估计为330亿元。然而,由于多幅地皮流标,截至11月底,卖地收入仍未达到50亿元。 除了卖地收入的直接减少外,楼宇买卖交易所涉及的印花税收入也随之下降。2023/24年印花税收入仅为491亿元,仅为原预算850亿元的58%。 随着特朗普将在明年初正式上任,中国香港将面临更多挑战,除了贸易战外,金融战也可能随时展开,使港府的形势更加严峻。 目前,中国香港赤字不断累积,且最近发债认购不足,评级机构可能会下调香港的信用评级。这不仅会提高港府、公营机构,甚至香港私人企业的发债成本,还可能对本港营商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更令人担忧的是,届时可能有人借机狙击港元,动摇联系汇率,进而将香港推入危机。 不过,要解决财政赤字及相关风险,关键在于刺激楼市复苏。这一道理并不复杂,香港政府高官们也一直在采取措施救市。 今年初,全面撤销楼市调控政策,吸引了大量新香港人入市,但效果仅是昙花一现。之后,施政报告中再次提出放宽楼宇按揭政策,但在利息走势不明朗的背景下,投资者入市依然稀少,因此效果并不显著。 近期,金管局也宣布将为2021至2023年购买楼花的买家提供一次性特别安排,按揭成数最高可达八成,入息占供款比率提升至六成,旨在防止大规模挞订事件,并避免进一步打击买家信心。 虽然港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政策方向正确,但在时机把握上并不理想,因此未能产生显著效果,甚至动摇了市民对政府救市能力的信心。因此,下一步必须采取更具冲击力的举措,迅速见效。 事实上,不少内地同胞通过高才、优才等计划移居香港,旨在为香港的繁荣作出贡献,这不仅符合中央的方针,也有利于香港的长远发展。然而,在外汇管制的框架下,他们往往面临从内地调动资金到香港置业的困难。 在笔者执笔时,跨境理财通2.0正式落地,这一计划使大湾区的合资格投资者能够通过资金闭环安排,投资对方的投资产品。因此,合资格的移居人士也可以通过闭环方式将资金汇入香港用于置业,未来若出售物业,则需通过闭环方式将资金汇回内地。 笔者相信,如果香港政府向中央提出申请,获得批准的机会较高。此项措施能够显著增加购买港楼的潜在买家,而他们往往倾向购买新楼,这有助于缓解发展商的存货压力,进而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入市买地。这样一来,香港的财政赤字将能得到迅速解决,香港经济也将看到曙光。

特朗普回朝机会高 香港楼价回升有望

笔者执笔时,刚收到拜登宣布退出竞选连任的消息,并推举副总统贺锦丽为继任候选人。自上周拜登宣布患病并暂停一切选举活动以来,大家对此已有心理准备,因此拜登退选只是时间问题。 与此同时,特朗普在遭遇暗杀未遂后,民望反而有所上升,其胜率高达70%,几乎稳操胜券,迫使民主党不得不调整策略以应对。即便新任候选人最终落败,民主党仍希望能在参众两院保持多数席位,以对特朗普的施政形成制约。 笔者估计,在当前形势下,无论民主党派出哪位候选人,当选机会都甚微。特朗普再次执政已是大势所趋。其施政方向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与现今民主党所推行的政策截然不同。大家需要对此进行深思并做好相应准备。 特朗普这次竞选再次利用了2016年当选时的口号:“让美国再次伟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在政治上,他是右翼民粹主义的代表,主张修建边境围墙以阻止非法移民入境,并禁止穆斯林进入美国。他致力于保护传统美国白人的利益,尤其是美国中部的工人阶层,这些摇摆州的选举结果往往是总统选举胜负的关键。如果大家仍有兴趣移民美国,笔者建议务必三思;在右翼思潮的影响下,仇外心理更加严重,加之美国人人持枪,人身安全也成问题。 至于经济政策,特朗普的影响更为全球性,尤其是对中国。特朗普最著名的是他的贸易保护主义,此次竞选中,他更是强调要对全球任何地方的货物征税,尤其对中国征收高达60%的关税。市场上有不少评论担心,高关税会导致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加剧,使得减息无望,甚至可能再次加息,进而使中国及香港的经济继续面临困境。 但笔者对此持有极大怀疑。首先,特朗普作为一个坚定的生意人,他深知选民对通胀的厌恶,因此不可能重蹈民主党的覆辙。笔者倾向于认为,他的策略可能是通过谈判来交换一些经济利益,从而使关税的增加不会引发严重的通胀。 特朗普还声称台湾“偷走”了美国的晶片生意,要求台湾支付“保护费”,并施压欧洲增加军费支出,否则将退出北约。他非常关注美国的财政赤字,每年国债的利息支出庞大,因此,如何开源节流是他必须处理的首要任务。他可能会逼迫中国购买500亿美元的美国产品,以减少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同时,他计划振兴美国的工业,提高白人工人的收入,并通过降低美元汇率来增加美国经济的竞争力。 因此,笔者相信如果特朗普当选,减息的幅度可能会更大,这对中国及香港的经济更为有利。同时,香港的物业市场也有望因此回升。

迪拜房产投资风口已至:7大理由不容错过!

迪拜的天际线不仅是现代建筑的杰作,更象征着无限的机遇。 这里有飞速发展的经济、奢华的生活方式,还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难怪迪拜成为了房地产投资的热门选择。 不管你喜欢豪华别墅、时尚公寓,还是高端商业空间,迪拜都能提供丰富的投资机会,前景相当诱人。 一起来看看,为什么迪拜应该是你房地产投资清单里的头号目标吧! 1. 地理位置优越 优秀的投资点离不开绝佳的战略位置。 迪拜地处欧洲、亚洲和非洲交汇处,独特的地理优势使其成为国际贸易、旅行和商业的重要枢纽。 凭借这一全球化的便利条件,迪拜已跻身全球最繁忙机场之列,仅2024年上半年便接待了超过4490万名旅客。 迪拜的战略位置不仅推动了商业繁荣,也为房地产市场带来了巨大潜力。随着跨国企业、全球初创公司和富裕外籍人士的不断涌入,对商业和住宅物业的需求持续攀升。 2. 经济增长 多年来,迪拜从依赖石油获得收入转型为以旅游、金融、贸易和房地产为驱动力的多元化经济体。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阿联酋的GDP预计在2025年可以增至3.8%。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住房和商业空间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迪拜的自由区设立办事处。 同时,专业人士、游客和外籍人士的涌入使得从经济型公寓到豪华别墅等各类住房需求持续增长。 3. 房产价格稳定上涨 根据居外IQI首席执行官Kashif Ansari透露,迪拜住宅房地产价格预计将在2024年上涨近20%。 在像迪拜市中心、迪拜码头和棕榈岛等热门区域,房地产市场已经显示出稳定的增长趋势。 无论你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还是首次进入市场,这些不断上涨的价格为资本增值提供了绝佳机会。 4. 豪华品牌高端物业 品牌奢华物业的崛起为迪拜房地产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Kashif Ansari提到,像梅赛德斯-奔驰等知名品牌的加入,充分彰显了迪拜在全球房地产市场中的稳固地位。 与这些顶级品牌的合作,为物业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成功将奢华生活与全球知名品牌融合,吸引了全球高端买家的关注。 未来五到六年,迪拜预计将推出12.5万套奢华住宅单元,满足不断增长的投资者和高端购房者需求。 5. 旅游业繁荣 迪拜的旅游业持续强劲增长,目标是到2025年吸引2300万至2500万游客,显示出这一行业的无限潜力。 2024年,迪拜创下了1715万国际游客的历史新高,比2022年增长了19.4%,也超越了2019年设定的1673万游客的纪录。 此外,像迪拜购物中心和阿联酋购物中心等购物热区,每年吸引数百万游客。 对于房地产投资者来说,这为短期租赁市场带来了巨大机会。 Master Host指出,投资迪拜的Airbnb物业通常能获得7%到12%的投资回报率(ROI),远高于其他市场。 6. 友好的投资环境 迪拜一直致力于为外国投资者打造一个欢迎且便利的环境。 迪拜透明的法律框架和政府支持,使其成为全球房地产投资者最安全的市场之一。 迪拜在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报告》中名列前茅,投资者在这里享有强有力的法律保护和稳健的房地产市场。 此外,迪拜的黄金签证计划为房地产投资者提供10年居留权,展现了该市吸引长期投资的决心。 黄金签证计划的福利包括: 提供6个月多次入境签证,便于办理居留许可; 5至10年的长期可续期居留签证; 无需担保人即可维持居留资格; 即使在阿联酋外停留超过6个月,也不会失去居留身份; 可担保家庭成员,包括配偶和子女; 可担保无限数量的家政人员; 持有人去世后,家庭成员可继续在阿联酋居住,直到签证到期。 7. 零税收! 迪拜与全球其他城市不同,免征物业税、资本利得税以及租金收入所得税。 这一免税政策意味着投资者可以享受更高的净回报。相比之下,伦敦和纽约等城市的物业税每年可能高达物业价值的2%或更多,严重压缩了投资收益。 迪拜的零税收环境让投资者能够最大化物业收入,提升投资回报。 别错过等待你的绝佳投资机会! 在这里留下你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将你的梦想变为现实。  

挑选代理要小心 操守经验不可缺

  近日,消委会公布今年首8个月接获11宗针对地产代理的投诉,涉及未披露物业曾有人堕楼、失实平面图夸大面积、以及村屋花园不入契等问题。香港市场实行双边代理制度,地产中介需同时平衡买卖双方的利益,促成交易的过程中,角色复杂而具有挑战性。 笔者认为问题通常源于两个方面。首先是操守问题:代理可能明知物业是凶宅、平面图有误或花园地契为租借,但仍选择故意隐瞒。另一个可能性则是代理能力和经验不足,甚至连自身也未察觉到这些错误。 上述提到的例子中,代理明显存在过失,买家仍有机会追讨损失。然而,置业陷阱层出不穷,涉及的金额往往巨大。 上个月就有买家因业主隐瞒负债,代理和律师未能及时发现,导致订金损失逾70万,并可能无法追回。消委会的11宗投诉相信只是冰山一角;不少案件由于证据不足,投诉难以成立,令问题更加复杂。 消委会还提醒不要轻信“包租”、“包赚”等存疑的承诺。这类案件往往属于“口说无凭”,客人和代理各执一词,最终只能凭运气和依赖法官的判断来解决。 如今,越来越多人通过网络平台寻找房源,虽然方便快捷,但由于代理与你素未谋面,他们提供的资料可能存在不实,纯粹是为了吸引买家。为了保障自身利益,遇到这种缺乏操守的代理应立即终止交易。不要因为佣金低或房价便宜而冒险,否则可能最终得不偿失。 市场上还有另一种趋势,买家倾向选择销售成绩优异的Top Sales。这类代理往往屡获殊荣,促成交易的能力毋庸置疑。然而,他们是否能够同时保障买家和业主的利益却未必可靠,甚至可能恰恰相反。为了达成交易,他们可能隐瞒了不少关键信息,增加了买家的风险。 市场上也有买家偏好选择一些新人代理,认为他们操守纯真,不会耍手段。然而,笔者并不建议这种做法。毕竟,新人经验不足,面对复杂的交易往往应对不力,难以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反而可能让买家陷入不必要的困境。 事实上,无论是在内地、台湾,还是香港的房地产市场,都有代理公司为买卖双方提供各种保障措施。例如,提供凶宅查询与披露服务、假业主引致的损失赔偿、失实陈述的赔偿,甚至提供冷静期,让买家和业主在交易过程中更加安心。因此,在选择代理公司时,建议买家多做调查研究,以确保选择可靠且有保障的服务。

盛事之都欠焦点 美食天堂更实际

为了振兴香港疲弱的本地消费,政府计划在2024年举办210项“盛事”。然而,刚刚公布的七月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仅为291亿元,按年下跌11.8%,而2024年前七个月的总值也下降了7.3%。 尽管“盛事”数量庞大且成本高昂,其实际效果却备受质疑。行政会议召集人及立法会议员叶刘淑仪也曾指出,许多“盛事”的成效有限,形同“倒钱进海”,建议应以“盛事贵精不贵多”为原则。 的确,数量众多的“盛事”令人眼花撩乱,包括玩具展、文具展、灯饰展、货运研讨会、WOW Submit、Chubby Hearts Hong Kong等。大家是否对这些“盛事”有所了解呢? 笔者也意识到,虽然“盛事”主要集中在几项大型活动上,但在没有“盛事”的日子里,如何吸引消费并带动经济效益呢? 关键在于,成功举办“盛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政资源。仅凭“盛事”来吸引顾客成本过高,“盛事”只能作为吸引新顾客的手段。一旦顾客来到香港,必须有其他理由让他们再次光临,才会真正带来经济效益。 过去,香港曾是购物天堂,但随着时代变迁,网上购物兴起以及国内税率的降低,香港的购物优势已经不再明显。 笔者认为,香港作为“美食天堂”的招牌仍有很大潜力。以米其林2024年为例,香港拥有79间一星至三星的餐厅,涵盖粤菜、沪菜、法国菜、意大利菜、日本菜等传统美食,还有印度菜、宁波菜、南美菜、韩国菜、粥面店、海鲜店,甚至分子料理等多样选择。 除了高价菜馆,平民食肆也不少,有214间餐厅入选推介。香港的美食不仅丰富多样,能够跨越文化,还需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感受。美食是每个人的渴望,香港在这方面依然具备独特魅力! 香港不仅继承了美食的传统,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货运枢纽,世界各地的食材能迅速运抵香港,使得香港在餐饮国际化方面领先于许多城市。 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香港必须在种类和质量上不断提升,而不是仅靠平价竞争。成为美食盛事之都将帮助香港持续吸引顾客,促进餐厅生意的繁荣。 除了带动就业和提高铺位使用率,还能间接促进商用物业的租赁市场,最终使本地消费者也从中受益,实现多重好处!

投资缩动工慢 楼价难大跌

上周,政府发布的官方楼市指数显示,7月份住宅楼价为301.8,比上月下跌1.2%,创下8年来的新低;2024年上半年累计跌幅达3.1%。换句话说,2月份撤销楼市调控措施对住宅市场交投的提振效果已经完全消退。 相比2021年的历史高点398.1,楼价平均下跌了24.2%,这一跌幅已超过2008年金融海啸时期的跌幅。此情此景,让人不禁要问,未来跌幅会有多大?是否会重现1997年至2003年间楼价下跌70%的历史? 毫无疑问,撤销楼市调控措施后,住宅市场一度非常活跃。仅在3月份,一手成交量便达到了4176宗。然而,由于不少发展商面临资金压力,纷纷通过低价促销来吸引买家,不仅抢走了二手市场的客源,也迫使急售的二手业主降价应对。这种情况形成了恶性循环,价格越卖越低,甚至发展商之间也展开了价格战,进一步打击了买家的信心。 不过,如果从数据来看未来几年的供应情况,情况其实并没有那么糟糕。房屋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未来3至4年的住宅潜在供应量为10.9万伙,虽然比上一季减少了3000伙,但这仍然是历史上的第二高水平,也是连续7个季度供应量保持在10万伙以上。尽管表面上看不到乐观的迹象,因为存货仍然庞大。 但如果从动态角度分析,未来这些潜在供应量究竟是会增加还是减少呢?首先,我们可以看看可动工但尚未动工的熟地数字。这个数字在本季度已经下降至13,000伙,创下了10年来的新低,原因在于可供开发的熟地越来越少。2023年,政府及相关机构仅售出了三幅住宅用地,分别位于荃湾宝丰路、坚尼地城西宁街及启德地皮。相反,流标的项目却达到了六个。此外,在北部都会区,发展商宁愿让政府收回农地,也不愿自行发展。 进入2024年后,1月至3月,政府宣布暂停出售住宅用地;而在4月至6月期间,仅有复星国际在西贡清水湾的邵氏片场重建项目和7月份的小沥源一幅小型地皮成功出售,以及粉岭北一项补地价项目完成。此外,柴湾首个私人参与居屋项目「乐建居」也以流标告终。因此,大家可以预期,未来三年这个数字将会大幅减少。 笔者大胆假设,如果每年新增的可动工熟地仅为8,000伙,那么未来三年总供应量将仅为24,000伙。在此基础上,假设未来三年售出的单位每年平均为15,000伙,三年总共售出45,000伙,那么潜在供应量将减少21,000伙,降至88,000伙,与房屋局公布的数字形成一定落差。当然,这些数字只是假设,未必完全准确,但趋势应该不会错。在当前市况下,发展商缺乏动力大力发展,因此供应会自然调节。 与1997至2003年的房地产市场相比,现今的情况有一个显著不同。当时住宅空置率从3.7%飙升至近7%,而2024年首季的住宅空置率则仅为4.1%。作为代理中介公司,尽管每月的成交量没有明显减少,但交易类型已从以买卖为主转向以租赁为主。 由此可见,整体居住需求并没有减少,问题主要出在市场信心上。美国经济数据不佳,预计9月份开始利息将会下降。一旦利息下降,投资收租将变得更有吸引力,积压的存货减少,发展商也不再需要通过大幅降价来吸引买家,置业信心便有望恢复。 笔者一向对香港的前景保持乐观,因此最近也鼓励子女抓住当前选择多、价格相对较低的机会,进行楼换楼。从两房换成三房,这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金管局出手快 按揭重回正轨

上周,笔者在专栏中提到银行在审批按揭贷款时的延误,给市场带来了负面影响。金管局在接到代理业界和立法会议员的投诉后,迅速采取行动,财政司司长也与银行进行了沟通。 上周五,金管局联合中银、汇丰和渣打召开了记者会,银行承诺在收到完整文件后,会在两周内通知买家结果。 笔者认为这个承诺是合理的,笔者从未要求银行放松审批标准,毕竟各银行有自己的经营策略,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也是理所当然的。 然而,银行一旦拖延审批,整个物业市场就会因此增加额外的不确定性,导致成交量减少,业主的套现能力降低,不得不降价出售物业,这直接影响到物业估值,进而促使银行进一步收紧贷款,形成恶性循环。金管局显然理解其中的利害关系,出手速度比预期更快,这一点值得赞扬。 上周五,另一项重要消息是美国联储局主席鲍威尔在全球央行年会上发表的言论。他明确表示“是时候调整政策,提振就业市场”,这一言论强烈暗示九月可能启动降息。 市场分析指出,鲍威尔没有再使用“循序渐进”或“观望数据”等字眼来形容降息步伐,因此预计九月的降息幅度可能达到0.5个百分点。 笔者认为,九月降息的幅度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联储局的焦点从通胀转向就业市场,这意味着未来一年的降息幅度可能会更大。 美国劳工统计局公布了截至今年三月的非农业就业数据(2023年4月-2024年3月),结果显示,过去一年实际创造的就业岗位比最初报告的少了81.8万个,平均每月少了6.8万个。 此前,每月公布的新增就业数据通常在10万到20万之间,这意味着这些数字被高估了35%至70%。此外,最新的7月非农业新增就业人数也降至11.4万人,创下2020年12月以来的新低,而6月公布的20.6万人也大幅下调至17.9万人。 美国就业市场表现不佳,从上市公司频繁裁员中可以看出,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市场预计,从9月开始到2025年6月,美联储的降息幅度可能会达到2%至2.5%。 虽然,香港的最优惠利率不太可能完全跟随美国的降幅,但银行同业拆息(HIBOR)将会随大市波动。目前一个月的拆息率为4%,如果降至2%,以住宅物业按揭为H+1.3%计算,实际利率将为3.3%,相比当前封顶息率的4.125%,利率有望下调0.825%。 对于贷款者来说,这当然是个好消息,而对于银行来说,按揭业务也将重新变得有利可图。随着利率下降,按揭市场可能会再次活跃起来,各银行之间会为争夺优质客户展开激烈竞争,市场将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

银行避险收信贷 商业住宅应有别

近日,经民联副主席林健锋议员在与地产代理界代表联同会见金管局高层时哽咽落泪,引发广泛关注,反映了香港银行在关键时刻『落雨收遮』的现象。 表面上,银行因抵押品价值下跌而要求借款人补缴差额,属于正常的风险管理,毕竟银行需要保障存户的利益,并对股东负责。然而,事实上,不同的资产类别所面临的风险并不相同。简单来说,商业物业的业主通常是投资者,其投资性质与股票买卖没有太大区别。 坊间也有不少声音认为,投资者在市场繁荣时赚得盆满钵满,不能只赢不输。因此,银行不应因他们的错误决策而让金融系统承担风险。因此,当商业物业借贷人出现欠供或严重资不抵债时,银行进行CALL LOAN(要求提早清还欠款)是合理的。 另一方面,除了商业物业贷款,银行还涉及大量住宅物业按揭业务,其性质大不相同。大多数住宅物业的业主都是自住的小业主,尤其是在辣招实施后,购房收租的比例明显降低。买家大多只是为了拥有一个安乐窝,他们并非专业投资者,即使楼价下跌甚至陷入负资产,只要有能力供款,通常不会贸然断供。 即使在1997年至2003年楼价大跌70%的情况下,住宅坏账比例依然很低,银行面临的风险也有限。因此,金管局要求,只要业主持续供款,银行就不应对贷款人CALL LOAN,这一观点在社会上也已达成共识。 然而,近期银行在新造按揭方面出现了罕见的变化。以往,银行间的竞争十分激烈,如今却呈现出互相推让的局面。对于资料不齐全或收入不稳定的申请者,银行理所当然会拒绝。但即使所有文件齐全且符合审批条件,银行也会以贷款配额用尽为借口拒绝申请。 正如前文所述,住宅按揭的风险相对较低,且楼价已下跌超过25%,风险也相应减少。坊间有一种说法认为,银行拒绝贷款是因为利率过低;如果这是事实,应该会有银行以较高的息率开展业务才对,但现实中并未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利率高低似乎只是一个借口。 无论如何,住宅市场涉及超过100万个小业主,如果银行过度收紧住宅按揭,资金和物业的流通性将进一步受挫,楼价下行压力也会进一步削弱大家的消费能力。 一旦这种恶性循环出现,经济可能陷入长期低迷,甚至引发通缩。因此,银行有责任维持社会的稳定趋势,确保市场有适当的资金流动,保持资产的流通性,不应拒绝符合条件的住宅按揭申请。帮助市民安居乐业也是银行应尽的社会责任。

2024年:如何准备加拿大蒙特利尔顶级私校的申请|居外专栏

加拿大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市历史悠久,拥有优秀的文化传统。近些年由于约80%的新移民是魁省移民,使得这个加拿大的第二大城市越发突显其活力和多元化特色。 加拿大另外两个受欢迎的大城市温哥华、多伦多实施了外国人买家税,在宜居和房产价格上蒙特利尔又胜一筹。加上投资移民等经济类移民担心移民居住它省,自己好不容易拿下来的身份不保,越来越多的家庭看好蒙特利尔教育的双语优势和价格优势,使得蒙特利尔中、小学校的申请难度较比过去增高。 虽说在蒙特利尔上公立中、小学是很好的选择,家长有学签和工签的情况下,孩童的学习免费,但还是有不少的家长希望孩子进入私立学校,特别是顶尖私立学校。 为什么选择加拿大私立学校? 加拿大私立学校注重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不单单是学术成就,他们也重点关注个人发展、道德教育和全球视野,像是培养领导力和进取心。 私校聘请的都是高学历、经验丰富的教师,以确保学生在学术上能够打好基础。实行小班制教学让学生容易专心学习,并享有量身定制的学习体验。 他们也提供多种课程选择,让学生有机会探索IB、AP课程以及各种文艺、体育和科技兴趣班。 顶级私校会招什么样的学生? 顶级私校招生数量有限,学费高昂,招生标准也不仅仅只是学术水平这一指标。招生老师有许多方法来确保招入学生符合学校的标准。 那么顶级私校到底想要招什么样的学生呢?通过对大量本地顶级私校的分析,我们发现招生老师主要在意以下四点: 领导力 这里不是指国内学校孩子有几条杠,而是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对于他人的影响力还有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服务社会。 创新思维能力 学生是否有创新精神,家长是否给与足够的空间来给孩子试错。学生是否有强烈的好奇心。 英语法语能力 蒙特利尔是双语城市,顶级的英语私校对于孩子的法语也非常重视。华人社群中比较有名的女校ECS,the study在低龄学生教学中,法语的比率均超过50%。在学生4~6年级时还有统一的法语和英语标准化考试。 家长和学校的高频沟通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进一步的延伸,家长对于学生的教育关注度也是学校招生重点审核的指标。 对于以上所述几条标准,家长如果临时帮助孩子准备的话,往往来不及。预则立不预则废,尽早启动顶级私校申请的规划准备工作是能否拿到录取信的关键。一般来说至少要提前一年,对于语言等各方面欠缺的孩子,最好要提前三年做规划。 天绮移民近年来充分感受到国内学生家长这方面的需求。公司在承办中、小学申请方面增加了学习规划的服务。我们的规划主要从以下几个板块出发: 学业规划 英语法语学习 课外活动规划 申请材料准备 学生和家长面试辅导 加拿大移民-留学顾问周天绮专栏全集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撤辣小阳春 会否昙花一现?

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最新发布的官方楼价指数报告显示,指数已升至305.2,结束了持续10个月的跌势,并环比上涨了1.06%。这一变化普遍符合市场预期。 进入4月份,香港私人住宅市场无论是一手还是二手楼市均出现放缓。3月份,一手住宅成交量达到4176宗,而截至4月28日,3月份的成交量仅为1778宗。 热门新盘如日出康城的Season Place和Blue Coast在第二轮销售中仅售出约70%至75%的单位。此外,4月份十大屋苑的成交量也显著下降,从3月的370宗降至173宗,下降幅度达54%。 市场正关注撤销调控政策(即“撤辣措施”)的持续效果。最近,何文田地铁站上盖的新盘朗贤峰推出,平均每平方尺售价接近20,000港元,比该区其他在售新盘降价超过两成。 尽管存在疑虑能否迅速售罄,但开盘时购房者反应热烈,特别是三房单位很快售罄,买家中实际使用者的比例高于Blue Coast项目。鉴于此,朗贤峰计划加推更多单位,并拟通过招标销售下一期更具吸引力的大户型,预期能以更优惠的价格吸引买家。 上周房屋局发布了未来三至四年内的一手私人住宅潜在供应预测,总计达到历史新高的112,000伙。 这其中,21,000伙已经竣工但尚未售出,已动工的住宅数量则为72,000伙。值得注意的是,这72,000伙中有40,000伙的建设工作是在2022年之前已经开始的。这意味着,到2025年前,这40,000伙住宅预计大部分将完成建设,成为现楼供市场选择。 根据差估署的预测,2024年将有22,300伙住宅落成,而2025年的数字预计为25,500伙,两年合计达47,800伙。 然而,根据过往经验,差估署在预测落成量方面往往有所高估。因此,作者更倾向于相信房屋局的估计,即在2025年前将有40,000伙住宅完成建设并投入市场。 展望未来两年,香港楼市预计将有近60,000伙现货及货尾单位待售,给发展商带来巨大的销售压力。在这样的供应量面前,售价上涨将面临挑战。 从需求角度看,美国持续延迟加息的预期对买家的需求产生了影响。然而,我注意到香港的1个月同业拆息(HIBOR)正在不断下滑。 在2023年底,利率通常超过5厘,并在12月20日达到5.63%,但进入2024年后,利率开始下降至约4厘左右。到4月25日,同业拆息更是跌破4厘,降至3.98%。 在美息不减的预期下,港息却逆市下跌,反而资金流入香港市场,所以一旦有美国减息配合,相信香港的减息速度会比预期快,而且香港在2023年底有16亿存款 ,年增长5%,不少港人移民,资金应该减少流走才对。结果,资金反而有易增长,究竟是什么样的资金流入香港? 港股走强,外资的流入是其中一个原因,但国内投资者的潜力也不容忽视。香港的存款利率接近4%,而美国则达到5%,相较之下,国内存款利率只有2%左右。再加上人民币的贬值趋势,国内投资者势必有动机将资金转移至香港市场。 尽管国内有外汇管制,但仍存在各种规避途径。如果香港楼价继续下跌,只要国内开通一些类似于沪深港通的配额,允许国内资金合法进入香港房地产市场,那么当前约60,000个待售房产的库存也不会成为问题。因此,不必对香港楼价过度悲观,我相信下跌的风险已经相当有限。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 我们对 《居外用户使用协议》《居外个人信息保护政策》 进行了重大变更,敬请关注。
  • 在您使用居外产品或服务前,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
  • 由于协议的变更,原注册用户将无法登录,需要重新注册。对此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